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要走“小而美”、“小而全”、“小而协调”、“小而可持续”的道路,拓展新兴人群,借势新媒体,走“小巧”之路,占领小份额市场。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2009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皮皮鲁总动员”升级产品——礼品装,它将继续皮皮鲁的非凡想象,让故事变成最实用的礼物带回家。礼品装共分“橙黄”、“蔚蓝”、“银红”、“舒克和贝塔”、“大灰狼罗克”、“鲁西西”、“大长篇”七大系列的小套装和“皮皮鲁总动员”全套五十四本的大套装。小套装采用方便携带的小礼品盒包装,  相似文献   

3.
听说过倚老卖老,也听说过倚小卖小,没有听说过“倚中卖中”。 倚老卖老的资本是“老”,即年龄、经验、功劳、资历等。倚小卖小卖的是“小”,即年龄兼无知、无畏、反叛等等。既然“老”和“小”是可以倚卖的,那么中年人也应该可以卖“中”,何以就没有人说“倚中卖中”呢?  相似文献   

4.
广播2009:小趋势VS贵广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轶玫 《视听界》2009,(2):116-116
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海啸留给2009年的世界经济只有一个影响,即萧条的经济氛围在世界范围蔓延。在这样一个背景下,2009年中国广播发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要走“小而美”、“小而全”、“小而协调”、“小而可持续”的道路。拓展新兴人群,借势新媒体,走“小巧”之路,占领小份额市场。  相似文献   

5.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它的出处是一个小学生的作文,这名小学生用逆天的想象力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段落结尾用了一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句话“面世”后被迅速传播,短时间内成了热门流行语。而《咬文嚼字》编辑部发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大v”等入选,“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却落选了。  相似文献   

6.
过去,我写稿总想写“大消息”,认为发表出来“块头”大,作者“水平”高。但经过1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才领悟到“小消息”可做大文章。 因为,不论写“大消息”还是“小消息”,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把只能写成“小消息”的选题硬性“拉”成“大消息”,那就会事倍功半。 我们业余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会抓热点、难点以及经验报道等“大消息”的采写工作,一方面在抓“小消息”报道选题时也要有“战略眼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小消息”并不亚于“大消息”的作用,“小消息”有它的独到之处和较强的优势。一般说来,“小消息”反映的是一件新闻题材的主体骨架,比较容易采写。经常写  相似文献   

7.
小言论是报纸版面上的轻骑兵,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小言论以其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活泼,读来亲切感人而赢得读者,也得到编辑记者的重视。细心浏览报纸的读者会发现,《人民日报》一至四版开辟了“今日谈”、“长话短说”、“快语”、“漫话”等刊登小言论的阵地,《工人日报》设了“小论谈”,《农民日报》,设了“大家谈”,《中国法制报》开设了“暮鼓晨钟”、“群言众议”,《新华日报》设了“细流集”……  相似文献   

8.
余刚 《新闻前哨》2014,(12):48-50
小评论,本文定义为篇幅在5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与篇幅更为短小的“编后”、“编者按”、三言两语的“点评”、一事一句话的微评论不同,小评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个文章从标题、作者署名、正文直到相对独立的版面位置(专栏),具有完整的新闻评论体裁形式。这样的体裁形式,优越于那些必须依附于新闻作品的“编后”“点评”“一事一句话”等非完形评论,从而使小评论获得独立文章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9.
写评论不能眼睛只盯着大问题、大题材,更要关注与百姓紧密相连的“小”问题、“小”题材。人民日报2004年11月25日第四版登载了陈洪锦写的评论《小巷小路小桥》,就是一篇写“小”的精品。全6个自然段,几乎段段都写到了“小”字。因为这些“小巷、小路、小桥”都是牵动千家万户百姓心弦的“大事情”,太值得论一论了。  相似文献   

