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分析理雅各《尚书》两个译本的出版过程,可知理氏译本出版成功的经验在于适应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采用了专业性、学理性的翻译方式以满足非营利性的出版目的。理氏译本的成功出版对于中国典籍的域外传播有着重要启示,即必须保持自身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促进非营利化学术书籍的出版、顺应汉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一、《忠经》成书于宋代关于《忠经》的成书年代,一直存在争议。清代学者丁晏根据避讳旧俗,认为《忠经》是唐人马雄所写,理由是书中讳“民”为“人”,讳“治”为“理”,是为唐太宗李世民讳。清代四库馆臣认定《忠经》为宋代之书,其理由见之于《四库全书提要·忠经》:  相似文献   

3.
郭凯 《兰台世界》2016,(13):134-135
由于宗教在古代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唐代的佛教政策始终与唐代政治的变迁息息相关。《唐六典》作为玄宗时期所颁布的重要行政法典,其中尚书礼部卷中的祠部郎中条以及卫尉宗正寺卷下的崇玄署条有关于唐政府对于佛、道二教的管理机构和措施的相关情况。以《唐六典》所载史料进行研究,更深入地探究唐玄宗所实行佛道政策,以及实行此种佛道政策的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4.
5.
焦树峰 《档案》2020,(6):36-42
《佛说咒魅经》是一部带有中国传统巫蛊元素的佛教伪经。巫蛊在敦煌非常流行,究其原因,大概有四点,首先敦煌地区巫蛊术简单易操作、使用成本低促进了巫蛊的盛行;其次敦煌地区道教的影响;再和佛教密教念咒语的方法有关;最后敦煌地区的巫蛊存在着祈福、消灾的积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驱邪治病,加速其流传速度。  相似文献   

6.
屈小宁  余志海 《新闻知识》2023,(10):60-64+95
《典籍里的中国》是整合主流媒体和学界、演艺界等各方力量,连接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放大资源优势和传播影响力,而推出的全媒体创新表达的一档传播新样态的文化类节目。其创新传播的文化价值在于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加持中华民族的身份认知自觉、国家地域意识自觉、民族文化基因自觉和“命运共同体”多重典范自觉。  相似文献   

7.
王前慧 《视听》2022,(5):49-5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需要新的载体、策略和创新表达,从而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传播阵地.《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通过"典籍+戏剧+时空"的表达方式,构建出脉络清晰、叙事宏大的"典籍"背后的故事与文明,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  相似文献   

8.
占琦 《声屏世界》2021,(10):29-31
文史类电视节目承担着文化历史传承的要责,如《上新了·故宫》和《国家宝藏》,因兼具文化历史知识传承与趣味性,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口碑.怎样让历史动起来、文化活起来,是文史类电视节目守正创新的关键.《典籍里的中国》以典籍解锁文化密码,是通过戏剧还原历史的沉浸式传播,为观众讲述典籍背后的人文历史故事.节目使用穿越的艺...  相似文献   

9.
《中国丛报》是晚清由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发行的第一份综合性英文月刊。办刊20年间,该刊不仅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文章,而且对中国的典籍进行了译介,很多是中国典籍的首次译介,为西方认识和了解中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余锐 《传媒》2023,(20):41-43
电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围绕青年受众主体地位,创新传统文化大众表达,展现中华典籍思想传承,凸显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满足青年群体多元需求。《典籍里的中国》依托丰富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多媒体互补、联动,实现多渠道立体传播,进而提升传播效能,强化青年群体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军事典籍的自身特性与文化意义,使其成为当前社会的文化记忆。作为公共媒介产品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则是建构文化记忆的重要主体。《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再媒介化呈现、提炼“记忆封面”以及在展演技巧上进行情感动员与现世联结的方式,推动了《孙子兵法》文化记忆的形成,这为理解我国优秀军事典籍,向当代文化记忆的转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历来研究敦煌文学的学者,没有人不了解《降魔变文》(约748-749年)与《贤愚经》(约345年)之间的渊源。从《贤愚经》纯粹以显扬佛门圣徒为主的原始祗园母题开始,到《降魔变文》以情节布局与中国色彩为重的同一母题的蜕变为止,如上的转变至少在中国文学史上经历了300年左右的光阴。  相似文献   

14.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是新制度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曾担任过美国经济协会主席、美国总统经济顾问,为美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本文通过阐释他的开山之作《货币简史》的主要内容,论述了他的货币思想对防止金融危机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意义,此外还介绍了他作为著名外交家为中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卜晨光 《青年记者》2021,(12):87-88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央视中国系列原创文化类节目对具有表意和共情功能的文化符号进行了系统化挖掘,强化了人格化、故事性和人际性的现代电视话语表达范式,突出了传播信息观与仪式观的有机整合,内容增强了与群体价值观重塑的深层联系,最终实现了传统文化媒介化后直击人心的精神交往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具有沉浸式传播和交互式传播的典型特征,运用了多种创新性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开创了文化教育类节目的新形态.从教育传播学的观点来看,传播方式的变革会带来教育的变革,本文把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和节目内容中的典籍视为教育媒体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节目让观众了解典籍这种教育媒体承载传统文化的进化历史,同时也让...  相似文献   

17.
《伯尔尼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版权公约,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最具权威的国际版权保护公约之一。它的制定,在世界版权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国际版权保护体系的初步形成。1992年10月5日,中国才正式成为《伯尔尼公约》的第九十三个成员国。而此时距该公约诞生已有百余年之久。其实,历史悠久的中国,不仅是世界上较早产生版权保护观念的国家,而且是较早传播和介绍《伯尔尼公约》内容的国家。最近,本人在爬梳近代报刊及版权相关书籍时发现:据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中国人至迟在1902年3月4日(农历壬寅年正月二十五日)已经通晓和掌握了《伯…  相似文献   

18.
<伊索寓言>进入中国的文化视野已有40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伊索寓言>经历了不同的版本和不同传播阶段,分别有<畸人十篇>、<况义>、<海国妙喻>等不同的版本,又可分为宗教传播阶段、语言学习读物阶段、课本教材等传播阶段.  相似文献   

19.
《伊索寓言》进入中国的文化视野已有40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伊索寓言》经历了不同的版本和不同传播阶段,分别有《畸人十篇》、《况义》、《海国妙喻》等不同的版本,又可分为宗教传播阶段、语言学习读物阶段、课本教材等传播阶段。  相似文献   

20.
文化电视节目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构建的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多模态话语,经过具身传播实践,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跨媒介的多模态具身传播实践包含生产具身传播内容、创设具身传播场域、推动具身接受实践,能够激发受众的情感认同,从而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