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述 本节课是《水与生命》的第一课时,以学生熟悉的水为探究埘象。引导学生在各自对水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将已有的认识做较为科学的梳理。通过“玩水”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学习中的宽松和愉悦。通过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发现和见解,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培植适宜的土壤。引导学生知道水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等。从而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是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自然课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启蒙课 ,要求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和归纳推理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抓住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在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方面 ,大纲只要求学生“用感官进行观察” ,这种观察属于定性观察 ,凭借感官直接对事物进行感知。如教学《水》一课时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先利用眼睛看 ,认识水是无色透明的 ,接着指导学生用鼻子闻 ,认识水是没有气味的 ,再用舌头尝 ,认识水是没有味道的。最后可引导学生把已获得的上述水的各种特点归纳、…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认识水》一课是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科学中的第一课。本课是探究水的起始课。学生对水都不陌生,但水的性质,他们大部分都没有认真观察过,本课通过各种观察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利用感官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并合理利用感官观察水,让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水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4.
《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物体在水中有浮有沉的现象人手,经历一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对水的浮力的认识。水的浮力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但能感知到的力,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探究其内在规律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内充分感知,大胆实践、自主探究,积极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观察水》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设计:水随处可见,是一种很平常的物质,但如果深入研究却会发现它有许多奇妙的性质.本课旨在通过学生对水的观察,认识水的基本性质.在教材上,本人进行了筛选、整合,将本课内容分成三部分: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官辨别5种液体分别是什么,并找出哪杯是水;引导学生观察杯子中的水,认识水有什么样的性质;安排学生猜一猜一元钱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修订《大纲》明确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因此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已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探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一、体验———理解 ,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体验———理解 ,即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 ,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 ,用眼、耳、鼻、手、脑多种感官去体验 ,获取种种感知 ,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 ,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从而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 ,让他们在实践…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4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是作文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深化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老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不断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为提高作文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在科学课中,探究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证据,通过证据证实或证伪学生用来回答科学问题的假说(解释),从而最终形成科学概念。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科学地搜集、呈现和整理证据,既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注重证据、尊重证据的态度,又能提高他们解读证据和基于证据做出解释的能力。一、搜集证据的教学策略1.运用感官搜集证据小学生认识事物,感官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常用的。如"分辩哪个袋中是水"的活动,目的就是调动学生运用感官和已有经验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计说明: 浮力是初中学生熟悉的一种力,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浮力现象比较常见,学生只凭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现象,所以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的方式,利用实验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实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让学生经历亲历亲为的感知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怎样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实验活动情景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能力目标。(1)让学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观察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2)通过搜集各种不同类型的包装盒,培养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开放学生的思维。(3)通过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感悟体积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不同的体积单位表示不同物体的体积。3.情感目标。(1)感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从而激发…  相似文献   

13.
《保护鸡蛋》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选择材料设计出一个鸡蛋保护器,动手制作保护装置并现场实验,让鸡蛋从2米以上的高空落下而不破。目的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相适应的材料,能动手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2.能将制作的鸡蛋保护装置用语言表达清楚;3.体验制作装置时选择合适材料的重要性,能够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4.意识到用科学知识能解决很多问题。下面谈谈本节课教学的实践与认识。一、指导学生自主…  相似文献   

14.
正英语课程标准(2013年版)中指出,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在实践体验和主动认知的过程中发现和探究问题,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下更好地深化理解感知和丰富思维情感。以认知策略为指导,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和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更能够使他们在阅读感知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认知思维方法,帮助他们增强体验和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  相似文献   

15.
什么叫做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人们在理性、规律性地概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叫做逻辑思维能力。它主要包括综合、判断和推理三个方面的能力。通过逻辑思维,人们不仅能够认识感官直接感知的事物,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对一系列非直接感知的事物,经过科学的思维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正因为如此,逻辑思维能力无愧为培养学生诸种数学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对于浩如烟海的数学问题,如果我们离开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在培养中逐步提高,那么学生根本不可能学好数  相似文献   

16.
图形的展开和折叠是培养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重要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借鉴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归纳的过程.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能力、经验,增强学生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意识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难题。因此,教师需要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新课标也要求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地灌输知识,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地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8.
狄德多指出:“知道事物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人;知道事物为什么是这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利用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关键是我们怎样在教学中挖掘学生这种能力.我认为把教案变成学案,把课堂变成学堂,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个性飞扬,这种能力必将喷薄而出.  相似文献   

19.
探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学到更多东西的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生物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文通过对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含义和分类整理的价值。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积累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