10.
言论被誉为“报刊的旗帜”,小言论也不例外。小言论虽寥寥几百字,却小中见大,微言大义,篇幅小而内涵丰富,尤其善于针砭时弊以警醒世人,或者阐发哲理以启迪大众。新闻的体裁很多,但唯有言论最能体现各种报刊的特色和旨意。目前,《攀钢日报》的小言论栏目有“弄弄坪小议”、“大家谈”、“读者论坛”等,内容围绕生产经营、改革发展、职工思想状况等各个层面。小言论贵在小也难在小,不费心尽力,很难写出为读者所“注意”和“期待”的文字。怎样写好小言论?我体会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立意要新颖在正确的前提下,立意新颖与否,关乎言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小新闻”是一种短小精悍、思想性强的新闻模式。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新闻体裁,而是小通讯、小故事、小消息、小言论等具有一定新闻价值、文章篇幅短小的新闻集合体。“小新闻”着重突出一个问题,代表着一个方向、一种方法、一种新风尚。“小新闻”所反映的内容,有的是展现时代特色的正面意义的新闻,有的是关注群众生活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题,...  相似文献   

12.
通讯的大话题。可以通过选择小角度、小侧面进行诠释,即“以小见大”、“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经过选择的事实,作为一个“剖面”、一个“片断”,可以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一个典型的镜头、一段真实的故事,但叙述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新闻天地》2007,(10):50-50
《终端家园》像一朵淡雅的新花,展现在我这位《新闻天地》的老读者面前,不由得连声为这个栏目叫好。这组稿件共有4条稿件,分别介绍了4位在一线从事销售“芙蓉王”、“白沙”的“小老板”,然而。读了之后深切地感觉到“小老板”不“小”,自强不息精神可敬!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来都有重大轻小的传统。或许是由“泱泱大国、心胸开阔”的华夏血脉承载的一种粗犷.或许是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人文理念铸就的一种傲气,或许是由“大事不拘小节”的文化氛围熏陶出来的一种性格,在我们的文化中,人们对凡是与“小”字沾边的东西——“小人”“小气”“小心眼”“小节”“小事”等,避之唯恐不及。其结果是:人们都愿意做大事,而不愿意、也不屑于做小事。  相似文献   

15.
县级广播电视台往往因“身瘦人小”而显得“位卑力薄”,所办新闻被戏称为“党委黑板报”,记者是“新闻农民工”.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难免滋生“平台小,难有大作为”之念,尤其是年轻记者,更觉前程渺茫.小平台究竟能否“大作为”?应当如何帮助青年记者正确看待这一平台,明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安心基层、苦心经营,让自己的新闻职业生涯大有作为?本文从基层台管理的角度,从新闻职业理念、新闻职业态度和新闻职业责任三方面入手,思考小平台对“大作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媒     
《人民法院报》11月19日发表署名孙焕英的文章《艺术“小圈子”散论》,对作者所称的艺术“小圈子”问题,例如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总是少数人轮流坐庄的“小圈子”现象提出了批评。 一、艺术“小圈子”的界定 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出现过不少的艺术流派、艺术社团、艺术沙龙及至地域群体,如美术界的扬州八怪,如音乐界的国乐改进社,如被称为中国“强力集团”的  相似文献   

17.
张东振  刘新建 《河北广播》2004,(6):81-81,85
做为地方新闻单位,如何向省以上电台发稿,我们的体会是:让“小”新闻变成“大”新闻。所谓“小”新闻,即在地方发生小的、单个的、不成系统的事。“大”新闻,即在省以上电台发表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王俊玮 《当代传播》2006,(6):101-102
“小”和“大”,似乎是对立的,但是温州宣传系统却在“小”和“大”中看到了辩证法,从“小”人物中做出了“大”文章。  相似文献   

19.
从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闻媒介正式被允许派记者随各代表团进京采访“两会”。他们的加盟,使每年一次的“两会”新闻竟争变得更加激烈。如果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出动几十上百名记者的中央新闻单位比作“大兵团”的话,那么随代表分散在各住地,一般只有三两名记者的外地来京新闻单位则是一支支“小武工队”。“大”、“小”之间、“小”、“小”之间有配合、有竞争、有交流、有借鉴,虽然这次“两会”是例会,但由于事关“九五”计划及今后15年远景规划这一大事,因而从中央到地方新闻单位在报道上都不敢怠慢,一致认为这是一次“不一般的例会”。  相似文献   

20.
我爱“豆腐块”、“火柴盒”。提到“豆腐块”、“火柴盒”也许会有人摇头,看不起。因为,它们都是小字辈。可我不是这样看的。我认为,稿件虽小,容量不一定就小,小稿件也是一条信息,要写好并非易事。每年评选全国好新闻,有的还不足两三百字,由此可见,衡量新闻稿件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