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语文课,我都喜欢问学生:“这册新书学得怎么样了?”很多学生回答:“自学完了!”“自学完了怎么办?”“期末考试,检验自学成果!”“什么时间考?”“明天。” 有时我们开学第二天就进行期末考试,也有时开学第一天考,还有时开学一周以后考。 所谓期末考试,就是用一年前本册教材  相似文献   

2.
我的课一定把学生吸引住1985年7月,师专毕业的我初登讲台,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我的语文课一定要把每一个学生吸引住。”怎样才能让每节课都吸引住学生呢?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要让自己的每节课都吸引住学生,教师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二是教师高深的学识;三是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我是自信的。因为我爱学生,爱我的工作。工作中我也赢得了学生的“敬”与“爱”。正是由于对学生的爱,我才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说到教师的学识,我有切身体会:课堂…  相似文献   

3.
年年教初三,年年会接触到一批陌生的学生,于是每年秋季开学初的第一堂语文课——“绪言课”也就成了我给学生的第一个见面礼,“第一道菜”。元代乔吉曾概括剧词写法应为“风头、猪肚、豹尾”,即文章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虽然他说的是对写文章的结构、层次要求,但对语文教师而言,讲课亦应如此。一堂课可以这样,那么这开学初的第一节语文课,语文教师是否也能把它做成一个学期的“风头”呢?须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啊!绪言课上得生动,上得活泼,上得有特色,可以让教师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开学初的几个星期,我对一位从教未满一年的新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每次听完课我都对其提出了许多教学建议。为更好地帮助这位教师树起教学信心,更实在地加强教学指导,于是,从未教过一年级的我斗胆提出自己亲自来上一堂语文课。消息不胫而走,一年级组的语文数学老师都早早地坐在一(1)班的教室里等待我的到来。看到这么多教师来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情境兴趣优先新课标重视说话、写话,因此我尝试让学生从小就把写话当成最快乐的事。开学初,学生从学前班进入一年级,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特点,每节语文课前我都安排一分钟“的巧嘴巴”活动,让学生一个一个地上台来说一、两句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同学们  相似文献   

6.
启宏 《广西教育》2010,(20):1-1
每次开学我都要经历一次心痛,那是为了我的学生。学校有个习惯,每次开学都要调班,把成绩好的学生调在一起,然后星期六、星期天、寒暑假给他们补课“加料”,精心培育;把成绩差的学生也调在一起,对他们实施所谓的“减负教育”,实际就是“减料”教育,学生自然都不想分到那样的班去。每次分班以后看到“差生”们那无助的眼神,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都会感到内心不安。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和声细语”地与学生交谈,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在“和声细语”的对话中,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使他们能够把心里话丝毫不留地向你倾诉,从而深入透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教师可以真正做到因人施教。我调入杨村小学时,开学已有一周多了。校长分配我任四年级数学教学、班主任工作。原班主任向我介绍班级情况时,着重提到某一男生,特别不听教,怎样严厉批评都无济于事。真有这么“过分”的学生吗?当天中午我在办公室休息时,一女生跑来哭诉。我来到班上,也许由…  相似文献   

8.
新学期,新接了四年级的一个班级。初次见面,我精心地为班级每位学生及他们的家长写了一封信。信中,我作了自我介绍,并把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学习语文的建议都作了详尽的阐述。信郑重地装进信封,并在每个信封上都工整地写上学生的姓名,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同读这封信。  相似文献   

9.
开学第一节语文课,选择跟学生聊天。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反馈,可能影响他们说话的意愿。学生还不习惯独立思考,但是不用着急;让他们想说就说,尊重自己的感受。学生的状态很放松,因为信任老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跟老师分享。这是期待的语文课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为了共同办好我们自己的刊物,使这块园地开放出更芬芳美丽的花朵,这里,我想提出几点建议: 一、希望今后发表“老教师话当年”、“老教师今昔谈”等类文章,以便我们年轻教师从中得到启发。二、经常发表文章,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如:“怎样把语文课教成语文课?”“怎样上好作文课?”“怎样上好政治课?”“怎样上好生产劳动课?”等等。三、经常介绍教研组活动和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  相似文献   

11.
一、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正确首先,教师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语文课教“语文”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语文课,教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孩子们很投入,他们分角色、排练、评奖;有时教师让学生把  相似文献   

