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文学教育,人们都会承认它在教育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若谈到它的作用,在价值观念日趋功利化的今天,恐怕会有不少人认为它除了能教会人看书写字也就没其他什么大用了。对专门从事文学教学的教师来说,虽然不会这么浅见,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从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到大学的文学课程,走上“时代背景、作家介绍、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这一流水线的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2.
熊安 《广东教育》2002,(1):73-73
相传古时名医扁鹊首创"望、闻、问、切"四种诊病方法,就是通过看病人的面色、舌苔,听病人说话的声音,问病人自己的感觉以及按病人的脉搏等对病人进行诊治.联系到体育教学,"望、闻、问、切"有时确是成功的体育课的必循之路,它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教学效率.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四字"教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重点阐述以体验哲学为基础,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开展英美文学教学、学习活动。运用“合作式”教学和审美体验教学理念设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身体和情感的体验不仅提高自身语言能力.而且提高人文素质修养,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王晓霞 《西北职教》2004,(6):47-47,39
共鸣这个词本来是物理学上的用语,是指一个发音物体发出的音响引起另一个发音物体发出频率相同的音响。文学理论借用这个词,用以表示在文学欣赏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通常我们所说的共鸣,是指被作品的艺术形象喷射出来的思想感情激起的欣赏者相通、相似或相近的思想感情。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以它特有的思想深度,伴和着强烈的感情激流,鼓动起欣赏者心理上的振动、情绪上的波涛,  相似文献   

5.
袁蓉雁 《考试周刊》2011,(26):190-191
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羞于提问,不会提问的现象,结合新课标教学理论,摸索学"问"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问"的功夫,让学生有疑可问,争着提问,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从而激发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十七年”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是无法回避的。文章结合当前的文化语境对“十七年”文学教学做出了一些思考,从思潮、作家、作品三方面探讨教学的可能性,以使“十七年”文学教学既能摆脱以往的政治史模式,以审美、客观的态度去观照“十七年”;又兼顾其特殊的历史环境。  相似文献   

7.
传统高职教育中的“两课”教学常常将认知与情感相分离,忽视了情感教育在高职“两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根据高职“两课”教学对象的特点、“两课”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效果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和人才的培养目标,阐述了“两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索在高等职业“两课”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点击"感悟"     
"感悟"一词,虽源于佛教,但本质上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一直强调的领悟相通.这里说的感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所感触、有所感受而领悟.也是学习者通过对情感、事物、行为的内省体察,有所感触,"悟"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言说的知识,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彻底改变了单纯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入了课堂.衡量课堂教学也不再以"知识的掌握"为惟一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阴红兵 《考试周刊》2008,(47):19-20
本文针对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问题,着重从文本挖掘、情感导入、诵读指导、作品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笔者所在的青岛市是参加最早、规模最大的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自2001年开始已经走过了三年多的艰苦历程。如果说课程改革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扬弃与变革的话,那么,先决条件必然是思想观念的解放与更新。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拉动,教育方式的变革是缺乏生命力的、本末倒置的盲动。  相似文献   

12.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这是语文教学新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的“悟性”培养,离不开语文个性教学。一、导其入境是悟性培养的基础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与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情感相融合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把握文章精华,首先要引导他们进入到作品的具体语境中去,将语言符号“还原”成作家所构建起来的形象,然后让自己置身于文学情境之中。“入境”的教学方法是:①表情朗读;②绘声绘色地叙述。教师借助于诗情画意的语言和画面,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产生美感。  相似文献   

13.
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情感因素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应注重激活并欣赏学生的情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借助直观手段调动情感,借助姊妹学科深化情感,酝酿、创设、激发、培养学生丰富美好的情感并将它转换为写作的激情.  相似文献   

15.
在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主题教学普遍存在以下4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这里所说的“问”,指的是“问题”和“提问”,即“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著名音乐教育专家吴斌老师在评课和讲座中,多次提到这样一句话:“问题是起点,问题是主线,问题是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以“情”引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向文本提问。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自觉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目的,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问题的设置还要体现探究性,注重过程,要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这样一个建构知识情感的学习过程。长期坚持,学生的问题意识会不断增强,就越来越想问了。  相似文献   

18.
孔子曰:“入太庙,每事问。”他在《论语》中的很多言论就是针对他的弟子发问而说的。郑板桥也曾说过:“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万卷书,只是一条钝汉尔。”由此可见,“问”是古人学习文化知识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多问,对青少年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为此,必须从人的素质发展规律看待中学语文教学,才能实现人文精神的完整构建与人性的和谐。那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才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打好基础呢?我认为应着重从增强积淀、培养感悟、培育创造三个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的"唯情"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祖作为明代最为杰出的戏曲家,他在中国文学史及戏曲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同时,他在文学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于文学情感本质的清醒认识与大力弘扬,在明代言情文学思潮的激发下,把传统的文学情感论提升到了“唯情”论的高度,并且对文学情感生发的主体性原则、文学情感的审美表现,以及情感内容与形式规范之关系等诸多理论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看法,从而构建起了比较完整的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