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赖学鸿 《天中学刊》1997,12(2):50-51
高校体育应从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师队伍建设及竞赛、活动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以使能走出一条高校体育教育新路,为促进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学校没有完善的体育教学管理体系,很多体育活动流于形式,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推广和坚持,这就不能发挥体育教学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贯彻与实施,学校体育教学也必须迎接新的挑战,学校体育的观念和方式也要转变,体育创新思想和体育教学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体育创新是一种新的体育思想,是一种新的体育观念,是主体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体育的规律,对体育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个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体育得以更新和发展变化的活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学科教学中倡导创新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创新教育的层面上建构体育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和有目的地实施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状况,满足精神需求。终身体育按人生长的顺序和受教育主环境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阶段: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学前体育主要是在家庭影响和家长帮助下进行一些简单活动,其目的是保育和培育。学校体育是学校和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学会锻炼的方法,培养锻炼的意识习惯。社会体育主要是由社会、单位或家庭组织的体育活动及个人的体育活动行为,其目的是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豫  王洪海 《天中学刊》2002,17(5):84-85
体育是以身体行为为主要载体的开放式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在青少年道德思维形成中有重要作用,应广泛开展社会体育道德宣传活动,从法律角度改善和加强管理体制,开展多环节的道德教育,共建体育文明。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以来,体育与健康教育成为当今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新热点,它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步发展。体育活动不仅能全面发展人的体能和增强人体的适应,而且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新陈代谢,刺激骨骼生长。同时,体育的心理功能具有更多益处,从健全人格到塑造个性,多角度地锻炼了人的意志品质,为学校体育培养合格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和生理基础。因此,在学校体育工作中,除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我们更应重视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我们认为,体育性格就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在生理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心理和性格得到不断的完善,从而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王雪晴 《时代教育》2014,(8):188-189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小学体育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它是近年来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校园体育活动,具有时间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强度适中的特点,很受小学生喜爱。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限制发展的因素,本文就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期望能有效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说,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自然也受到了以往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等方面很多时候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体育教学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体育的自身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低年级体育课中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可占到全部体育教材的30%,而且其他体育活动也大都用游戏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因此可以说:游戏是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较佳内容、手段、方法和途径。游戏不仅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要求、兴趣和向往的追求,而且是促进他们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游戏是不可忽视的研究领域。近几年来,人们对怎样上好游戏课已有很多深刻论述,但如何按照新编大纲和新教材所确定的教育目标上好小学低年级游戏课,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讨的课题。下面就此谈几…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幼儿体质,而且能促进幼儿动作技能、智力、情感 和个性的发展。我认为,体育活动还有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现就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 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体育活动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创造民主的活动氛围。  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国外的研究发现,教师和学 生的创造力之间有一种密切的关系。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倘 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教…  相似文献   

11.
中学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活动开展的情况会影响到整个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现状是非常不乐观的。文章根据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陈亮 《小学生》2012,(8):80-80
体育游戏是我们体育教学中非常实用的教学内容,它内容多,形式多样而又生动活泼,游戏过程生成较多,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很具有趣味性,小学生都喜欢游戏。游戏既可以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学会技术,提高技能,更能让学生参与进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起到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这些独特的作用已经随着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得到了证实。开展体育游戏非常方便,场地限制小,器材取得方便,可以挖掘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游戏空间与活动方式。所以,游戏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体育教育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杨继滔 《教学与管理》2007,(11):110-111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独有、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文化教育的范畴,学校体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很喜欢体育课,乐意参加体育活动。体育老师府抓化这个时机,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通过体育课,既可以锻炼人的体力,又可以开发智力,促进个性的发展,培养优良的品质,陶冶美的情操。体育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能把广大学生引导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去,在一定程度上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中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个方面。文章指出,学校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注意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在安全的条件下完成体育活动任务。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但它的后几种功能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认为智育是硬任务,为了抓智育而可以不管或少管体育教学。可是,我们应该知道,体育教学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外,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下面我就肤浅地谈谈体育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几种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学校体育实施情感教育要求体育教师掌握情感教育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情感修养.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中不失时机的实施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陈健 《中国教师》2010,(14):49-50
<正>长期以来,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都不是很重视,经常出现一些挤占体育课和不按要求开足体育课的现象。让学生回到操场,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已成为当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任。笔者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体育工作者,对创建学校体育特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总结,认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体育社会化理论、"大教育观"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探讨了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内涵,认为其现实意义是:能形成有序、互补、互助、高效的青少年体育教育体系;增进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互动发展,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形成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加强青少年体育技能的学习;能丰富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培育青少年终身体育的意识观念,进而提出了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秋生 《考试周刊》2015,(5):100-101
<正>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年来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活动形式,活动的时间更长,活动的内容更丰富,组织的形式更灵活,练习的强度更适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在很多农村小学因为各种原因,体育大课间活动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活动有效性低下,没有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针对此种状况,我校特设计本案例,增强活动效果和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发展,加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体育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