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同学少年》2011,(2):53-53
清代末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一天,一青年前来求见,张之洞看到呈上来的帖子上的名字是梁启超,因久闻此人颇有才气,便决定考考他。于是,张之洞思量了一番之后,挥笔写下一个上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来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国家观念建构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两个层面上,梁启超的政治化认同出现了分离,即双重认同,这使其民族国家思想蕴含着难以克服的矛盾,进而使自己陷于两难选择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也是著名的编辑出版发行家,他为了编辑出版发行事业可谓呕心沥血。他敢破敢立,实现了以新文化的感召力去启蒙民众和改造社会的愿望,在他创办的《新民丛报》上,使他所倡导的"新民体"的运用成为现实,体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他确立的编辑出版发行原则及思想,催生了近代中国出版事业的明智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不愧为出版发行界的先驱者之一。21世纪的今天,再学习梁启超的编辑出版发行思想,对促进我国新常态下文化发行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的惨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张之洞在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上进行探索。戊戌维新中,他成了维新派的同路人,尝试了自己在政治改革方面的初步想法;庚子事变后,清延发布上请实行新政,张之洞、刘坤一联街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张之洞成为新政的主角;随著日俄战争的爆发。立宪被提上议事日程,张之洞对立宪的态度一波三折,体现其“趋时附权”的政治性格。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和吸引力,提升了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但也存在着文化载体选择盲目、各载体应用不协调等问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策略: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选择和应用准则,建设精神、物质、制度和媒体文化载体,建立配套机制,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顺利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败后,由于张之洞与维新派在救亡和变法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双方进行合作。张之洞在合作过程中坚持为我所用的方针和“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由于在思想等方面的矛盾,张之洞与维新派的合作关系最终破裂。  相似文献   

7.
作在梳理总结历史和当前学术界对粱启超的历史地位的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梁启超一生的事迹,阐明了自己对梁启超定位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的新文体理论是近代“变亦变,不变亦变”文化语境的产物。作为报章俗语文体,新文体以觉世为己任,崇尚平易畅这。鼓励杂用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主张言文合一,其思想取向和言说方式总体上与粱启超援采西学以改造儒学、改良政治的经学——政治运作存在着异质同构、互动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校既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也是思想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寓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文化困惑问题,包括受教育者在文化路向上存在着一定的迷失现象、教育资源在文化传统上存在着一定的断裂危机以及教育环境面临着一定的文化多元化挑战等。在文化选择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提升文化自觉、建构文化语境、凝聚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与梁启超由于所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同,因而对在中国建立何种民主制度以及如何建立这种民主制度产生过较大的分歧。他们各自的理想和主张虽然在当时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它们对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强学会封禁之后,梁启超、章太炎、谭嗣同各自撰写了为“学会”鼓呼的章,分析了学会在中国的命运,高度评价学会的作用,并对组建学会、开展活动作了设想。三人在学会背景下从事的学术研究,基于共同的民族危机和化危机时局,服务于改革救亡的目标,因而能把批判专制制度与讨论学弊结合,批评老学,主张民族化反省和强调民本位观念。但是三人在对待儒学、西学、孔教与佛教的态度上存有差异,对学会工作的重点以及如何处理学会内部的人际关系看法亦有所不同。章还贯穿着概述从“维新”到后“五四”这二三十年间化学术社团在中国化学术发展之链——化世家、地域性学派、书院、化社团、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作用与地位的观点,并且认为维新时期的学会实为化社团这一环节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我国清末以来思想和学术界的代表人物,胡适在年轻时就受到他的极大的影响。他们相识之后,在学术上的交流和批评就成为他们之间往来的一大亮点。最有影响的,一个是梁启超公开批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个是他们在《墨经》研究方面的相互商榷和批评,他们这种敢于直面的批评态度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为学术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幕府中汇聚了很多当时的诗坛健将,著名的宋诗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陈衍,便是其幕中之宾。陈衍与张之洞诗歌派别不同,论诗旨趣有别,虽不是张之洞赏音所在,但陈衍正是在张之洞幕中提高了自己的诗作、诗论水平,并提出了著名的"同光体"理论。  相似文献   

14.
龚自珍和梁启超都是近代以来思想界和文学界引领潮流的人物, 南社诗歌就曾经深受龚、梁二人的熏陶。大致上说, 龚自珍对南社诗歌的内容风格影响较大, 而梁启超对南社文学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南社社友对“新民”思想以及“诗界革命”运动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创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同盟会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的代表作《新民说》结合了西方自由主义理论,梁氏以进化论为依据提出“道德革命”论,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提出质疑;他论述个人精神自由的重要性,并指出“除心奴”是实现精神自由的关键所在,这些都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但同时其伦理观又具有很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近代中国史上的风云人物,张之洞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其主政山西、广东期间扶持、发展教育,在这些地方的教育尝试,为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教育改革提供了经验。张之洞曾长期主政湖北,并在湖北推行了系列教育改革。张之洞在湖北的教育改革初以培养实学人才、满足近代工业需要、脱去传统八股影响为主,后则从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教材等各个方面,对湖北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并从经费上为湖北教育提供保障,使湖北成为当时中国教育最为领先的省份,对湖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严复在私人场合对梁启超有着十分尖锐的批评。本文分析了内中原因及由此所展现出来的严、梁个性、思想上的歧异。严复苛锐评骘梁启超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他学养不足而轻率妄发,根本原因在于双方政治理念与实际政治态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和钱穆,都对史学理论尤其是专门史的理论和方法,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分别在20世纪20-30年代和60年代著有《中国历史研究法》,成为上世纪中前期我国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重要成果。在论述专门史的研究时,他们都借鉴和扬弃我国传统史学理论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观,从部分与全部、特殊与一般,以及从专门史与普通史关系的角度来诠释专门史,从而形成富有时代气息和个性特点的专门史观。而二者的专门史观又有一定的差异,梁启超把历史分为专门史和普遍史,不只是表明历史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认为专门史是与普遍史或文化史相对应的,是明了全部历史的基础;钱穆则强调从文化、通史的角度研究专史,又由专史而通史,以见历史大体。总之,梁启超突出传统的史体和史法的继承,钱穆侧重文化和哲学的追寻,这是他们的专门史观区别较大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在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美育显得尤为重要.以对西方和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和文化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席勒和梁启超为研究对象,比较其美育思想在背景与动机、内容与途径以及目标等方面的异同,对今天的美育理论和美育实践具有一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