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乙常青 《初中生》2006,(7):18-18
言中表示比较的句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用“与……孰……”、“孰与”表比较。如: ①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我与徐公比谁更漂亮呢?  相似文献   

2.
“孰与”和“孰若”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两个语言单位,其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但它们到底是什么词,至今还不十分清楚。一、从《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起《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三个句子: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吾孰与徐公美?③吾与徐公孰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古代散文选》注解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谁美?孰、谁。这样的意思文言里可以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也可以说“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相似文献   

3.
纵观《邹忌讽齐王纳谏》,有六个“三”值得品味。 三次对话。三次对话发生在邹忌与妻子、与妾、与客人之间。同一个问题,表达不尽相同。对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对妾“吾孰与徐公美”,对客人“吾与徐公孰美”,行文活泼,有变化。针对同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邹忌的发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朝服衣冠,窥镜”时问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有的读者认为这是在与城北徐公比美,邹忌并不知道究竟谁更美。这样理解并不符合作者本意。实际上这个疑问是无疑而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一句话本身包含如下信息:一、城北徐公之美是公认的事实;二、邹忌把徐公当作“美丽者”的标准;三、接近徐公之美是邹忌的目标。也就是说,邹忌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比不上徐公的,他的问话只是顺嘴说说而已,这种类似比较的发问,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是一种以接近徐公之美为满足的炫耀。关于自己比不上徐…  相似文献   

5.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虽极其简短,但情节生动,意味深长。究其原因,与多种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关系极为密切。简单地说,修辞就是修饰文辞,通过对语言的加工、调整和润色,借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在《邹》文中,作者首先运用错综的修辞方式,或抽换词面,或伸缩文身,或交迭语句,或变化句式,使人物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地位和交际场合,表现了各种不同的语态。“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都表明同一个意思:徐公没有您(邹忌)漂亮。但是,同一种思想、意思的表  相似文献   

6.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齐桓晋文之事》两文设喻巧妙,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一、取譬精巧《邹》文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日常生活小事,用邹忌的切身感受设喻,讽喻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使齐国强盛起来。取譬精巧,贴切自然。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纳谏与止谤——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是臧克家以读后感的形式写的议论文。此文文笔老到,比喻生动,但文中有一小小瑕疵:“《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不仅由于它的意义,也还因为它那委婉而讽的进谏方法。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词严的态度,反之,却以与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出之,如果遇到一个暴君,责以亵渎之罪,也是责无旁贷。”句中的“责无旁贷”用得不是地方。“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作为臣子的邹忌,对齐王尽忠进谏是他“责无旁贷”的份…  相似文献   

8.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美男子邹忌与徐公比美,分别向妻、妾、客询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其中“孰”或前或后,句中词序不一,有“颠倒”现象。这涉及到文言文中两种基本句式的常识,搞清楚其规律,对理解文意大有益处。词序,又叫语序,是指词语在组成句子时的先后次序。词序的严格规定性,是汉语有别于其他民族语言的重要特点。一般说来,汉语的一个词在句中充当某种句子成分,其位置是固定的。比如主语一般要放在谓语的前面,宾语要在动词的后面,定语、状语要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词语前面等等。这种次序不能随便…  相似文献   

9.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其中有一段主客对话的内容: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试验修订本高语一册63页)“问之客曰”四字,原必修本作“问之”,估计是版本有异。近翻阅诸祖狄《战国策集注汇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其上册507页  相似文献   

10.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与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读过了.那么我们现在做两个练习,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说说《战国策》“策”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时间:2006年10月28日地点:郑州九中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读过了,那么我们现在做两个练习,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说说《战国策》策字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体是记叙文,但记叙的主要内容,却是邹忌的一番论证。邹忌的论点是:齐王是深受蒙蔽的。邹忌的论证是:在家中,由于自己是家长,有特殊地位,因而,有人偏爱自己,有人畏惧自己,有人有求于自己,于是,在自己和徐公比美这种小事上,他们也一味逢迎,专讲假话,使自己深受蒙蔽。  相似文献   

13.
形貌俊美。五、理. 从中,邹忌悟出一个道妻、妾、客人都称美自己.﹁徐公不如你。六、邹忌以这个道理劝喻齐旺沐要被阿澳奉承之饰所蒙答说.自徐公不如你。七、齐王接受邹忌建议;广开言路。群臣进谏,门 、、比较,觉得自己实在不如徐公。‘、,.才韩、 齐国威闻各国,燕、赵、魏都来朝见。︸邹忌讽齐王纳谏@张文竹$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学生~~  相似文献   

14.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通过记叙邹忌以切身感受的“比美”之事设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最后成就霸业的故事,说明了统治者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富国安民的道理。邹忌巧妙设喻,不仅做到了“忠言顺  相似文献   

15.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题目是后人加的.邹忌,是齐国的大夫.齐王,这里是指齐威王,据《史记·六国表》,当于公元前三七八年至公元前三五○年在位;据《竹书纪年》,当于公元前三五七年至公元前三二○年在位.讽,即讽谕,规劝,就是用暗示或者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说明道理,使别人接受.谏,下级劝上级称谏.纳谏,就是君王接受巨下的劝告.“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语法结构是兼语式,其中“齐王”是兼语,如果分成两句话讲的话,就是“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相似文献   

16.
读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人,无不为邹忌高超的语言技巧所折服。邹忌语言极富鼓动性,堪称齐之国嘴。邹忌的一番话,使齐王心悦诚服,纳谏除蔽,进而使齐国走上了内政修明的道路。那么,邹忌到底用什么办法使齐王甘心纳谏除蔽的呢?“自读提示”(高中语文一册)说:“本文写邹忌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设喻,讽喻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  相似文献   

17.
何平同学问:《纳谏与止谤》中作者明明提到“小时候”在《古文释义》里读过的两篇古文,为什么本文的副题只是“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呢? 《纳谏与止谤》是一篇以读后感的方式来写的议论文。所以文章从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写起,并概括地认为“六十年后,再读一篇,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为什么“重读”此文会感到“格外亲切”呢?下文中作者剖析了这样五层意思: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笔者在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苏教版九下)一课,结束时,让学生们自由提一些问题。有一学生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徐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问得很突然,是我备课时压根没涉及,教参里也未曾提到的内容。稍停片刻,我决定让学生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再作答复。预定的讨论时间结束。学生A开始同答:徐公在文中是个引子,引出邹忌关于"孰美"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此句写邹忌身材高大魁梧,容貌漂亮,可谓美男子.这八尺到底  相似文献   

20.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5题。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