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昆 《北京档案》2006,(11):39-39
开场白:亲爱的读者,本期您将看到尘封馆藏因何屡被发现的更多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顺便预告2007年新辩题之一"企业重组话档案",包括企业重组后档案工作的新趋势,档案机构的新变化,档案人员的新动向,等等…….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2.
阿昆 《北京档案》2007,(2):33-33
开场白:光阴似箭,玉犬走了,金猪来了,阿昆给您拜年了."尘封馆藏因何屡被'发现'?"的辩论,就此落幕了.尽管人们对"发现"颇多质疑,可"发现"毕竟还是让档案人为之雀跃,这绝对是大家的共识.从第三期开始,我们换个新辩题"企业重组话档案",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3.
阿昆 《北京档案》2007,(1):33-33
开场白:编完本期,已是2006年岁末,但您收到本期杂志,可能已是2007年1月下旬,也可称为岁末,那是农历丙戊岁末.为何要跟您讲这一个月的编辑周期.只是希望您能早点把稿件寄来.鉴于手中存稿只剩关键几篇,遂决定"尘封馆藏因何屡被'发现'?"的讨论,于下期落幕收场.从3月份起,将推出新辩题"企业重组话档案".对在企业重组中有亲身感悟的档案人来稿,本栏将优先予以刊用.  相似文献   

4.
开场白:上期本栏集中摘编了来稿中有关尘封档案屡被发现的事例,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最终目的仍在于探讨尘封馆藏因何屡被发现的原因,进而找出"发现"的规律,并对"发现"这一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当然,何为"正确",见仁见智,不会有完全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阿昆 《北京档案》2006,(8):40-40
开场白:自本栏目上期报道L单位档案馆对"尘封馆藏因何屡被‘发现'?"的讨论,拉开新辩题的序幕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读者来信见仁见智,或赞成,或反对,或另辟蹊径,独出心裁,更有人认为应先搞懂辩题中的"尘封馆藏"和"发现"等关键词的含义.阿昆深感:"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说句心里话,要办好"每期一辩",真正的英雄就是真正喜欢"每期一辩"的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6.
阿昆 《北京档案》2006,(9):36-36
开场白:因吉文善先生来函质疑"尘封馆藏屡被‘发现""有无根据,为此,本期专门摘录了来稿中有关刊物关于尘封档案屡被发现的报道,供读者一览.希望更多的读者都能像吉先生这样"较真儿",也希望档案同仁能结合本馆的"发现",从"发现"的始末,探讨"发现"的原因,进而找出"发现"的规律,并对"发现"这一现象做出你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阿昆 《北京档案》2006,(12):33-33
开场白:当您收到本期杂志时。已是岁末年初,阿昆给您拜年了.顺便推出猪年新辩题“企业重组话档案”。请您就重组后档案体制、机构、人员、管理的变化发表意见。不过现辩题虽近尾声,却不会嘎然而止。时不我待,无论新老辩题。来稿还是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8.
阿昆 《北京档案》2006,(10):41-41
上期本栏集中编了来稿中有关尘封档案屡被发现的事例,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最终目的仍在于探讨尘封馆藏因何屡被发现的原因,进而找出“发现”的规律,并对“发现”这一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当然,何为“正确”,见仁见智,不会有完全一致的结论。[编按]  相似文献   

9.
阿昆 《北京档案》2006,(7):37-37
开场白:友人是<北京档案>老订户,其工作的L单位系西部一大型国有企业.时值档案馆建馆50周年,友人遂邀档案同仁座谈"尘封馆藏因何屡被‘发现'".起初曾担心大家不感兴趣,哪知众人说,这正是憋在心中却无机会倾诉的话题.于是便将讨论汇总寄来,现转载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阿昆 《北京档案》2006,(5):40-40
开场白:"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的辩论已近尾声,现预告从第七期开始的新辩题:"馆藏中的档案屡屡被‘发现’意味着什么?"敬请赐稿.  相似文献   

