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读到了一首诗,诗的题目是"你到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孩子"。诗中这么写道:放风筝的孩子,你到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孩子,就是堆雪人的孩子,放风筝的孩子,就是粘知了的孩子,放风筝的孩子,就是捉萤火虫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管文锦 《今日教育》2009,(11):62-62
一个外地孩子和一个本地孩子打架。班主任把他们都叫到办公室。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似乎是外地孩子先打了本地孩子,本地孩子还了手。班主任留下了那个外地孩子,重点教育他。那个孩子说着话,班主任频频点着头,不断概括。"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他以前看不起你,也打  相似文献   

3.
孩子与大树     
从前有一棵大树很孤独。有一天,来了一个孩子,和树玩得很开心,之后的日子里孩子几乎每天都来,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孩子长大了,该上学了。看着孩子变得闷闷不乐,树问:"孩子,怎么今天这么不开心啊?"孩子说:"树啊,我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却没钱交学费。"树想了想,说:"孩子不用愁。我有很多果子,你把果子摘了卖掉,就有钱上学了。"孩子听了很高兴,便摘了许多果子拿去卖了。从此,孩子每到要交学费的时候都到大树这里来摘果子,大树每年也只有这一天才能再见到孩子。时间又过了很久,孩子又长大了,该结婚了。孩子又来到大树面前。大树说:"孩子,能见到你太好  相似文献   

4.
孩子小的时候,什么样的教育都容易,一旦孩子长大了,教育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重视孩子的事,等孩子长大了,出现问题了,才想到花钱买教育。父母花钱能买到教育吗?如今的金钱社会,一些年轻的父母,生了孩子就花钱请人带孩子;孩子长大了,出现叛逆、早恋、厌学、网瘾、  相似文献   

5.
金红芳 《幼儿教育》2014,(Z1):76-77
冬日,小班的孩子穿着厚厚的外套在操场上玩轮胎。教师鼓励孩子想出多种玩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进行滚轮胎、打地鼠等游戏,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一会儿,好多孩子满头是汗。这时班里的保育员过来了,教师提醒保育员帮孩子把外套脱掉……快要吃中饭了,教师还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看到饭菜已送到班里,教师便匆匆忙忙把孩子带入盥洗室。孩子们很兴奋,有个孩子把一块肥皂塞到排水孔里了,教师批评了该孩子,被批评的孩子情绪低落……  相似文献   

6.
孩子是个考试天才。孩子的母亲是个教师,父亲是个局长。孩子还在肚子里时,父母就给他制订了宏伟的计划,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为了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惯,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玩游戏……孩子也争气,照着他们的计划成长着。孩子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高考成绩出来了,孩子考得非常好,全省的高考状元。记者闻讯涌进了他的家,面对记者的提问孩子不知道说啥。孩子的母亲化解了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孩子心里,它突然来了。它带走了孩子的快乐,让孩子痛苦:它带走了孩子的笑脸,让孩子哽咽不止;它带走了孩子的幸福,让孩子愁眉不展。  相似文献   

8.
如今,孩子读书已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了。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家长或心甘情愿或被逼无奈地威了孩子的陪读。他们牺牲自己的时间。每天晚上挑灯陪伴在孩子身边。孩子不写完最后一个字、背完最后一个单词,他们就没完成任务;周末他们就是孩子的全职保姆。陪着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帮着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之外的作业。他们不辞辛苦,因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相似文献   

9.
李笙清 《家长》2013,(7):25-26
把本该属于孩子的假期还给孩子,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让欢笑回到孩子的脸上。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孩子们即将迎来自己的暑假。本来以为紧绷了一个学期的弦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可许多家长却无视孩子的需要,不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而是无情地扼杀掉孩子的假期,让孩子  相似文献   

10.
孩子是一本特别的书,了解他们的人才能读懂,不了解他们的人,永远也读不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洞察孩子的需要,猜一猜孩子在想什么,听一听孩子在说什么,看一看孩子表达了什么,尽可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3-6岁儿童  相似文献   

