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中国电视文艺节目的种类、数量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主要由多家电视台举行的舞台“选秀”节目成为本年度文艺节目的绝对主角,体现出全方位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并且,“选秀”作为一种节目元素还被不少综艺栏目借鉴,成为其创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黄雯 《新闻爱好者》2008,(11):19-20
随着2005年“超级女声”的成功,在此后的几年间,电视娱乐节目中的电视选秀出现了空前跃进的局面,大大小小有200多个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上。2007年更是被公众称为“选秀年”。然而也就是在同一年,电视选秀节目的弊端逐渐显现并日益引起关注。随后,广电总局先后制定下发了10多项规定,为选秀节目下了一道道“紧箍咒”,  相似文献   

3.
从2004年首届《超级女声》将选秀植入电视伊始,到2010年《快乐男声》无话题寂寥落幕,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已历时七年,正经历着观众对节目丧失新鲜感、渐生厌倦之“痒”。如今电视选秀节目已真正到了一个“拐点”。有人将选秀节目比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人悲观地预言“选秀将死”。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已没落;  相似文献   

4.
彭玲 《青年记者》2007,(24):107
自从2004年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创造收视奇迹之后,“电视选秀”迅速在各省市电视媒体蔓延开来。从“超级女声”到“快乐男声”,从“舞林大会”到“名声大震”,这些Hq得响亮的名字,无不成为时下的流行语。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电视选秀节目的受欢迎程度。  相似文献   

5.
从电视选秀节目看我国的生产性受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一鹏 《新闻传播》2007,(10):68-70
近年来,“电视选秀”节目成为我国电视传播的一个显著现象。“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绝对唱响”等等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本文主要透过这些选秀节目看看背后功不可没的生产性受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是中国电视的“选秀”年,200年将会成为电视选秀节目的另一个高潮年。本文试图通过对几档颇具影响力的选秀节目的研究,探索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模式,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思考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2006年,电视选秀活动进入群雄混战,很多的电视媒体都推出了选秀类的节目,2006年的电视娱乐已经被冠上了“选秀大年”的称号。选秀节目为何在时下获得较高收视率,成为最热门的节目形态,本文拟从选秀节目的自身特点对这一问题作出解析。  相似文献   

8.
电视·广播     
《视听界》2007,(3):113-114
央视给众名嘴上紧发条推出管理细则严打“走穴”;安徽电视台《第12夜》挑战感情尺度;南方卫视“变脸”推出系列新办节目;优酷结盟江苏卫视选秀节目开辟第二战场;东方卫视落地中国香港主打新闻财经;凤凰卫视《冷暖人生》获芝加哥国际电视银雨果奖;广东广电“走出去”“点心卫视”在港开播;真人秀走入没落央视《绝对挑战》《今晚》停播;电视互动游戏被指坑害观众  相似文献   

9.
范明献 《青年记者》2006,(24):58-59
师从《流行偶像》、《美国偶像》的国内电视选秀节目,自从2004年以《超级女声》为代表引入内地后,经本土化改造,3年的发展,现如今在内地荧屏已经遍地开花。从唱歌选秀、跳舞选秀、功夫选秀、主持人选秀到影视剧演员选秀,从中央台、省级卫视到地方电视台以及星空、华娱卫视选秀节目到处大放异彩。《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为代表的电视选秀节目热,使得其他门类的电视娱乐节目顿失颜色,当今电视已被誉为“选秀时代”。面对选秀电视节目的繁荣,在总结其电视理念及其经验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选秀节目热播背后的隐忧。选秀节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一系列大型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闪亮登场,“红楼梦中人”海选是其中的一个影响较大的媒体事件,在这一大型电视选秀活动中,电视策划者采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共谋的媒体策略;巧妙地以媒介活动和媒体联合策略促节目营销;借用时尚的真人秀节目形态,达到了效益的最大化,体现了策划者运用媒体的智慧。大型电视选秀节目的媒体策略在“红楼梦中人”海选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娱乐功能突然放大的大背景中,电视选秀节目一哄而起。目前,除了央视“梦想中国”、“星光大道”外,仅省级卫视台同类节目就达到30多个。问题是,继去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火爆异常外,各种选秀节目收视率渐呈颓势。可以不夸张地说,在观众巨大的收视能量瞬间释放之后,选秀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使得中国大陆电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大放异彩,2006年中国的电视媒体出现了一拨拨的“选秀”风潮,例如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等。这种选秀型的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在中国的电视上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为喧嚣和热闹的电视选秀年。《梦想中国》、《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等等,一场场大型电视选秀接踵而至,令观众目不暇接。能否操办起一场全国性的大型电视选秀活动,越发成为检验衡量省级卫视能否跻身全国一流电视媒体的决定性标准。2006年,江苏卫视以《绝对唱响》的收视佳绩和社会影响力证明了其作为一流电视媒体的实力。本期个案研究聚焦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希冀为解读当前“电视选秀迷局”提供一个鲜活的答案,并对今后电视选秀的发展趋势与走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视听界》2013,(5):15-16
2012年以来,“屏丝”这一广东方言粗口经互联网发酵迅速蹿红为媒体热词。有关“席丝”的话题频见于电视荧屏,为一些电视名主持和嘉宾所津津乐道。一些相亲、选秀节目的嘉宾自我介绍时,拍着胸脯或用大拇指顶着鼻尖大叫:“我是席丝!”各类电视音乐、选秀、竞技等娱乐节目中爆红的草根明星也破极力塑造为“席丝逆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赵尚 《视听界》2007,(2):75-77
电视选秀还能走多远?如何使选秀节目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打造民族传统文化才艺秀,把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选秀类节目在中国内地的电视荧屏上大放异彩.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一拨拨的“选秀”风潮.例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等.选秀类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在中国的电视上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作为河南的本土娱乐节目.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的“新声带”节目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影响力已经遍及中原大地。本文拟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予以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方一琪 《今传媒》2006,(12):65-66
时间进入十二月,屏幕上热热闹闹的各类“平民选秀”活动都接近了尾声,这个小小的屏幕在一年内成就了多少“草根英雄”,赚取了多少人的眼泪,都将随着选秀的曲终人散而逐渐从人们的话题中消失。然而,这些“平民选秀”节目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明星和“粉丝”,更多的是对于此类节目的思考。“平民选秀”节目其实是真人秀节目中的一种。真人秀节目又称“真实电视”,是指由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的行动被同时记录下来并制作成节目展示给电视观众。真人秀节目的形式十分多样,比如野外生存…  相似文献   

18.
后选秀时代,对于中国电视综艺而言,“做什么”固然重要,但是“怎么做”更为重要。对于任何一个电视媒体来讲,只要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访谈、职场、情感、服务类的综艺节目都可以做。以综艺选秀为例,尽管《超级女声》之后综艺选秀节目迎来了一段“冷淡期”,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荧屏上活跃着综艺选秀的身影,如《快乐男声》、《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名师高徒》、《花儿朵朵》。其他节目类型也一样,尽管潮起潮落、花盛花败,但总是有潮,也总是有花,这就是一种坚持。坚持是电视综艺乃至中国电视,能够发展至并出现一些骄人成绩的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我国电视的“选秀”娱乐热潮之后,又有一个热潮开始了,那就是“故事”复活。  相似文献   

20.
如今,各种各样的电视选秀综艺节目遍地开花,而噱头各异的歌手大赛、选秀大赛更是一哄而上。节目纷纷打着“发现新人”、“签约演艺公司“、“重金包装打造”的旗号,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平民造星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