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学习》2005,(12):21-21
公孙龙是战国时名家的代表人物,他最有名的名辩命题是“白马非马”论。他说:“马是指马的形状,白是指马的颜色,颜色既然不等于形状,所以白马也就不等于马。”他怕别人还不明白,又举例说:“‘买马’,当然买什么马都可以,不拘黄马、黑马。‘买白马’,那就不同了,非买白马不可,可见白马非马。”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是白马之非马,审矣。———《公孙龙子·白马论》“白马非马”  相似文献   

2.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主要基于三点理由:在认识论方面,他认识到事物是由属性组成的,而事物的属性是相互分离的。这种事物属性的分离在语言方面直接产生了语言意义的划分,产生了意义和指称,在语用上就有了区分客体词和概念词两个概念。认识论即思维和语言逻辑是建立在本体论基础上的。在本体论方面,他把世界划分为二元,并强调了共相世界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白马非马”这个著名命题是战国时代的公孙龙子提出来的①。它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诡辩论的命题而遭到反驳和否定。例如韩非等人就曾提出“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②这一相反的命题来加以反驳。在后来的一些逻辑学著作中也都把它作为诡辩论来看待。我觉得把“白马非马”这一命题完全看做是诡辩论而加以全盘否定是不妥当的。现仅从形式逻辑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白马非马”这一命题,在认识同类事物本质属性方面是深刻的。我们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对个别的、具体的对象的认识总是比较容易的、肤浅的(就认识的阶段性而言),因此,人类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就不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上,而必须进一步认识到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相似文献   

4.
“白马非马”是由战国时期宋国辩士儿说首先提出,经过公孙龙大力倡说和充分论证,由此名扬天下的一个命题。对这个命题,当时就出现过极力加以反对的墨家学派,自先秦以来仍不断遭人非议,至今还有不少人以“白马不是马”或“白马不属于马”的错误解释,将其简单地斥责为违反常识、违反逻辑的诡辩。如现代历史学家杨荣国在其《中国古代思想史》一书中对这个命题议论说:  相似文献   

5.
“白马非马”不是诡辩李其祥战国时期,公孙龙写了一篇《白马论》,以问答的形式反复论证“白马非马”。从那个时候起,两千多年来,“白马非马”是不是诡辩,一直争论不休。许多人认为“白马非马”是诡辩。实际上,公孙龙提出的“马白非马”并不是诡辩。在现实生活中,指...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人教版&;#183;试验修订本&;#183;必修)第16课《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编者不应将“数请朱亥”一段删去。  相似文献   

7.
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地区高中优质课的评委工作 ,参赛选手是经过地、市、学校层层选拔上来的优秀教师 ,课题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每位教师的课都别具特色 ,均属上乘。但有个“普遍”现象 ,就是在2 0位参赛教师中有 1 7位都引用了“白马非马”论的典故 ,并且几乎都是以“笑话”的形式、讽刺的口吻、简单地否定进而揭示出“‘白马非马’显然是很荒谬的” ,以此引入课题……教法是如此的一致 ,真令人惊叹 !辩证法要求我们要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 ,这当然包括对待著名的“白马非马”论。评价一个命题不能割断历史 ,断章取义 ,更不能…  相似文献   

8.
先秦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论,古代的人们就认为是“言意相离”、“言心相离”,非难他。现在,有人认为他是以诡辩论手段割裂了“个性”与“共性”的联系,批判他;也有人认为他严密地论证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肯定他。我认为,不管公孙龙论述“白马非马”的主观目的是什么,但“白马非马”论客观上说明了“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问题,其论证也有漏洞之处。  相似文献   

9.
据说新教材将删去课文前的“预习提示” ,我不禁要拍手叫好。理由如下 :第一 ,删去这些提示 ,就是删去了一些废话。如高中第二册《琐忆》一文 ,预习提示的第一句话就告诉了学习者 :“这是一篇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其实像这样学习者一读文章再看题注就自然明白的东西何必如此明示?第二 ,删去了这些提示 ,有利于提高师生理解消化文章的能力。有些预习提示 ,总是把应该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揣摩领悟的东西 ,嚼烂咬碎了告诉学生 ,这种教材编写上的注入式 ,危害远甚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注入式。因为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善于点拨…  相似文献   

10.
11.
历史地看待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其中不仅仅有着谎谬和诡诈,在整个论辩过程中,也有着丰富的逻辑内涵,从主观和客观止创造了巨大的思维财富。  相似文献   

12.
《在炮兵阵地上》有这样一段话: “彭总说:‘我今天又说了错话,向你道个歉!但是只错了一句,不该说要把你撤掉,送军法处。其余的话都对!当然,你认为不对的,还可以批评我,不能赌气不吃饭啊!”我认为这句话中的“又”字以删去为好。理由有二: 其一,句中的“又”字有重复或继续的意思。“我今天又说了错话”,可理解为:我今天已不仅是一次说了错话,而是说了两次或多次。这样与彭总的身份、言行就很不相符。  相似文献   

13.
自从苏联解体以后,我们生活中就常遇到“前苏联”这个词。直到今天,它还时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中。笔者认为:“前苏联”的“前”字应该删去。首先,在大多数地方出现的“前苏联”实际上完全可以用“苏联”代替,“前”字在此是多余的。“前苏联”意思是“往日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根据十六大的精神,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也相应地作了与时俱进的调整,特别是对部分高考知识点作了针对性的删减和补充。从总体上看,这些高考知识点的删增,紧紧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适应了当前实际的需要。但其中对个别知识点的删减也有不当之处。例如,“政治的含义”这个知识点的删去,依笔者的愚见,觉得需要商榷。第一,从其在教材中的地位来看,“政治的含义”这个知识点不应删除。因为,它是政治常识最基本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学说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和阶级的关系,政治和国家政权的关系三个方面科学地揭示了政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思想史上,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著有《白马论》,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皆出于此)有相当的影响。对于他自己的这一得意命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尔”(《公孙龙子长笺》)。如果说“白马是马”,人们一目了然,可是说“白马非马”却容易让人产生异议。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则外国童话,大意如下:猴子请鳄鱼将其渡过河去。游到河中心,鳄鱼要吃猴子的心,猴子说这很容易,但它的心放在河边的树上了,得回去取。鳄鱼于是将猴子送回岸上,等着猴子把心送来。爬到树上的猴子扔给鳄鱼一块石头,说这就是它的心。该怎样评价这只猴子?如果说它机智、聪明,大概不会有人反对吧。  相似文献   

17.
公孙龙“白马非马”论被判为“诡辩论”是历史的一大冤案。公孙龙的《白马论》实际上并不是指向“白马是马”判断命题的。所以,“白马非马”与“白马是马”,实际上是两个并行不悖、相互包含的判断命题。  相似文献   

18.
本分析了公孙龙“白马非马”命题的论证逻辑,并且指出公孙龙《白马论》一的写作目的,在于告诉人们冲出习惯的藩篱,给思维开辟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白马非马”是一个合理的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公孙龙子的“白马非马”是一个合理的命题。并从公孙龙子是在“异”的意义上使用“非”字以及形式逻辑角度和哲学角度对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同一律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它在理论上对我们的思维过程提出了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对我们的语言表达给予了指导。"白马非马"尽管发生在战国时期,但是它论证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常识不符,所以运用同一律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使人们不仅能识别他人在语言表达中的陷阱,也在使用语言时更加谨慎,而且对我们的语言表达也给予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