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父母在与子女互动时常会出现因电子设备而分散注意的低头行为。父母低头行为是影响儿童发展、破坏亲子关系的危险因素。为了明晰学前儿童家庭中父母低头行为的危害,考察父母行为与儿童个体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对618名学前儿童的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关系的联系及学前儿童情绪不稳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父母低头行为能够负向预测亲子关系,学前儿童情绪不稳和外化问题行为在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关系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减少父母的低头行为、提升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有助于提升亲子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初的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由于儿童的行为极具模仿性和依附性,因此,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倾向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学们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本拟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为优化儿童成长的教养环境,促使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不服从行为主要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儿童对父母的命令表现出不服从;二是儿童在教育情境中拒绝接受父母的建议;三是儿童对父母的建议和要求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四是在儿童早期,儿童拒绝做出符合父母理想的行为,同时又不抑制或停止某个不合乎父母理想的行为。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儿童的不服从行为从策略上看有这样几种:一是直接对抗,它常伴随着生气的情绪,是一种无策略的行为;二是简单拒绝,它不直接伴随消极情绪,是一种中等技能的不服从行为;三是协商,它是儿童企图通过讲条件、折衷或解释来劝父母调整他们的要求,是一种有…  相似文献   

4.
父母低头行为是父母在陪伴孩子过程中过度使用手机的低头行为,是一种社会排斥和人际关系忽视行为,可能损害儿童心理健康。文章分析了父母产生低头行为的现状和原因,总结的消极影响包括父母低头行为增加儿童问题行为、增加儿童抑郁症状、增加儿童屏幕使用时间、负面影响儿童学业成绩、损伤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等心理健康方面,从依恋理论和注意资源有限理论视角分析了父母低头行为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机制。从父母手机使用认识、正确手机使用行为、父母陪伴以及社会层面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干预和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亲子关系与儿童社会行为的关系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一方面,父母一直被认为是儿童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大量研究也表明,拥有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儿童通常会表现出较高的社会技能和较少的问题行为。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表明,儿童并非单方面地接受亲子关系的影响,儿童的气质、问题行为及其他心理病理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与父母建立的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6.
国外父母教育观念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外父母教育观念研究综述李凌艳父母教育观念是父母基于对儿童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对儿童教养教育的理解,它直接支配着父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和行为及方式方法,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历来为发展心理学家们所重视。在国外,近十年来,随着家...  相似文献   

7.
幼儿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儿的行为问题一般是指对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弗洛依德的儿童精神发展理论告诉我们,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因素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尽管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质的原因,也有幼儿园和社会等方…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则是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更加注重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中父母和儿童的相互作用,行为遗传学等大量研究都证明了儿童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的存在。未来的研究将深入探讨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父母和儿童交互作用的具体研究机制。  相似文献   

9.
父母的性格和相互关系,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对儿童的态度,以及家庭中发生的意外事件等,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重要的影响作用。儿童的行为大部分是在父母或与儿童关系密切的人的行动影响下不断形成的。 1.父母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在诸多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最主要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是指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并由此构成了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亲社会性的发展,反之,消极、对抗性的亲子关系则促使了儿童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重要标准.学前儿童的道德行为包括服从规则行为、诚实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三个方面.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有重要影响.父母温暖、引导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积极发展,而惩罚和过度控制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父母在教育儿童时应使用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万绪波 《江西教育》2023,(15):12-13
国家在社会基层普遍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体系、制度,注重对留守儿童实施关爱行为,但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疏导和教育缺乏持久性,并且存在对儿童心理变化的研究不够深入的现象。本文通过研究季节性留守儿童在父母回归后的心理和行为,分析父母补偿性关爱的心理成因和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旨在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父母训练是基于家庭与儿童之间紧密的关系特点发展起来的干预方式。父母经过专业培训师技能培训,较好地提高了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认知度,充分理解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掌握应对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最大程度地发展儿童的潜能,同时改善家庭关系,提高父母自信心,创造良好的家庭功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父母训练研究受到关注,注重父母训练与其他干预方式的结合研究成为趋势。建议注重父母培训长期效果研究,注重父母训练与相关干预方式的结合,注重父母训练中的个体差异研究。  相似文献   

14.
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父母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 父母的教育方式是父母在长期的子女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比较固定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其中均含有父母个体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具体体现不同的情感因素,亲子间的互动关系,儿童个性特征等。所以,一般认为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多角度、多方面的综  相似文献   

15.
现在大多数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以自我为中心,极少为他人考虑。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问题行为有显著的相关性,父母的教育卷入程度越高,儿童的问题行为出现得越少。因此,父母要增强教育卷入,提高亲子沟通与共同活动频率,减少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常青 《江西教育》2006,(6):29-30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许多研究表明,在性格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性格的工作”。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74):9-10
父母是儿童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角色,对儿童的行为和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而儿童气质是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儿童之间存在差异性的标志之一。众所周知,儿童气质的形成与父母的管教息息相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将就气质的基本概述、父母管教的分类、父母管教对儿童气质的影响以及儿童气质对父母管教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丁昊 《家教世界》2023,(14):4-7
<正>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学习行为、儿童学习心理。回想起来,今年也是我从事教育工作的第19年了。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我发现孩子的很多学习心理问题、学习行为问题,都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按图索骥,会发现孩子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可能是之前父母的一些疏忽,导致儿童在学习发展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会引发隔代抚养家庭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的家庭教养行为及造成的对立违抗症状表现.方法:应用访谈法对29名符合对立违抗障碍标准的独生儿童、儿童家长和儿童教师进行访谈.结果:从祖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祖父母与父母间的教养行为、父母之间的教养行为这样一个家庭互动方式的角度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祖辈的溺爱,父辈的低父母参与度、过度严苛、简单、粗暴的教养策略,不良的亲子沟通,自身教养行为的不一致,不同养育者(祖辈与父辈、父母)间不一致是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儿童对立违抗障碍的家庭教养行为.结论:在对立违抗儿童的干预中,应加大父辈在儿童教养中的参与度,减少祖父母与父母异辈之间、父母之间的不一致教养行为,还应把祖辈纳入到干预体系中,并为家庭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养技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往隐藏在幼儿身上的行为偏差如胆怯、攻击性、偏执性等日益被人们所发现。据幼儿园教师反映,幼儿行为问题比过去更复杂与多样,这无疑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要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问题,就必须找出其行为偏差产生的根源。儿童教育家们认为任何形式的儿童行为偏差,除非源自明确的身体疾病,否则只有一个原因,即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也就是说,可以从幼儿所处的生活环境及父母的行为中找到原因。 既然幼儿行为偏差的产生大多是由于家庭环境及父母的不当行为所造成,那么我们矫正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