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不宜炒     
近一个月来,笔者至少在近百家报刊上目睹 过介绍张艺谋、巩俐缘尽分手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报刊为赢得读者而展开竞争,各种“招法”层出不穷。竞争使报纸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有看头了。 但在众多的“招法”里,有一种“炒新闻”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新闻是否可以“炒”,这就需要研究一下了。记得有那么一部电视剧,由于是名作家名演员联袂合作。于是在还没出台前各家报纸便竞相报道,什么花絮,追踪,纷沓而至。于是给人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炒新闻”的现象日趋增多,有待于新闻界提高认识并加以解决。所谓“炒新闻”,有两种含义:一、在市场竞争中,新闻媒介以纪实、写真、特写、曝光、追踪、扫描为招牌,将一些新闻价值不大、甚至毫无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事件和人物,一登再登,小的炒大,无的炒有,哗众取宠,争夺受众。二、少数作者以新闻报道作为手段,猎取名和利。你炒股票发财,我炒新闻赚钱。他们违背新闻工作基本  相似文献   

4.
时下,不少单位、个人和新闻媒介热衷于炒新闻,新闻炒作现象屡屡发生,炒新闻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极大的危害,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也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有学者撰文指出:利用空前巨大的媒体手段,快炒热炒狂炒爆炒———已构成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一道恶俗的风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媒介和采编人员置新闻真实性原则于不顾,不遗余力的炒新闻呢?首先,不少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真实性理论问题上存在着模糊认识,认为新闻炒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这对新闻…  相似文献   

5.
眼下,“有偿新闻”现象已成众矢之的,人人喊打。参与这种活动的记者固然需受到认真查处。可是,仔细观察,我们便不难发现,在“有偿新闻”事件中,往往并不是直接由记者向被  相似文献   

6.
谈谈“炒”新闻孙世恺近些年,“炒”字盛行,“炒”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甚至在新闻界也出现了“炒”新闻。“炒”新闻之风越刮越盛,已经成为一股不正之风。它影响舆论的正确导向,破坏新闻的一些原则,损伤新闻工作者的形象,给读者造成很坏的后果。(一)所谓“炒”新闻...  相似文献   

7.
(一)本人在1986年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为《报纸和杂志不应互相融化》。文章指出:“一个时期以来,一些报纸和一些杂志出现了互相融化的现象。报纸成版成版地摘编杂志上的材料,大块大块地刊载只宜在杂志上发表的知识性文章;而杂志又化整为零,把文章、故事、传奇之类混迹于新闻之中,印成散页摊售叫卖。有  相似文献   

8.
“炒新闻”,又叫新闻“炒作”,是大众传媒在某一段时间一哄而上对某一事件进行渲染式报道,或者是某一传媒在较长时间内时并不具有很高新闻价值的事件作过于密集的、超常规的报道。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违背新闻职业操守,违反新闻职业道德,漠视、愚弄、侵害广大受众正当合法权益的一种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9.
10.
田加刚 《青年记者》2007,(24):28-29
2007年度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假新闻年”,造假记者获刑,甚至新闻出版总署亲自部署“打假”,这都是之前闻所未闻的。本文梳理和盘点一来年主要的假新闻以及恶炒新闻,既是回顾与总结,也是廓清迷雾看真相。  相似文献   

11.
说到“炒”新闻。报纸、电视已经运用得很娴熟,其实广播更应该作好这篇章。这篇章作好了。不但可以弥补广播本身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树立电台的良好形象。什么是“炒”新闻呢?我认为。所谓的“炒”新闻,就是多家媒体对某一重大事件进行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当然,对广播而言。还有一条:增加新闻的播出次数。那么。广播怎样才能把新闻“炒”得新鲜热辣、有声有色,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呢?  相似文献   

12.
张东风 《传媒》2000,(4):35-36
当一个新的事物出现时,往往会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这是正常的.然而在新闻界还有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一窝蜂爆炒".  相似文献   

13.
学的是新闻,每天都得看报,常为报上有些新闻事实变动之快、之大而惊奇,同一件事,今天这样说,明天又那样说,难道事实是橡皮泥,可以随意更改、变化的吗? 比如近日广东的著名节目主持人陈旭然(女)被害,某报这样报道:“陈旭然遇害案告破——凶手系其男友,日前已被警方拘捕”(见1月14日《文汇电影时报》);不久,另一报纸又说:“陈旭然案真相大白——凶手系打工仔丁国礼,14日已被警方拘捕”(见1  相似文献   

14.
如今玩风日盛。有玩文学的,有玩影视的,也有玩新闻的。这种现象委实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15.
在英国,“炒新闻”是各种传播媒体一起上,大报(“高级报纸”)“炒”,小报(“通俗报纸”)“炒”得更欢;报纸“炒”,杂志“炒”,电视、广播也炒。不“炒”则已,一“炒”就是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炒”风盛行,“炒”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有炒股炒汇的,有炒邮票炒古币的,还有炒狗炒鸟的……在新闻界也有人“炒”新闻,这股“炒”风越刮越盛,已经成为新闻界一股不正之风。它影响舆论的正确导向,有损新闻的基本原则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在读者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闻天地》2004,(2):28-29
湖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魏剑美的新作《新闻炒作学》即将出版。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魏先生。魏剑美作为大学讲师。作出如此非常之举必定不是一时冲动。其“惊人之语”在新闻理论界引起争鸣,甚至引来谩骂都是可想而知的。本刊对魏剑美的专访。意在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从而激活新闻理论的研讨。访谈内容并不代表本刊观点。  相似文献   

18.
19.
《今传媒》1995,(6)
堵住抄、炒新闻者的路贾春太在1995年2月15日的《生活文摘》报和1995年4月22日的《大同科技报》上,分别发表了同样的一篇通讯。其内容、段落、文字完全相同,作者、标题却完全不同。《生活文摘》的作者为毛书,标题为《偶然小事牵出大案来》;《大同科技报...  相似文献   

20.
“议题设置”理论与“炒新闻”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传媒有着巨大的宣传威力,企业界为使自己的产品取得更高的收益,斥巨资于传媒宣传,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某报在介绍一企业推出新产品经验时有这样一段说明:他们聘请了在新闻界有较高知名度的记者担任了某产品的策划师,和厂里的同志一起,分析研究提炼该产品的新闻价值,先后采写了消息、长篇通讯、言论、科普小品等一组文章,发往各新闻单位。不久全国约60多家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陆续刊登了这些文章。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有120多篇稿件见诸报端,总字数在8万字以上。一时间,新闻界刮起了某产品的炒风,这一产品于半年之内,在全国已有10余种著名品牌的同类产品市场上占据了15%的销售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