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荣格以集体无意识为原型理论,本文对荣格原型理论与和谐心理社会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并从自我心理和谐、人际心理和谐与社会心理和谐讨论荣格原型理论对建设我国和谐心理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心理和谐、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了,社会和谐也就有了基础。家庭成员的心理状况对构建和谐家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以和谐心理教育为切入点,调适家庭成员的心理,促进家庭成员个体自身及其相互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家庭,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和谐社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以及改革开放中产生的一些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矛盾,寻找出一些解决矛盾的途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应该分为人际基础,社会基础,自然基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道德基础。本文在分析当前社会公平正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道德基础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平,是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发展的目标追求,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支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本文阐述了社会公平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政治关系和谐的保障,是经济关系和谐的基础,文化关系和谐的支柱,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我们要积极探索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7.
生态和谐是和谐福建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和谐福建及其构建的生态基础,是实现福建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和谐福建就是要在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建和谐福建还需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保障层,那就是必须有一个稳定和平衡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生态基础和根本保障。和谐福建必须在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才能保持发展,因此只有建设好生态和谐,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福建。  相似文献   

8.
金融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根基,创建和谐社会需要金融业践行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责任。要增强金融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感,并充分发挥金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然而,目前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现象,正确认识这些现象,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表现,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它不仅要求大学生在人性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更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然而,时至今日,在多种因素的冲击和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益淡化的倾向令人担忧。本文尝试从社会层面对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构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正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前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体制转换和社会变革力度的加大,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不断出现,导致了许多社会冲突和不和谐。正视这些现象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由于社会不公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严肃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公正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阐述,并简单分析其原因,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正的四条途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公平合理的问题时有发生,社会公平正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从社会制度上寻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路径。公平正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只有坚持以民为本,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广大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处,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反对个人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倾向,处理好一些重大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制度的公正合理安排,制度公正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影响。通过制度公正建设,消除制度不公与制度腐败,建立健全各种社会机制,实现社会的有效整合,消除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社会偏见:制约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心理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根源上讲,社会认知偏差效应、经济竞争和利益冲突、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社会类别化以及人格、动机、从众等社会心理动力因素均是导致社会偏见的重要原因。社会偏见给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社会关系的和谐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受偏见者自我束缚,导致自我实现预言;导致人际之间的疏离,引发社会歧视行为;引发社会冲突,危害社会稳定。社会偏见不仅有损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还是引发社会歧视和社会冲突的心理根源。消除和避免社会偏见的对策主要有:消除社会认知偏差效应的影响,增加平等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以增进相互了解,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蓝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不仅是实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有力保证。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为创建高校和谐校园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8.
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社会稳定是社会整体处于稳定、安定和谐的状态.它具有历史性、综合性、动态性的特征.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必须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和科学分析,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化解矛盾,促进和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以人为本”这一命题便受到了哲学界的极大关注。有人把它作为本体论的命题,有人把它作为价值论的命题,有人强调它凸显了人道主义。本文认为,它是涵盖着本体论、价值论和历史观的全面性命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现实人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以及现实人在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中所具有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