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是否愿意和父母一同过七夕? 不愿意。 和家人一块过七夕就像母亲节和你女朋友一起过一样,没有意义,无聊。 我倒是愿意,只是爸妈不同意太保守啦,如果要跟他们一起过七夕,他们肯定说我事儿多,拿我当什么看还说不定呢。  相似文献   

2.
他们的爱情观:时间的流逝总是猝不及防,王树文和冯淑安却淡然处之。无案牍之劳形.任由爵士乱耳.生活的节奏仿佛在某一刻定格.管他怀旧还是时尚的七夕.只要一家人围坐一团,一壶清茶、一蓬花草。关于爱的点滴积淀就体现在一庭一院、一砖一瓦、一梁一椽、一凳一榻之间,端的是启承转圜无不有讲究,有说教,有分明。  相似文献   

3.
"七夕"节俗在农业社会的存在,既有着深厚的文化思想基础,也有着调节爱情与工作关系、密切夫妻情感、安慰人心以及崇尚劳动、尊重手艺等实际效用。在实体工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社会人群频繁迁徙的今日中国,传统节俗中的美好价值观和人生观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七夕"节俗中的传统婚姻观和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就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将这些传统节俗功能予以创造性转化,对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有帮助的。此外,在七夕节俗仪式由私人仪式转为公共仪式的大背景下,借鉴日本的民俗祭典仪式并利用戏剧这种文艺形式,完成七夕节俗的现代重建,可以在保留七夕精神的基础上使其更符合时代潮流,以帮助现代人提升情感调节能力,更好地面对恋爱、家庭、事业等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欣桦 《新闻世界》2008,(6):32-32
科学家指出,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约7秒就有一次。不过这些地震中,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不到1万次,而能够造成灾害的仅有100次左右。  相似文献   

5.
李琳琳 《新闻传播》2009,(10):20-20
七夕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它与春节、中秋、端午一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同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全球化格局进一步完成,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也无法逃脱日渐式微的命运。与此同时,包括情人节在内的西方文化传入并风靡。也在西方“情人节”的启发下。七夕节所依附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及其爱情寓意被重新发现,并以“中国情人节”面目被重构.而大众传媒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包装、及再传播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客观看待大众传媒对七夕“中国情人节”的渲染,进而解析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叶靖  邱敏 《新闻实践》2005,(9):46-47
引子1995年农历7月24日,随着婴儿的一声啼哭,江苏的一户农村家庭又添了一个女婴。谁也想不到的是,5天后的清晨,孩子的父亲悄悄地把婴儿遗弃在了菜场的门口。孩子的襁褓里有6块钱、一包奶粉、一个奶瓶,还有一张父母留下的纸条。父亲走出很远一段路之后,又折回头去,此时,孩子已不见了踪影……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7,(1):84-89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嵌入人们的社交生活中。新媒体给了普通人表达的机会,微信朋友圈由此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景观。本文以七夕这个时间段的朋友圈为例,分析朋友圈中流行的自拍、休闲旅游、晒红包三大景观。并以德勒兹和加塔利分裂分析的视角,分析朋友圈景观对人们欲望的囚禁和解放。认为,新媒体景观在压抑、限制人的向度中,又包含了解放人的向度。人们最终通过精神分裂的方式摆脱景观中所内含的商品逻辑和社会强制。  相似文献   