11.
开场白:新世纪第一年即将过去,本辩题也将告一段落.<每期一辩>作为一个群众性栏目,只是为您提供一个思辩和争鸣的园地,它不会也不可能扮演一个类似经济合同仲裁者,或者体育项目裁判员的角色.如果您硬要说阿昆把您的思想搞乱了,请务必阅读本刊刊登的<北京市"十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有关目标管理的论述.好了,现在预告明年首期辩题:"档案馆要不要提供馆藏以外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2.
开场白:“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当您收到本期杂志时,一个生机盎然、更加美好的春天正向我们招手。“每期一辩”将在新的一年向您展示新的辩题:文物档案资源能否共享?档案收集究竟难在哪里?您如果有好的辩题,阿昆可以变更计划,让您先辩为快。郑辉:档案馆发展档案文  相似文献   

13.
开场白:当您看到本期辩题是<我心目中的三个体系建设>时,一定会感到奇怪,怎么辩题中的"两个体系"变成了"三个体系"呢?为此,请特别关注本辩题的最后一辩.从下期起,<我说编制"十二五"档案规划>将闪亮登场.  相似文献   

14.
阿昆 《北京档案》2004,(12):36-36
开场白:"档案收集难在哪儿?"的辩论历时8个月,将于本期收场.说档案收集难,难在何处?说档案收集不难,原因又何在?70余人参与,各抒己见,又各执己见.既无专家定论,也无领导拍板,但读者皆已开阔视野,心知肚明.这就是"每期一辩"的宗旨,似无结论,似有结论,惟愿档案收集工作前景更美好.新年伊始推出新辩题"区县档案编研何去何从",诚盼读者提出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馆藏档案只有在服务大局中才能体现其自身的价值,这已成为广大档案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实践中,馆藏档案的开发利用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找出问题存在的症结,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 一、制约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大局的深层次原因 1.对档案价值观的认识不足。馆藏档案中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然而如何使这些死的信息转化为活的成果,如何用小平同志的价值观来指导我们档案工作,这方面的探索与思考不够,阻碍了档案的实际价值体现和功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主要来源于基层机关档案室,室藏档案资料是馆藏档案资料来源的主渠道.如果机关档案资料贫乏单一,档案工作未能实行综合管理,档案室的档案就难以达到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馆藏之源就会被阻滞.把机关部门在各项业务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的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归档,是丰富档案馆馆藏的根本所在.笔者认为丰富馆藏必须"追根求源",消除阻滞,开源畅流.  相似文献   

17.
档案馆开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颖 《北京档案》2004,(8):25-27
一、"用户至上"--档案馆的馆藏问题 目前我国各级档案馆馆藏的现状:馆藏数量持续增多;但是,从其内容看,反映党政机关工作、政治运动等的档案所占比重过大;从馆藏档案门类看,文书档案占绝对统治地位;从馆藏档案的价值看,价值含量低的档案多,真正值得长久保存的档案少.  相似文献   

18.
馆藏历史档案价值的实现是一种双向的运动过程,对于主体来说,表现为通过查找利用档案的实践而使其需求得到满足的行为过程;对于历史档案客体来说,表现为通过被主体利用,而使其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两个过程共同作用,才能最终使价值得以实现。因此,研究馆藏历史档案的价值,需从客体的存载和主体有效利用入手。一、馆藏历史档案客体存载情况及其价值剖析档案价值的最终实现,虽然取决于档案利用主体,但离不开档案客体本身,否则档案价值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档案客体本身是档案价值实现的必需载体。存载于档案客体之中档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档案事业是一种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表现为满足公民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保障公民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基本权益、实现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国外,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共同发挥作用,构成国家公益文化设施的三根支柱.但是在我国,档案馆的作用却鲜为人知,档案信息资源长年尘封于档案馆,很少被社会公众关注.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最大限度地吸引公众对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关注,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成为当前我国档案利用工作中一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昆 《北京档案》2005,(11):42-42
开场白:本期刊登了来自诸多方面读者的稿件,其中包括署名樊璟琍的电子邮件,文章写得幽默诙谐,不乏讥讽,耐人品味.不知能否把您的真实姓名、地址、邮编告知阿昆,以便按规定尽早给您寄送样刊、稿酬.希望您今后更多地关注"每期一辩"."每期一辩"不仅是档案人的论坛,也是所有关注档案工作的其他行业读者的论坛.特别是像"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这样的辩题,档案圈外的读者应该有更多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