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文化资本不同的大学生在学习投入各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家庭文化资本越多尤其是家庭文化习惯越好、家庭文化期待越高的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也越多;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文化习惯、家庭文化期待三种家庭文化资本均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文化习惯与合理的家庭教育期待以及高校相应的扶持措施等,能切实改善家庭文化资本较少的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修订的小学儿童母亲抚养困难问卷 ,选取山东省四地区城市和农村小学儿童母亲共 72 8名为被试 ,考察了母亲感知到的抚养困难与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量表总均分以及认知学习、自我价值两个维度上 ,母亲感知到的抚养困难因母亲职业类型、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收入的不同而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从父亲的职业来看 ,在自我价值、认知学习两个维度上 ,母亲感到的抚养困难因父亲职业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儿童的年级、孩子的性别是否与父母的期望一致、教育投入等因素对母亲感知到的抚养困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外学者近年围绕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因素展开了不少研究,认为影响儿童学习品质的主要因素涉及活动参与、问题行为、年龄和种族等主体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家庭背景特征、学校教育方式和文化取向等环境因素。国外已有研究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转变培养方式,以活动参与性学习为抓手促进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二是调整培养结构,将学习品质纳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内容范畴;三是重视儿童主体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效提高儿童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4.
学习困难儿童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学习过程中通常处于被动状态,学习幸福感普遍较低,教育的本义在于使人幸福,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主观幸福感受到来自家长、学校教师、自身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面对多方面影响因素,要多管齐下,转变父母教养方式,优化学校教师教育,改进自身的学习策略,从而提升学习困难儿童学习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区域文化适应的特点及对其城市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区域文化适应问卷和城市适应问卷,对北京市7所中小学的992名流动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人际观念适应困难显著高于生活方式适应困难;(2)流动儿童文化适应、文化认同和城市适应均在家庭经济状况、年级、来京时间、性别、学校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流动儿童城市适应与文化适应有密切的联系,区域文化适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城市适应。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取新疆伊宁市汉语幼儿园维吾尔、哈萨克族儿童257名,由儿童所在班级老师运用经过修订的"儿童入学准备状况教师等级评定表"对其发展水平进行等级评定,并给对应的儿童家长发放修订的家庭双语环境测评问卷。集体双语指导、解释填写问卷,考察家庭双语文化环境对少数民族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收入、父母学历、父母职业、家长爱好、不同看护人、汉语学习环境及教养活动均对少数民族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的双语教养活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本研究对少数民族家长的教养活动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智障儿童学习活动支持程度的特点。通过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序列的智障学生在基本学习活动、自我决定活动、健康与安全活动所需支持程度差异不显著;不同家庭社经水平的智障儿童在自我决定活动、健康与安全活动所需支持程度差异不显著,但在基本学习活动上差异显著;不同智力水平在基本学习活动、自我决定活动所需支持程度差异显著,但在健康与安全活动方面差异不显著;不同适应行为水平的智障儿童在自我决定活动、健康与安全活动所需支持程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规,有效地在农村地区实施素质教育,要在提高农村学习困难儿童教育方面加大力度。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学困儿童的家庭处境与一般儿童并无明显的区别。儿童家庭经济状况与其学业问题没有实质意义的联系。农村学困儿童的成困与外在因素没有直接性的联系,而学校的校风、学风是一种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形成具有较强的感染作用,不良的校风、学风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困难。  相似文献   

9.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AAT对339名流动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习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非流动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父母多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低于常模水平,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习适应性在多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了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班级地位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采用家庭学习支持量表对宁波市25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并收集被试的班级地位和学业成绩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的家庭学习支持存在着性别、年级、生源、独生与否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变量方面的差异;(2)小学生的班级地位不同,所获得的家庭学习支持不同;(3)小学生家庭学习支持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家庭学习支持和班级地位能够有效地预测学业成绩的高低。  相似文献   