8.
《大家茶馆》是福建海峡电视台在北京独立制作完成的一档文化访谈节目。节目依托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当今热点话题背后的文化深意,用轻松的面孔向大众传播精深的传统文化。在其中一期节目《提醒爱情》中,更融入了"两岸"的理念,并取得不错的效果。本文该结合该片的制作,做现实和理论上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高阳 《云南档案》2014,(7):15-15
<正>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喜迎建党93周年,6月30日,保山市档案局党支部组织开展了迎"七·一"系列活动。一是开展上党课。支部书记黄玉萍给全体党员上了题为《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基层党员先进性》的党课。二是表彰优秀党员。对在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中评选出来的8名优秀党员进行了表彰。三是开展评星活动。开展了2014年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好奇”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几何级别的信息传播,让读者对于新科技、新知识的好奇心空前发育,重新认识科技报道,已经成为包括省级党报在内的各类媒体争夺影响力的重要竞争领域. 2012年10月,浙江日报推出“人文·好奇”版,同时,浙报集团牵手省科协,联手打造浙江科普传播新品牌“科学+”,计划在三年内将“科学+”打造成为国内最具知名度的科学传播品牌.这也是浙江日报科技报道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王川 《青年记者》2013,(17):16-17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今年十月,由文化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齐鲁大地拉开绚丽多彩的帷幕。十艺节作为党的十八大之后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社会各界非常关注,人民群众充满期待。今年"十艺节"的主题是"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节日期间将给公众奉献异彩纷呈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围绕“吸引力+传播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项目依托著名科学家,通过采集和展示科学家手模以及为青少年录制寄语视频的方式,拉近了科学家与公众的距离,顺应了短视频流行的传播方式变革,线下线上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突破了科技馆的时空限制,有力弘扬了科学家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见不散》是江苏卫视2011年推出的一档综艺节目,每周一晚上黄金时段播出。该栏目片花将栏目自身的属性及内容定位为"纪实专题片"与"读己识人",由乐嘉主持兼做制片人。排除其婚恋的娱乐属性部分,《不见不散》栏目外在的策划运营与节目内在的组织构架,是对以往相对死板、僵硬的纪实专题性栏目的一次新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不见不散》是江苏卫视播出的一档综艺节目。该栏目片花中"纪实专题片"与"读己识人"的属性及内容定位,引发了笔者深入了解的好奇。本文分别从纪实专题栏目的定位、节目内在组织构架、栏目外在策划运营三个方面,尝试分析一些值得纪实专题栏目借鉴的地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相似文献   

15.
季慧 《编辑学报》2017,29(6):586-589
互联网时代传统期刊的生存发展面临极大挑战,青少年科普期刊应该立足出版本位,通过定、拓、融、通的提升策略:找准媒介定位,追求价值传播;增强内容结构的紧致性、连通性;打破边界,盘活资源;促通达,增服务——为读者提供全媒体科普阅读体验,提升期刊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需要用一大段的篇幅,才可能较完整地写下孙家栋的头衔。在学术上,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如果结合当今中国科学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名词如“北斗…‘嫦娥”,那他是北斗导航卫星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也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如果提及荣誉,他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湖北省“两会”,恰逢“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之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使命。同时兼具届中重要人事调整,因此,意韵绵长,意义特殊。  相似文献   

18.
营销界有这样一个"七秒定律",即被消费者瞬间进入视野并留下印象的产品,其时间是七秒,消费者会在七秒内决定是否有购买商品的意愿,第一印象占决定购买过程的60%。与传统视频相比,短视频在放弃部分观赏性的同时将更具沟通性与对话性。在移动互联时代,短视频这种与生俱来的交流特性让它在众多的营销方式中另辟蹊径。本文主要通过短视频社区APP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研究短视频营销的发展优势和契机以及相关案例。  相似文献   

19.
郭盛楠  郝洋 《编辑学报》2022,(3):301-305
科技期刊青年编委会的建设势头如火如荼。在此热潮下,各科技期刊编辑部纷纷组建自己的青年编委队伍。笔者所在单位的期刊也是如此,3种期刊分别建立了自己的青年编委会。在此过程中,笔者先后遇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并进行了自己的思考,期待我们的经验能够为其他科技期刊在青年编委会组建过程中提供部分有益的参考。在科技期刊青年编委遴选、管理与建设过程中,期刊的优劣可能会被狭隘地以客观指标和青年编委遴选条件的高低而评判;设定的工作量评分可能难以充分顾及每位青年编委的专业和职位而有失公允;学术资源的有限分配可能会影响青年编委的内部和谐;科技期刊的发展与青年编委的进步能否做到同频共振,不同类型青年学者如何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而促进科技期刊建设。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基础上,建立全面充分客观动态调整的青年编委工作量评价体系,设立科学合理及可落实的青年编委准入和退出机制可有助于规避或解决以上问题。科技期刊人应该切实从自身期刊实际情况考虑,不落伍不盲从,坚守好自己的学术阵地,为打造良好的学术生态发挥科技期刊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3来了,传媒业的巨头们开始抢“船票了”,融合大戏走上荧屏。这一年,可以说是传媒业的融合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