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驱动下,智慧图书馆将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为用户提供具有情境感知能力的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之一.面部表情识别是目前一种用途广泛且流行的技术,文章基于面部表情识别,分析不同阅读情境下的读者面部特征,推导读者情感,挖掘情境与情绪的关联,寻找能够激发读者积极情绪的情境组合,这对提高读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结合面部表情识别技术,关注搜索过程的情绪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搜索过程的情绪与搜索交互行为、体验的关系,为基于搜索交互行为的用户情绪识别与预测提供参考,为用户搜索交互过程的体验提升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通过实验研究,招募48名被试分为两组,分别在有时间限制和无时间限制情况下完成三个指定任务,收集用户的表情数据、行为数据和相关自评数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搜索过程中,用户表现的中性情绪占比最高(58.03%),其次是消极情绪(29.88%),积极情绪出现比例最少(12.10%);用户的非中性情绪出现占比越高,搜索后体验越差,反之,中性情绪出现占比越高,用户搜索后体验越好。有时间限制组的用户表现的悲伤、厌恶、惊讶、高兴比例都显著高于无时间限制组;同时,中性情绪出现比例显著低于无时间限制组。高任务难度感知组用户表现出更多厌恶、愤怒情绪,更少中性情绪。页面切换场景下更容易出现非中性情绪。搜索过程中的中性情绪越多,用户在搜索后的体验越好,而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占比都与搜索后体验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崔丽 《新闻记者》2007,(4):22-22
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厅俨然成了记者们举手提问的竞技场。手臂高举如林,被新闻发言人点到并获得采访提问机会的记者自然令人艳羡万分,他们自己也备感幸运。在这一心理下,记者们提问的方式和表现不一而足,也有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4.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此前,十届全国人大五次新闻发布会、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发展现代农业新闻发布会接连开场……随着大会议程的逐步推进,一场场新闻发布会如期而至,一位位政府要员逐次登场,等待记者发问。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厅俨然成了记者们举手提问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交网站以及各类社交APP的普及,表情沟通成为这类社交软件中最常使用的沟通手段,而emoji表情的便捷性以及普遍性使其成为用户使用的"新宠"。替代沉默和消极的文字社交情绪,emoji展现出其积极的一面,成为自身情绪形象代言词,在"共情"上尤为突出。网络社交中,emoji的产生,带来了新型的社交——一种更能有效直观理解的、被用于多种"熟人关系"的庞大朋友圈的社交。  相似文献   

6.
7.
多年前的学生来看我。 她是那么青春飞扬,我也不显太老吧。 这是一个心里有什么话就一定会说出来的女生,她对我说:“老师,这些年,你丢了一样东西!”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8,(3):47-54
本文以符号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为视域,对表情包的符号"内爆"所致的意义错乱、刻奇主义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认为,表情包作为虚拟社会中一种新的话语和行动象征,在戏谑精神和刻奇主义的掩盖下,具有消极抵抗和自我解构的修辞意义。通过表情包这一病毒式传播的图像"武器",新生代网民建构了其特有的行动逻辑。而这种竞赛性、消解性的图像政治,也将导致符号去主体化后的自我"内爆",并塑造一种游戏的、可供消费的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动画领域中,脸部表情的识别一直是一个瓶颈。脸部属于人体的一部分,是人类相互表达情感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如五官的分布、肤色的变化、具有各种各样的表情等。在表现上有一定的难度。脸部表情识别难度尤其在于光照条件的改变、脸部角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图片在报纸版面这张脸上聚集着“精气神”。图片可以在第一时间里让人感受到情感的撞击。由于图片的存在张扬了版面的个性,丰富、立体、细腻地表现出新闻的真实、生动和细节,起到了文字所不能企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9月8目开始,读发现《广州日报》出现了一张前所未有的新鲜面孔——《导读与索引》版,对开大小,单张正反面印刷。这是《广州日报》前所未有的一个新尝试(见下图).可能也是国内对开大报前所未有的一个新尝试。也是从那一天开始。笔开始担任《导读与索引》版一版的责任编辑。  相似文献   

12.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当代中国人的“集体表情”。文化自信无疑是个恰当的选择。 这种自信,既来自历史的深处,更来自今天的成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自信的深厚底气: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自信的现实基础。中国人民的脸上洋溢着“吞吐八荒”的大气度,中华民族的心灵激荡着“和谐万物”的大智慧。这种“表情”,标定社会进步的高度。蕴含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脊梁的表情     
杨阳 《新闻实践》2009,(11):F0003-F0003
深圳宝安区西乡码头有一群挑夫,手提抓钩和“芦子”,每天只干一什事,就是从船上卸砖头。有人说:“深圳的高楼大厦是靠他们的脊梁‘挑’出来的。”这幅《深圳挑夫》的照片,选自一组专题图片故事,其精彩之处就是抓住了挑夫劳作时背部的特写,充满张力的肌肉似是脊梁的“真实表情”,黝黑的皮肤则表达了天长地久的艰辛。  相似文献   

14.
从最初的美式ASCⅡ到现在的表情包,表情包迅速发展成为网络传播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种新的网络文化。本文梳理了表情符号的分类,从受众的角度,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了表情包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浮躁的社会,总会归于平静.那时候,微博被更新的媒体取代,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社交媒体大量涌现,新媒体已然成为网民沟通交流的主要载体。新媒介环境下,社会化媒体中普遍存在着广泛使用"表情包"的现象。联系"表情包"的发展过程,运用传播学媒介符号理论,通过对网民在社会化媒体中运用"表情包"表情达意行为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表情包"有时可能是作为一般符号来使用,有时又可能是象征符号,或者是非语言符号,兼有明示性含义和暗示性含义,在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过也无可讳言,"表情包"的使用也存在着模糊性、多变性和泛滥性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手机技术的发展,表情包的使用逐渐成为一个全民现象。90后是表情包的使用主体,所以表情包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体现出90后群体的特色。表情包不仅是年轻人用来表达自己情绪与情感的视觉狂欢,也是90后作为草根阶层对自身话语权的另类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赵斓  于承州 《东南传播》2017,(12):101-104
以图文为基本素材的表情包,是网络民意表达和情绪宣泄的一种载体,并经历了形式和意义的转变。表情包的出现和传播呈现了一个以青年群体为主,充满多元思维和狂欢快感的阵地。"符号的狂欢"并非与主流价值观对立,而是缓解着现实中阶级差异带来的压力。社交媒体为多元文化提供了滋生空间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侵权、挑战道德底线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蒋一  程二丽 《信息系统工程》2021,(4):133-134,137
人类面部表情在AI技术的助力下已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而这一切更是离不开嵌入式设备的支持.论文针对嵌入式系统实时、内核小的特点,根据学习真实情况,将表情识别更便捷、更自然的应用到教育中,分别采用帧间差分等算法来实现表情识别.最后,将该表情识别方法应用到智能教室中,开发出可以反馈教学效果、自动控制教学环境光照和温度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