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物质”的正确理解 ,是正确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前提。一些人正是由于对物质概念理解的不正确 ,从而导致了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错误理解。一在物质问题上 ,存在着三个混淆 :一是混淆了物质与物质概念 ,二是混淆了物质概念中的内容与形式 ,三是混淆了物质概念内容中的内涵与外延。关于物质 ,经典作家有过许多论述 ,但由于其论述的角度不同 ,因而有着不同的含义。恩格斯指出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版 ,第 4卷 ,第 343页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 995。)恩格斯…  相似文献   

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可以说,这个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任何一门科学都极其重视第一原理的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科学地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  相似文献   

3.
世界是绚丽多彩、无限多样的,世界又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又是它的一个基本原理。在现行的一些哲学教材中对这一原理的阐释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和进一步研究。为了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必须全面、正确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问题。现将我的一些认识论述如下,就教于同仁和专家们。  相似文献   

4.
世界是绚丽多彩、无限多样的 ,世界又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又是它的一个基本原理。在现行的一些哲学教材中对这一原理的阐释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和进一步研究。为了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的世界观 ,必须全面、正确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问题。现将我的一些认识论述如下 ,就教于同仁和专家们。一为了全面、正确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问题 ,必须对物质本身加以说明。恩格斯在谈到物质这个概念时曾说道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关于“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荒谬命题时.指出杜林的失足在于他把世界统一性的前提与世界统一性本身这样两个不同的问题混为一谈了.世界必须首先存在.然后才有可能是统一的.但是,这个前提仅仅说明世界确实存在着、它并不能解释包罗万象的世界为什么会千差万别,无限多样,而这无限多样,千差万别的世界又为什么是统一的,以及统一于什么.这正是世界统一性本身必须回答的问题.那么,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什么呢?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在这里,恩格斯提出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科学命题.彻底贯彻了唯物主  相似文献   

6.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本质问题的科学回答,是凝结了人类认识史上极为丰富经验的伟大真理。通过对典型哲学史实的分析描述以及理论分析,可以对这一原理的正确性作出纵向和横向的逻辑证明。同时由于统一的物质世界和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都是无限发展的。所以这一证明又必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有待于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我在哲学课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摸索。就辩证唯物主义部分来说,从教学实践角度看,对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个问题,教和学都感到难度较大。为此,借《教学通讯》一角,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钟其昌 《西江大学学报》2003,24(6):16-19,29
有些哲学教科书和论文常常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表述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并认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其实这是旧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是从本原去认识世界,企图寻找一个万事万物的本原。辩证唯物主义则是从世界的共同本质去认识世界,这就是恩格斯所指出的:“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9.
在彼此以相对速度V运动的惯性系中,计算以特定速度相对运动的点电荷之间的洛伦兹力,借此来帮助理解电磁场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中,一些同志提出用“实践本体论”来取代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他们认为:目前我国传统教科书表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物质本体论”,因而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本体论哲学”,而且是“纯本体论”;世界统一于物质则是统一于“抽象的共性”,是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的、片面的统一性”;而“实践本体论”主张“实践本体是存在的本原”,实践是世界统一的基础,这种“新的世界统一观”,“不仅包含含了旧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并且包含了唯心主义的合理性”,因此“既超越了唯心主义,而且也超越了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一切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微观粒子.从来也没有停止运动。在日常生活中,香味扩散、牛奶变酸、食物腐败、木条折断、铁生锈、油着火。水汽化与冷凝、糖溶解与熔化、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变化都是物质不停地运动的结果。物质的运动是复杂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就化学而言,它主要是研究分子的破裂与形成的科学,正确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唯一形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形式,两者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2.
本根据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就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关系讨论如何理解微观物质的客观存在。以此作为“量子力学”课程教学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往往把恩格斯关于世界统一性理论理解为对世界本质的抽象。这种观点实际是把恩格斯的观点混同于了旧哲学的本体论观点。本文认为,恩格斯这里所谓的统一性是指矛盾的统一性,恩格斯关于世界统一性的理论意在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又能够被人认识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面积的认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作为“面积”单元的起始内容,为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了知识基础。教师基于对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提出“面积的认识”的教学要处理好三方面问题:一是量什么?二是用什么量?三是怎么量?通过“直观感知、多重比较、基于统一、回归本源”等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全面感知度量方法,理解面积意义,全面提升量感素养。  相似文献   

15.
16.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从各个不同方面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通常是把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作相互对立的理解,本文在对本体论的含义作初步分析后。结合自己对物质和实践的关系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的理解,认为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是一致的.它们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之中。当本体在“本原”意义上使用时,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精神本体论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当本体在“本质”意义上使用时,作为“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目标⒈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⒉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⒊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运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4.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5.知道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关系和区别.二、复习要点(一)物质的性质⒈物理性质.⑴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⑵表现: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  相似文献   

19.
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前曾呼吁编著文学编年史。他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苟今世之编著文学史者,能尽取当时诸文人之作品,考定时间先后,空间离合,而总汇于一书,如史家长编之所为,则其间必有启发,而得以知当时诸文士之各竭其才智,竞造胜境,为不可及也。”陈寅恪先生的这一期待,而今已成为现实。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著《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刘跃进著《秦汉文学编年史》,相继出版问世。其他规模较小的断代或分体文学编年史,也偶有所见。而由陈文新主编的18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2006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则被学术界视为这一领域中最重要的建树,标志着中国文学编年史的编纂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随着中国文学编年史编纂与研究的兴盛,相关理论问题也进入了学术界的视野。比如:编年体文学史何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渐趋兴盛?与纪传体文学史相比,编年体文学史有何长处?又有何短处?在编年体文学史的撰写中,如何既关注细节又关注“古今之变”?编年体文学史的兴盛将给中国文学研究带来哪些变化?凡此种种,都耐人寻味而又引人注目。本次发表的三篇文章,就学术界关心的部分问题做了探讨,期待学界同仁参与讨论并不吝指谬。  相似文献   

20.
怎样阐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有关章节的修改意见马来平,赵洪彩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部分的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性原理。可是,十分遗憾,在肖前、李秀林、江永祥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一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