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梁晓声 《出版参考》2006,(17):40-41
朱德、罗瑞卿都以曾是先生的学生而为其荣.  相似文献   

2.
朱德、罗瑞卿都以曾是先生的学生而为其荣。  相似文献   

3.
张中行,凭借其自身苦心经营的精神财富,保持了个体的自我独立,坚持了我之为我——他就是他自己!这是属于上个世纪的张中行留给后人的一份可供回味、可资借鉴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宁先生给人的印象是睿智长者;七旬年纪,稀疏白发,爽朗面容,矍铄精神.看到他常想起《与朱元思书》中的一句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返.在宁先生面前,你会心静如水,烦躁渐息,身心处于温暖恬淡之中,听先生娓娓道来学术内涵,人生蕴意。  相似文献   

5.
李华伟博士是成就卓然、享誉世界的图书馆学家、图书馆管理者,此乃公论、定评,杨阳女士的这本《书籍殿堂的智者》和同时出版的煌煌大作《李华伟文集》就足以说明.但是对我们这一代图书馆学人来说,李博士首先是国际图书馆的学术使者.改革开放,国门洞开,李博士是步人国门的图书馆界第一人,也是手牵手引领我们走向世界的带路者.早在1980年代初期,我其时供职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当时初出茅庐的一代青年学人一样,充满了解世界的如饥似渴之情.这时李博士的出现,使我们眼中的大洋彼岸图书馆不再是各路文献中虚虚实实的记载,也不仅仅是外国专家们报告中洋洋洒洒的洋文,而是成了活生生的可触可见的一番情景,还有了高水平的专业解读.面对我们的那些经常不知天高地厚的各色问题,李博士总是诲人不倦,不厌其烦,从不计较我们的无知和唐突,最后还忘不了勉励几句.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12月19日收到Sally Tseng老师(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原会长)的邮件,沉痛告知尊敬的李华伟馆长于12月17日离开了我们,深感突然!就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夕,我给Cathy Yang(美国国会图书馆原资深研究员)发去邮件,请她转达对李华伟馆长的问候;Cathy邮件回复:打电话转达了问候,李馆长虽年事已高,但身体尚好。真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就传来他离世的消息,倍感沉痛!  相似文献   

7.
莫砺锋教授的《宁钝斋杂著》不仅彰显了他的学者姿态,同时,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经历反复地沉潜涵养,也极大地滋养了莫砺锋教授的人格境界,我们可以从那些怀念师友的文字中感受到莫先生不但腹有诗书,且气质超逸,那些雅洁畅达的文字背后所传达出的是一个仁者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施廷镛(1893-1983)是我国老一辈图书馆学家。由施廷镛先生的长子施锐先生执笔和编辑的《奋斗一生——纪念施延镛先生》一书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文是该书的书评,对书中叙述的施延镛先生的成长历程、各个时期的学术活动、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等内容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9.
去年11月初是潘旭澜先生70寿诞,作为他的学生,能和先生一起共度这一快乐的生日,内心的喜悦是无法言说的。对先生来说,30年前根本就没有过70岁生日这个奢望,那时他正在苦难之中,能活下来就属不易。好在经历磨难之后,先生今天能健康愉快地与家人和学生们举杯笑谈,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80年代中期我考入先生门下,随先生治中国当代文学,于今已有15年了。说来汗颜,这15年来,先生的学问没有  相似文献   

10.
读武复兴先生的《古今诗林漫步》,如同先生偕你漫步在国家级的诗歌森林公园:身旁似有傲挺苍穹的参天古柏。脚下伴有娇艳诱人的仙蕊奇葩;眼前则是瀑布长流、淙淙溪水,耳侧忽而有高士狂啸、仙鹤长鸣;青青的垂杨,用它富有生命力的枝条传递着友人的情谊,安抚着即将背井离乡、离亲别友的游子情怀;柔美的歌舞,  相似文献   

11.
早就听说画有“读”与“观”之分,而我真正从欣赏实践的角度去“读”,却是从《吴国亭画集》开始的。当我抱着观赏的心态打开这本画集时,“读”的意识并不自觉。但是,随着一幅幅又新又美的花鸟画跃入视野,我觉得心底有一股潮流在汩汩涌动,我翻动画页的手不禁微微颤动了。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已数千年,积累了丰富而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甄别、整理可供征考的文献资料是继承和研究中华历史和文化的基础,我们任何人都没有皓首穷经的功力去博闻强记,面对丘山之积的古籍,初学者更会有茫然无所措手足之感。了解、学习和掌握前人的一些古籍整理的基本技能可以帮助我们缩短摸索过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书目文献出  相似文献   

13.
在我的书信藏品中,有一帧精致的贺卡,印有“达摩东渡”写意画和“风骨堂”的铃记。还有表达美好祝愿的出色的书法,这是四川画家戴卫寄赠给我的。这件融高雅画作和精美设计于一体的信物,使我常想起这位巴蜀才子的不凡经历……戴卫从小天性聪颖、酷爱画画,在学校和少年宫时,即得到老师的钟爱。十二岁起就陆续发表作品,有的还被选送出国展览并获奖。读四川美院附中时,  相似文献   

14.
《摩石录》是李浩先生继《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唐代园林别业考录》《唐诗的文本阐释》等专著之后,奉献给学术界的又一部力著。内容上,全书以榆阳区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藏志为重点,收录其近年研究的9篇论文。全书首要特点是“新材料”。论著展现了作者在熟悉旧材料的基础上捕获新材料信息的功力。其次是“大视野”。论著既做到了纵横拓展,又能针对重要信息点,深入发掘。最后是“解读”功力。面对新材料,论著发覆新观点采用了考据法、文史互证法、比较法、归纳法、诠释法等方法,诸多精准合适的研究方法也是《摩石录》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记者应该有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文学家的风采,还要有历史学家的使命感,社会学家的责任感。在新的时代,要当好党报记者,一定要培养学者之风,努力成为专家型记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缤纷躁动的城市而不去了解它,无疑是人类社会学的一片白茫茫的空地,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在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关于城市社会文化的研究方面,还远远落在现实社会的后面。近几年来,四川大学建立了城市文化研究所,北京也有了以调查民意为中心的社会心理研究机构。在有关社会学中城市生活研究尚在起步时,读到台湾学人林清玄、余英时等所著《卡拉OK的小空间文化》、《文化的趣味取向》等城市文化研究之作,心中泛起了惊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18.
刘庆鹰 《新闻窗》2011,(5):13-14
干正书兄是我的老战友,我们曾经共事30个年头。正书第一是报人,第二是文人,在报人中有文人的底蕴,在文人中有报人的气质,这两面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个性独具的多面手的正书。《行走报林》是贵州人民出版社刚出版的正书的著述,正书的政绩、业绩以及他的新闻功底、写作天赋相对集中地显现在这本37万余字的文集里。  相似文献   

19.
李健 《军事记者》2007,(5):48-48
传记,是人类为自己建造的纪念碑。英国文坛巨擘托马斯·卡莱尔指出:“人类保存其祖先的记录,是出自对他们的怀念与尊敬,同时也因为祖先的生平事迹可以作为今人及后代的学习榜样。”新近出版的《山高水长——回忆父  相似文献   

20.
吾师陈寿朋先生赠我散文集《域外情丝》(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细读之际感想颇多,以致全书读毕,凝视万籁俱寂的夜空,手抚散发墨香的新书,思绪竟一时无法平静。作为俄苏文学和高尔基研究界的著名学者,寿朋先生治学严谨,功底扎实,这在他的研究专著中己得到佐证。其散文创作所反映的才识和学养,则在《域外情丝》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