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要玷污孩子的梦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2.
三毛走了。临别给林慧萍留下一首诗一般的歌词《说时依旧》。作为歌星,林慧萍在台湾歌坛唱了8年。她偏爱三毛的作品,屡屡让三毛为她写一首好歌词。一日,三毛有感而发,一挥写就《说时依旧》,希望林慧萍把它唱好。“重逢无意中/相对心如麻,对面问安好/不提回头路……”  相似文献   

3.
莫扰孩子梦     
莫扰孩子梦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  相似文献   

4.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的《胆小鬼》,以自传体方式叙述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文中,三毛写了自己在上三年级时,偷拿了妈妈的钱,内心恐慌和焦灼,像"丢了魂儿的人"。故事中描述的那一份忐忑与不安,让我看到一个属于小孩的纯真和善良。故事中父母的表现,让我想到做大人的要懂得善待孩子。教学实践中,我也用这个故事温暖了好几个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  相似文献   

6.
《撒哈拉的故事》是著名作家三毛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她生前身后一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读者。本书收录了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写的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沙漠生活艰苦荒凉,三毛却能以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写出妙趣横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小读者可以透过三毛的眼睛去探寻别开生面的沙漠世界,开拓视野的同时也能感染到三毛在艰苦环境下乐观生活的精神。三毛,本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写"懋"字,就自己改名为陈平。十三岁就跷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时逃学去坟墓堆读闲书。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她没有数字观念,不肯为金钱工作,写作之初纯粹是  相似文献   

7.
刘敬 《今日教育》2011,(12):40-40
三毛是华语文学世界里的奇女子。她曾以《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等等充满异域风情的“另类”文字倾倒过芸芸众生。愚本书虫,亦曾痴痴迷醉于三毛的生花妙笔,且常自诩是她的忠实拥虿。未料,这么些年来,偏偏还是忽视了这本《我的宝贝》。  相似文献   

8.
我发现妈妈的包里有一本陈旧的书。劣质的封面上写着《哭泣的黄玫瑰》。不知道她是从哪里淘来的小道书籍.纯粹出于好奇,我拿出来看了一下。主角是那个台湾女作家三毛。写到了她的死,是自杀死的。10年前的1月4日,三毛用一支丝袜结束了自己在人世间的流浪。  相似文献   

9.
再读三毛     
三毛的书对我来说是不陌生的,很早就曾读过她的《哭泣的骆驼》《撒哈拉之恋》等集子,只觉得她是一个奇异的女子,选择了一种奇异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传奇的世界。虽然她的书对我很有吸引力,但总觉得她离我们很远很远。后来知道她来到了大陆,又很快回到了台湾,最后惊闻她自杀。三毛去世后,曾引起很大一阵子的三毛热,然而我想,三毛终究是寂寞的,因为我们不懂三毛。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在书店里随手拿起了一本《三毛经典作品》,随便地翻了翻,那些熟悉的文字忽然于我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于是便买回家,以便好好地再读三毛。因为知…  相似文献   

10.
莫扰孩子梦     
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一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当三毛奉老师之命念她的这篇作文时,还没等她念完,老师就扔过一只黑板擦,并拍着桌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是作家三毛诞辰65周年的日子,距离她1991年自缢身亡已经过了17年,关于三毛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因为人们并没有在现场发现她留下任何遗书。但最近三毛好友眭澔平首度公开了三毛遗书。眭澔平说,三毛在她自杀前几天赠送给自己一本书,就是她的《滚滚红尘》,发现在里面夹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三毛有本书《我的宝贝》,写的都是她从四面八方得到的小玩意。或许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但每样宝贝都有一个背后的故事,因此它们对于她格外珍贵。我好喜欢这本书,也好喜欢里面描述的形形色色来自世界各地的"宝贝"。  相似文献   

13.
三毛是一个如风般的女子。她有着一颗流浪远方的坚强的心,还有着一个爱她、等她的荷西。荷西死后,三毛开始了她游记旅程的开始。那时,她写下了《万水千山走遍》。我出生了。原本毫无关系的两个人,却在某天因为《万水千山走遍》深深的依附在了一起。谁会想到在若干年后,我爱上了三毛,甚至因为她的那本书,选择了旅游作为自己的专业。  相似文献   

14.
据《北京晨报》消息,2011年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逝世20周年。三毛生前的挚友、台湾才子眭平携手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新书《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他第一次深入解析三毛在去世前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并首次将该信原件以及三毛生前收藏的娃娃等遗物带到大陆现场展示。眭平表示,在三毛离世的前几天,她  相似文献   

15.
三毛这位饮誉文坛的作家,她的散文,以其对生活、对亲人、对祖国的绵绵深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她的散文美,主要体现在内质上,即以至真至诚至纯的感情,叩响读者的心弦。讲真话、写真情、绘实景是三毛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岁月无情,10年时间如磁悬浮火车呼啸而过。那年,我应邀为《小学生时代》创刊号写了《张乐平爷爷的童年故事》,记叙了“三毛之父”苦难的童年,以及张乐平爷爷创作《三毛流浪记》丰厚的生活素材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素面朝天     
我要说的是三毛。 三毛本叫陈懋平,浙江人,生于一个律师家庭。自小被唤作“书痴”,十三岁通读《红楼梦》,后随家人定居台湾,中学时代一度自闭,甚至想到过自杀。后留学西班牙,辗转反复,一生走遍万水千山,但她从未刻意去改变过什么,她的魅力就在素面朝天。  相似文献   

18.
心路     
她读着《三毛传》,读到少年三毛在学校被老师用墨汁画了黑眼圈,在教室角落一直站到下课,又在操场绕了一圈被同学们哄笑,如此羞辱,让三毛从此不肯上学读书,自闭……三毛的苦难经历让她止不住地哭。十多岁的她正是多愁善感的年纪,其实远不止如此原因。太阳晃晃的,弄得她有些头晕,眼前一轮轮显出  相似文献   

19.
红尘·梦外     
《三毛》一本精致的书映入我的眼帘。书中的主人公“三毛”不是那个有三根毛的流浪儿,而是拥有一头如瀑秀发的大美女。三毛只是她的笔名。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她的少年生活、求学经历和她的爱情史。她在慢慢地从幼稚走向成熟,从父母的羽翼下迈向复杂的社会,创造自己的一片天空。  相似文献   

20.
活动的风景     
专门写物写事的书,我读过几本,一是三毛的《我的宝贝》,可惜比起她的沙漠手记寡淡了很多;还有是梁实秋的《雅舍小品》,犀利诙谐;再有则是伊莎贝糸.阿联德的《感官回忆录》,绮丽明艳,擅长以物讲故事、借力打力黎戈的《私语书》给人的感觉则又有所不同了,文字表面恬静淡然,内里包裹的个性却毫不孱弱,是外圆内方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