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梵高到南方疗养,希望找回自己的活力。首先映入他眼帘的就是那满园盛开的花朵,这一景象令他沉醉,这种陶醉弥漫在整个作品中,使这幅作品有别于印象派那种光和色彩所营造的明快风格。一棵棵果树向上伸展,构成一片片白色和粉色,有如流动的色彩均匀地飘浮在空中,树叶和细细的枝桠在其间若隐若现,使人联想到东方的绘画作品以及早期西方山水画那种一眼望去便能感受到的精美与柔和。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化交流》2014,(10):29-30
“很美的一部作品,无论是服装还是音乐都很难得一见。很有幸能欣赏到这一部作品,希望能在今后有机会看到原版的演出。”——迈克尔·安德森(澳大利亚中学教师)“我很喜爱这部作品,它让我对于中国的作品眼界大开。”——萨拉·卡琳(加拿大设计师)  相似文献   

3.
在伦敦与中国人合伙经营中国当代绘画的朱丽亚·克尔曼说:“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艺术家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中国的当代艺术家正在大量崛起,其作品思路越来越开阔。”[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艺术,以北欧和斯拉夫精神的悲剧方式,构成了流派的特色。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奔放不羁而又优美抒情。艺术家们以自然率直而又原始天真的想象作画,形成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梦境般的视觉效果。上世纪80年代末,许江留学德国,在那期间,他进行了大量的跨媒体实验,体验了观念艺术的多种形态。显而易见,许江的艺术创作受到最现主义风格的深刻影响。然而,穿过许江作品视觉形式的表层,进入他艺术的理智世界,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艺术家恢弘而深厚的民族精神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独具一格的中国画闫秀芝我国的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多年前,西方的绘画作品与绘画技法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对外贸易三种渠道大量进入我国,为区别中西绘画,人们将我国传统绘画称为"中国画"。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4-94
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于今年2月21~5月25日举办一个名为《19世纪的巴黎》展,展出亨利·图卢兹·劳特累克的作品,是40年来第一次全面聚焦这位法国画家及其作品,共200多件展品包括素描、海报和油画。图卢兹·劳特累克的绘画中,有大量关于19世纪后叶巴黎娱乐世界餐馆和咖啡屋、舞厅和剧场的描写,他对著名的巴黎红磨坊给与非常地关注,约1890年,其速写本中几乎都是每晚发生在此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清朝包世臣在其《艺舟双揖》中说:“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一件好的书法艺术作品必定通篇纯是性情,笔笔皆成气象。  相似文献   

8.
露台上     
雷诺阿的魅力是与生俱来的,正是他对腐朽常规的惧怕才使他创作出了令人惊奇和心旷神怡的作品,作于1879年的《露台上》就是一个适例。画面中,年轻妇女、孩子和针线篮一起组成一个锥形,这常被早期画家们用到。同样传统的还有栏杆,它从背景中衬托出人物并给原本复杂的不规则形状添加了一种建筑物的牢固感。这就是雷诺阿的天赋,既管他尊重确立已久的技法,但还是能突出自己的独创性。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和创新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正>法国动画家米歇尔·奥赛罗的动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世界,他亲笔撰写剧本,亲自设计画面,并密切监督作品的制作过程。他的作品总是与所谓"主流"动画不一样,而又不像"实验动画"那样曲高和寡,他的作品不仅能在国际动画赛事上获奖,还能斩获不俗的票房收益。他虽然是法国动画界的翘楚,可他的作品却并没有明显的法国标签,而是在不同的作品中展现出迥异的文化特  相似文献   

10.
《永恒》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博物馆里的情景,三个展示品并排放在三个基座上,一条红色的绳索穿在铜支柱上作为护栏。在这幅作品中,马格里特空间布局明确,强调视觉效果,采用了错觉艺术手法。其实,他所要突出展现的是中间基座上那块圆柱形的黄油,上面还插着一把木质的刮勺,基座上标着数字,使人联想到这块黄油在比利时的佛兰德省出售时的情形。黄油的两侧分别是让人敬畏的耶稣基督和但丁的铜质头像。  相似文献   

