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爱上Salsa。四年来,佩盈痴心不减,为Salsa狂,为Salsa忧。  相似文献   

2.
何洋 《新闻天地》2004,(10):29-31
一个娇柔万分且小有才气的女子,爱上一位技工学校校长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计名分和金钱,心甘情愿地成为校长的“地下情人”。渐渐地她开始感到当“婚外情人”太不合算,便由一个纯情女子扭曲成了一个泼妇,逼着情人签下“转正协议”……无度的贪欲令昔日含情脉脉的情人伸出了罪恶之手……  相似文献   

3.
《诗经·邶风·谷风》与《美狄亚》是“痴心女子负心汉”这类文学题材的代表作品。它们描述了古代女性的相同困境,受到社会与文化的双重压迫,但是她们的应对方式却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出怨而不怒式的阴柔之美和轰轰烈烈式的阳刚之美。这主要是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1907年,满清政府颁行《女子小学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女子教育学制,首次使女子教育获得合法地位。自此之后,中华大地上广设女子教育学堂,甚至不少女性漂洋过海到西方国家留学,促进了我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葛永庆 《中国索引》2004,2(2):60-61
原先我并不熟悉索引,更不了解数据库之类,但我的后半生却与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也不奇怪,世上不少事物偶然中往往包含有必然因素。细细想来,我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相似文献   

6.
《新闻世界》2005,(4):59-59
相貌恐怖如鬼菇、终日救着面具的男子艾瑞克身世坎坷。但多才多艺。尤其是最声非常吸引人.坯会作曲。他躲藏在剧院下面.梦想有一天会有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子能无视于他丑陋的外表,而爱上他的才华。然而.这个梦想终归还是破灭了……2004年,安利独家冠名赞助世界顶级音乐剧《剧院魅影》,在上海公演。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先生不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大力提倡女子也要接受正规的新式学校教育,并且亲身投入实践中去,与志同道合之士创办了不少女子学校。先生在女子教育问题上的艰难探索,着实为后来者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潘飞 《全国新书目》2010,(23):69-69
一年前,我还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时,策划出版了黄佟佟的《最好的女子》,是韩松落作的序。自此之后,我便知道如今世上文字好又有情怀的人,还有一个名为韩松落。后来黄佟佟居间穿针,让我有幸认识了他,一来二往就有了许多接触。  相似文献   

9.
深山出俊鸟,郊区出美人。没想到我们小区如此偏远,居然出了一位美女;更没想到在野猪(业主)们第一次聚会时,这位美女出现在了酒桌上;更更没想到的是,一场酒喝完,一位男野猪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位美女野猪。  相似文献   

10.
一说起伊拉克,人们就会联想到战火频繁的危险生活。青海女子杨英却勇敢地爱上了一个伊拉克男人,并去了他的家乡。这位伊拉克绅士精通艺术、建筑和商业,成了伊拉克驻美大使,杨英跃升为大使夫人。今天,她已是美国外交界一颗闪耀的亚裔明星,她的人生就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1.
女艺青之爱     
分析起来,女艺青跟N年前的女知青,倒是有几分相似。皆怀着一腔的热血,又都有那么一股子鹤立鸡群的清高,而在追寻前程的路上,亦不会手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是两类女子皆相信的箴言。可惜这社会,已经没有了女知青,跟村姑们争抢爱情,更多的,是那些爱上艺术,便男权起来另男人们大惊失色的女艺青,她们为寻艺术中途下车,倒也给拥挤的男女公交,腾了点空隙。  相似文献   

12.
有些人情事理,非得到了一定的年纪才能明白。有一天我忽然想通,“女子无才便是德”,未必指的是吟诗作赋之类的“文才”,也许是“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呀”的“人才”,这人才包括美貌、身材、眉眼娟静、聪明伶俐……于是张家溜溜的大哥,溜溜地爱上她。她若没这人才呢?自然罕人问津。没有梧桐树,招不来金凤凰;狗尾巴草开不开花,狂蜂浪蝶都绕道而行;想不三贞九烈都难——于是有了德。  相似文献   

13.
单伟 《军事记者》2005,(12):51-51
10年前,军报对我情有独钟;10年间,我对军报痴心不改。说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赋予了网民极大的话语权和个人抗争意识,但随之伴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存在的,"贱文化"的盛行便是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里滋生的一种负面产物。本文分析了"贱文化"的发展历程、"贱文化"滋生的原因、"贱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认为"雅文化"始终会占主流。  相似文献   

15.
我今年三月刚刚就任档案局局长,时间不长,感慨颇深。说句心里话,我已深深地爱上了档案工作,深深地爱上了这群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档案人。  相似文献   

16.
大仲马的小说《科西嘉兄弟》里,巴黎来的贵族女子,先遇到“他”,是一位深通音乐的医生,再次遇到“他”,他已经摇身成了武艺精湛的壮士。她无可选择地,爱上“他”,却不知道,“他”不是“他”,他们是一对襁褓中即失散的孪生兄弟。真相被拆穿的时候,兄弟之一问她:“你爱的是我还是他?”让她如何回答呢?她爱的是他们的合二为一:允文允武,进可上阵杀敌,退可优雅地弹钢琴。当然,作家安排两兄弟死了—个,她不用选择了。  相似文献   

17.
王国振 《中国档案》2006,(11):57-58
我今年3月刚刚就任档案局局长.时间不长.感慨颇深。说句心里话,我已深深地爱上了档案工作,深深地爱上了这群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档案人。  相似文献   

18.
在广岛亚运会上,日本新闻媒体炒得比较火的是“马家军”。它们宣称在亚运会的田径场上,中国的“马家军”刮起了旋风。继张林丽夺得女子3000米赛跑金牌,破亚运会纪录之后,曲云霞、刘莉力克群芳,荣膺女子800米赛跑冠、亚军;王军霞在女子万米长跑中折桂;“马家军”男选手孙月鹏、穆维国又分别获得男子3000米障碍和800米决赛的冠、亚军。内比奥洛在广岛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中国人使世界田径运动进入了崭新时代!”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会见刚从广岛载誉归来的国家体委训练局教练员时说:“金牌运动员是金牌教练员训练出来的,要树…  相似文献   

19.
双面武士     
12月5日在美国上映的《最后的武士》是华纳本年度5部强片之一:1876年,放荡不羁的美国上尉内森来到日本,为日本政府训练士兵,却遭到反对现代化军事的武士们的抗击。最后不打不相识,内森不仅深深折服于日本武士的价值观和行为,决定和他们并肩作战,还爱上了武士家的寡妇——一个同样具有强烈武士精神的女子。  相似文献   

20.
2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2分钟可以谈一场恋爱,2小时可以确定终身伴侣……这个讲求“速度”的年代,成为“闪婚”一族是不少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