11.
稻草人     
孩子总吵着要去乡下的外婆家。孩子的外婆,也天天盼着孩子去。但孩子的母亲不让孩子去,她总说乡下脏。有一次,孩子又哭又闹,一定要去外婆家。母亲没办法了。母亲跟孩子捡了一堆衣服,开车把孩子送到外婆家。放下孩子,母亲说:"不要乱跑。"又说:"乡下脏,要注意卫生。"说过,孩子母亲就开车赶回去上班了。母亲才走,孩子就在村里到处走着,玩着。开始,还让外婆牵着。后来,就一个人到处乱走  相似文献   

12.
关颖 《家长》2009,(5):8-12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如果父母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就要以孩子为本,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权利,损害了孩子的权利,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帮倒忙。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的,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玩的权利。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家长规定孩子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玩,生怕累着孩子,更怕孩子出意外。于是孩子们的活动空间被剥夺了,大人们还美名其曰“一切为了孩子”。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一生下来就是“太阳”,被几代人围着转。家长们为孩子操碎了心,能为孩子想到的都为其准备好了,绝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结果,孩子只能坐享其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为防止孩子发生意外事故,家长们更是不给其一点实践活动的自由。孩子们成了生活在真空里的人,严重脱离现实,…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爱是什么:爱,不但是生活、身体、心理的关心,而且是对孩子认真的教育。爱学生首先要真正的教给孩子知识。是自己对教学的态度的认真,这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老师。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爱是真情的流露,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孩子热心的帮助。有个孩子生病了,我把学生当做是自己的孩子,及时的帮助他看病,没有想到的是,孩子把爱当做了学习的动力。爱是在教学中严格的要求孩子,孩子看似叫苦连天,等长大了之后,他会非常感激你。爱是对孩子的宽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对待方法,不能用同一个模式教育所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齐然 《家长》2011,(7):32-33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许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和自己的孩子沟通,跟孩子说话时,孩子不是爱答不理,就是扭头就走。此时,家长往往认为孩子不好管了,翅膀硬了,不听家长话了。其实,问题出在家长身上,跟孩子说话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相似文献   

16.
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性格、能力、信念和责任心的形成,家长、家庭非常关键,孩子的成长成才,父母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偏差。首先,现代的家庭教育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轻视孩子的品德教育。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在高考指挥棒下,不约而同强化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却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孩子迷失了理想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网友在论坛发帖称:一些家长一直在讨论要不要给孩子买个窃听器手表,以此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确保孩子的安全。而在上海,某小学有多个孩子佩戴了带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学生还没放学,教师上课说的话就进了家长朋友圈。许多家长给孩子购买这种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保护孩子"。"保护孩子"是一个非常美丽而充满正面效应的理由,许多针对孩子的粗暴介入,都是在这个美丽的理由之下进行的。事实上,孩子也有着自己的隐私,保护孩子也包括了保护孩子的隐私,以上演"窃听风云"的方式保护孩子,反而可能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到教  相似文献   

18.
爱的证明     
总不能忘记一个关于继母的故事。孩子的母亲去世后,父亲给孩子找了一个继母。继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买许多孩子喜欢的东西,与孩子套近乎。但是孩子似乎不领情,还时不时用行动表达自己的对立情绪:调皮、不爱学习、与同伴打架……继母总是好言相劝,但无济于事。终于有一天,孩子偷了东西。别人将孩子抓到了继母的面前。  相似文献   

19.
亲子间出现的所有问题都与"关系"二字分不开。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太疏远了,于是孩子感受不到关爱;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紧密了,孩子会觉得失去了自我,会想要逃离。有的时候母亲与孩子太近了,父亲会失去在孩子成长中应有的位置,夫妻关系也会变得不太顺畅,等等。很多情况下,关系理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会变得和谐,孩子及家庭成长中的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随着打工热潮的兴起,很多孩子的父母亲离开了家乡,把孩子留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照料,所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由于爷爷奶奶的娇惯,使孩子变得任性、心理变得脆弱,给班级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作者通过亲身经历阐述了面对这些孩子,教师要以欣赏的目光、负责人的态度关爱这些孩子,教育这些孩子,才能使孩子走出心灵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