11.
艾伯特·摩尔是英国画家。他于1841年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自幼习画,后来又赴法国、意大利旅行学艺,接触到许多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自16岁起至去世那年(1893年),摩尔一直都在参加画展,但终生未能入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个中原因有二:其一,他不属于主流画派;其二,他的作品缺乏特定的主题。在19世纪,英国美术禁锢在学院派的清规戒律之中;到了19世纪后半叶,拉斐尔前派打破了这种沉寂。当时一些青年画家认为,学院派艺术远离现实弊病甚多,而文艺复兴早期作品注重描写自然。因此,他们视拉斐尔以前的画家为榜样。在艺术史上,…  相似文献   

12.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当代最杰出的科学幻想小说家,二十多年来,除了科幻小说外,他还写了大量的科普读物和有关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著作。到一九七八年初,他出版的作品已达一百六十四部,曾多次获得世界科学幻想小说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这幅画是马格里特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作品,画中的人物是街上人群中的一员,但却有些与众不同。马格里特从不纯粹地画人物。他的作品中,人在逐渐消失,而这种消失的过程与抽象画中呈现的截然不同。在马格里特的作品中,人在玩捉迷藏,藏在那,而不在这。艺术家在找寻他,抓住他的外衣,却发现没有人。  相似文献   

14.
刘克明 《寻根》2001,(3):101-105
中国绘画艺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画史画论,各家录,十分丰富。这些画史画论不仅是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理论的系统总结,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重要历史献。大量古代绘画作品所体现的数学内容以及画史画论中有关科学技术及数学方面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绘画与数学的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在《容安馆札记》中对北宋作家李新作品的风格、语言特点等进行了批评,从李新作品实际来看,《容安馆札记》的评语是平允而又切中肯綮的,是我们了解李新这一北宋作家、进一步展开李新作品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相关评论比较,可以看出,钱钟书在评价宋诗时更看重其审美特征,采用的是一种在大量摘录、引证基础上小心求证的微观批评法。  相似文献   

16.
伯特兰德·罗素(1872—1970),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他曾于1920至1921年访问中国,并写了《中国问题》一书。1950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25年8月在给卡恩·弗尔夫人的一封信中,他谈了自己成长与写作的道路。他小时候生活在有良好教养的老式家庭环境中,听别人给他朗读莎士比亚和司各特的作品一直到12岁,以后他自己大声地朗读。他读过最为崇拜的诗人库柏的作品。16岁时,他发现了雪莱和济慈的诗歌。从此直到21岁,他经常阅读英文诗歌,并且背诵了大量诗作。上剑桥大学前,他  相似文献   

17.
从柯罗1843至1857年间创作的作品中,我们时而会看到孩子的肖像画。这些画通常是小幅作品,为全身或半身肖像,画的都是他朋友的孩子。柯罗对孩子很有耐心,也很尊重他们,这一点在他那简洁而富有洞察力的作品中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8.
魏红珊  魏宏欢  周君 《中华文化论坛》2023,(4):21-29+187-188
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中民族主体意识日益凸显,这期间的作品与其说是民族自我意识的文学书写,不如说是由特定时代语境下民族主体的文学建构。本文在主体性与认同的理论视野下,探讨少数民族文学中创作主体从被言说到自我言说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的认同嬗变,探究“多元一体”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独特呈现,以及少数民族作家民族叙事与民族主体的认同构建。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许多人希望用艺术大师的作品装点自己的工作环境或生活环境,在有“艺术之乡”之称的欧洲,艺术品几乎是一种衡量个人修养甚至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人们的这种需求,艺术品租赁公司便应运而生。总部设在英国的国际艺术品咨询公司,就是欧洲最大的一家艺术品租赁机构,他们的业务就是专门从事各种档次的艺术品的租赁,从数千英镑一幅的油画到世界级大师的顶级作品,均可以从该公司租赁到。由于看准了市场,准确地把握住了人们的需求,该公司开张后生意十分红火。正如该公司艺术部主任安德鲁·哈特欣森所说:“欧洲许多艺术品的…  相似文献   

20.
在出土的两汉画像砖石中,含有大量树木图像。这些图像从早期三角形示意性的树形,演变为中期图案化的装饰性风格,再到晚期装饰性与写实性共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变化过程。在整个变化过程中,象征性、装饰性一直是其主要的特征。而且,这种特征在区域风格的体现上,也同样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低估甚至忽略了两汉时期的造型能力。透过四川区域那些写实性极强的作品,也可反映出两汉时期绘画写实能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写意的滥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