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着“故国八千里,风雨三十年”的特殊经历的王蒙,在新疆伊犁度过了16年的几乎和文化隔绝的生活之后,重新执笔,写下了一系列被称为“集束手榴弹”的“意识流”小说而受到了文坛和评论者的高度关注。当代文学已经来到了21世纪,对于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研究也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文章力图对这一系列作品的研究做一个整体性的回顾和展望,从而为更加清楚和准确地理解这一系列作品寻找一些线索,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伍尔夫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流派的重要代表作家,王蒙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几篇新作曾被称为“中国的意识流小说”。两者的小说在艺术手法的选择上确有不谋而合之处,但在创作背景、思想价值取向、叙述策略、内部结构等方面存有显豁的不同。本文在以上各个方面的探寻中,对意识流小说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3.
许峰 《西江大学学报》2002,23(6):19-22,28
意识流是在一战后的西方颇为流行的一种文学现象,王蒙在新时期的六篇创新之作就被认为是“东方意识流”。然而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在本质上仍属现实主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流。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伍尔夫为参照,分析王蒙意识流小说的修辞建构。意识流手法在中国化进程中,融入了民族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情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意识流”。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伍尔夫为参照,分析王蒙意识流小说的修辞建构.意识流手法在中国化进程中,融入了民族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情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意识流".  相似文献   

6.
王蒙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其小说创作与共和国发展同步。每一个文学发展时期,他都有重要的作品问世。本文就以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为考察对象,总结和辨析他在文学主题和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新意特征。通过分析,我们会认识到,王蒙的确是一个不甘满足而充满探索的作家。  相似文献   

7.
“闲笔”是王蒙小说语言运用中的普遍现象。从表现功能上说,闲笔可以增添语言的情致,使语言更有趣味。从叙事功能上看,闲笔可以调节叙事节奏,制造间离效果。从文化功能上说,闲笔扩大了生活内容的表现范围,体现了广泛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蒙的文学成就比较突出,而且因其创作时间持续之长、作品之丰、创作手法之新,在当代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有关王蒙的研究长盛不衰,卷帙浩繁。同时,作为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王蒙小说写作一直没有间断,之前的王蒙小说研究综述已经不能代表研究对象的全貌。因而,对王蒙的小说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查阅了多方面研究材料的基础上,着眼于研究者对王蒙小说的论述,试图做一个相对全面的梳理和评论。  相似文献   

9.
孙莹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9):131-133
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作家王蒙引进、借鉴并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意识流。他以意识流为创作手法,以人物心理活动为结构线索,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以有限的篇幅充分展示了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深埋于内心的意识活动,从而使新时期的小说在创作实践上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王蒙新时期的小说批评体现了作家的写作体验,有作家对作家的理解。他从鉴赏出发,用对话方式,以宽容,理解,关怀的态度评价作家作品,营造出宽松的批评氛围,既不“骂杀”,也不“捧杀”,客观,中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他的批评文体别具一格,既有分寸感,又有灵活性,在批评界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王蒙的小说是王蒙个体艺术创造的结晶,镌刻着王蒙个体的深刻烙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的小说就是他的自叙传.从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王记"的印痕和面影,窥见"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之旅.王蒙是一个特立独行者,在他的小说中,也有一个"独行者"的人物系列.这些独行者上下求索,把探索的矛头既指向现实,也指向历史.王蒙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他突破线形思维模式,洋洋洒洒地把文与野、雅与俗相交织,语言幽默,汪洋恣肆,杂语喧哗,尽情狂欢,形成亦庄亦谐、亦悲亦喜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的文学批评中,王蒙以其多达二百万字的批评文字构成一个相当显豁的“王蒙现象”。王蒙文学批评是作家的艺术感觉与批评家的理性维度有机结合的产物。首先,王蒙拥有一种以“人学”为核心同时又包容了社会、文化与生命这三个层面的开放性文学观。其次,王蒙的文学批评既表现了一种鲜明的问题意识,也体现出了一种敏锐独特的艺术感受能力。第三,王蒙在长期的文学批评实践过程中,既尝试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批评形式,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个性化批评话语风格  相似文献   

13.
王蒙的小说对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政治革命时代下的个体人生形态价值指向作了典型的呈示:第一,林震与刘世吾体现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个体人生的价值指向;第二,王蒙的“少共”情结决定了其创作时的个体人生与社会政治的双重视角;第三,王蒙小说中个体人生价值指向的具体呈现形态“在路上”对目的地的追寻与确认。  相似文献   

14.
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杂色》、《哦,穆罕默德·阿麦德》、《来劲》等四篇代表性短篇小说,及其对应的“单纯”、“杂色”、“记实感”、“不确定”四个描述其特点的关键词,可以看出作为小说家王蒙内心的“自我寻求”过程,及其对生活的理解,也勾画出王蒙小说艺术不断求新求异的追求小史。  相似文献   

15.
王小波是90年代才开始写小说的作家,他的小说贯穿着有智、有趣、美好和自由的思想脉络.为了使文本能更好的传达出这些思想,他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的一些观念、技巧,其小说的叙事风格与技巧呈现出先锋性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论王蒙的西部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蒙以新疆生活为题材为背景的西部小说,在其全部小说创作中占有很大比重,是作家在新疆16年生活体验的学硕果,不仅有着重要的艺术开拓意义和创新价值,更是记载中国一代受难的知识分子心灵史的本。本从社会意义、人物形象、化内涵、艺术探索和心灵历程等五个方面,对这批西部小说作了比较深入的论析。  相似文献   

17.
王士禛素以诗名闻世,但其宦游一生,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其游记散文亦具有极高的文学史学价值。对其游记散文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分析和把握其文学思想与内在情感,进而更好把握中国游记散文的发展变化及清代散文于此领域的风貌成就。  相似文献   

18.
论王蒙创作的精神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的创作与其精神资源有密切关系。精神资源之一是由庄子、李商隐、曹雪芹等作家创作所构成的传统唯美文化精神;之二是50年代文化和苏俄文化。它们造就了王蒙对艺术美的执著追求及主要艺术特点,也使“政治意识”和理想主义成为王蒙创作的主体内容。两种文化在王蒙创作中总体来说有较和谐的融合,但文化差异也间或投射在其精神和创作上,对其创作成就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