11.
学习型家庭作为一种新的家庭教育模式是与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它的提出不仅顺应了时代对传统家庭教育变革的要求,带来了孩子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家长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编的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对安徽省凤阳县1295名初三学生家庭环境状况与中考成绩进行调查,以考察家庭环境因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结构、家庭学习资源对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家庭教育态度中其父母参与度、支持度、亲子互动对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监管度对学业成绩显著负相关.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教育背景、家庭职业背景、家庭结构均可透过家庭学习资源间接影响学业成绩;而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教育背景、家庭结构又可透过家庭教育态度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家庭学习资源和家庭教育态度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基本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为家庭教育提供依据,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了湖北省省委和政府所在社区某重点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结果表明: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高于五年级;父母对女孩积极的教养方式多于男孩,父亲对高年级的孩子采用更多积极的教养方式,而母亲对不同年级儿童教养方式无显著差别;父母教养方式对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因此得出结论,自主学习能力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相关。所以家长应该积极调整教养方式,以促进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工作场所学习效果评价内容做出科学选择,不仅要从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而且要从目前高校的实践中找到务实的方向。通过调查两所广东地方高校的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发现尽管不同高校、不同专业选择的学习效果评价内容各具特色,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克服这种局限性,在对学习的本质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构建了以工作过程知识、基本工作能力、工作学习态度为主要结构的大学生工作场所学习效果评价内容框架,每个架构都包括了两级内容,确定了较强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探讨学习动机与家庭环境间的关系,用学习动机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着年级差异,并且家庭环境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分析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和家庭环境对学习动机影响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几点培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家庭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汉代是中国古代家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无论从家学的内容上,抑或从家学的形式上都起了奠基的作用。其时的家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经学已在家庭文化知识的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二是教育对象不限于家庭成员,具有开放性;三是妇女也能接受家学教育。汉代的家学在传承社会文化,培养造就各种专门人才中,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the quality of home and preschool learning environme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numeracy skills in Germany, drawing on a sample of 532 children in 97 preschools. 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early numeracy skills and their development from the first (average age: 3 years) to the third year (average age: 5 years) of preschool. Several child and family background factors (e.g., gender, maternal education, socioeconomic status), measures of the home learning environment (e.g., literacy- and numeracy-related activities), and measures of preschool structural and process quality (e.g., ECERS-E, ECERS-R) were tested as predictors of numeracy skills and their development. The analyses identified child and family background factors that predicted numeracy skills in the first year of preschool and their development over the three points of measurement—particularly gender, parental native language status (German/ot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mother's educational level. The quality of the home learning environment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numeracy skills in the first year of preschool, and this advantage was maintained at later ages. In contrast, the process quality of the preschool was not related to numeracy skills at the first measurement, but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development over the period observed. The results underline the differential impact of the two learning environme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umeracy skills. Interaction effects are explor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sense of community, perceived cognitive learning, and satisfaction in an e-learning course. Additionally,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variables with Internet self-efficacy and final examination scores is investigated. The participants were 88 students enrolled in elementary leve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course of the distance education program at a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in Turkey.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uggest that sense of community and course satisfactions are strong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Moreover, students' course satisfaction is highly related to their perceived cognitive learning. Students' perceived cognitive learning was observed to have a very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learner-to-content interaction, while learner-to-learner interaction was at medium level and learner-to-instructor interaction was weak.  相似文献   

19.
美国21世纪职业教育仍以杜戚的“从做中学”思想为指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强调“情境学习”。本文从实践需要与理论基础出发,简明讨论了“从做中学”和“情境学习”在美国21世纪的家庭、学校、工作地点以及社区等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的学习环境下的具体应用,从中探寻美国21世纪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及可能实施的计划。  相似文献   

20.
终身学习的实现需要技术层面的平台架构搭建无阻碍的全民学习通道.以"湖湘学习广场"建设为例,其主体结构应由教学资源库、学习平台、传输网络、学习者档案管理等部分组成.按照目标人群及学习内容划分,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空中大学、现代农民教育、魅力湖湘、长株潭"两型"社会、社区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干部在线教育、法律在线培训与援助中心等8个频道;从平台的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出发,"湖湘学习广场"建设要注重各种媒体之间的配合和数字电视、移动学习、流媒体多种支撑技术的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