12.
每年暑假开学,都要有一些大学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为了使他们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适应教师岗位,我对新教师们提出如下十点建议。1.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自己著作的扉页上写  相似文献   

13.
早上有两节课,第一节课我让学生在教室里舒舒服服地看着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许多学生都十分认真,美滋滋地享受着读书的乐趣。我在讲台上也认真地看着自己喜欢的教育杂志,在这个小小的教室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事情做,都陶醉在博大的知识海洋里。我不时悄悄地提醒一些开小差的学生,但这不足影响整个教室的气氛,我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原来教师上课也可以这么舒服。第二节课是语文实践活动,我让学生以4人小组为一个小单元进行朗诵比赛。可能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也可能他们以前比较少开展这样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十分投入,四人很合作地一起朗诵,那种认真的态度令我诧异。我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原来做教师也可以很开心,做教师也可以那么“懒”!记得初出茅庐时,我生怕上课时间不够用,不仅把一周的语文课挤得满满的,有时还利用其他术科的时间来补语文,成绩虽可以提高,但总觉得学生的各种能力不尽如人意。当时我只有一个感觉:做教师真累!今天的两节课,我是个“懒”教师,只是课前布置学生做一些准备而已,上课却悠然自得。细想一下,以前我只把自己当成主角,累的也只是自己,反而学生的能力提高不了。现在我懂得了,课堂教学中主角是学生,教师是配角,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一个配角当然...  相似文献   

14.
陈叶华 《师道》2006,(3):40-40
一天早晨,我在批改学生的日记时,读到了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的自我表白:“老师,我知道您不喜欢我。我的学习成绩不好,可我多么希望您能在看到我时脸上带着微笑,哪怕就一次,因为开学至今,您从来都没有对我笑过。”读到学生这样真情表白的话语时,我顿时想到了自己不管是在课堂,还是课余,的确都是板着脸看他的。我不禁微微一颤。在我的内心深处确实存在着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偏爱。可我不是多次利用晨会课、班会课、思品课等多种场合对学生宣扬了自己的观点:对任何学生都把一碗水端平,绝对不偏袒任何学生吗?甚至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一…  相似文献   

15.
李仁甫 《学子》2004,(2):35-35
开学初,我把我学生时代的“一张纸”学习法介绍给我的同学们,叫他们每天必须坚持把语文课中知识性强的部分(如语音、字形、名句等)整理成一张纸的份量,随时拿出来记忆一番。于是,大家被迫与我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天天完成“一张纸”。但渐渐地,不少人流于形式了,不是精心整理,  相似文献   

16.
“放假了想开学,开学了又想放假”,这种心情许多学生都会有:明明想早点见到老师和同学,却发现开学了并不轻松,心里还多了些“小疙瘩”。可别小看了这些“小疙瘩”,有时候它会引发“大毛病”。建议父母们检查一下,您的孩子是否存在以下“症状”,如果有一定要及时调整哦!症状一:“同学们都不喜欢我,他们老偷偷地议论我的是非,没人跟我来往,我很孤独。”诊断:对学校的陌生生活不适应,不喜欢学校的课外活动,对人际关系敏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当别人看他或议论他时总感觉不痛快——这是适应不…  相似文献   

17.
我肯定能行     
每一学年开学,我都把王勇敢和自己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我希望他们无论家庭是贫是富、学习成绩是好是差,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要灰心,要坚信“我肯定能行”。肯定能我  相似文献   

18.
“老师,安排座位的时候把我安排在最后一排好了。”在2007年9月高一刚开学时,一名学生这样对我说,我感到很意外。因为作为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而这位同学却如此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9.
我肯定能行     
刘艺 《教师博览》2005,(11):34-35
每一学年开学,我都把王勇敢和我自己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我希望他们无论家庭是贫是富、学习成绩是好是差.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要灰心,要坚信“我肯定能行”。  相似文献   

20.
钟玉兵 《成才之路》2010,(25):I0008-I0008
我刚工作时,喜欢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头头是道地分析。那时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教师要讲得清楚、分析到位。但我发现课堂气氛异常沉闷,学生昏昏欲睡。学习兴趣十分低下。后来学生对我说:“老师,您的讲解太枯燥了.整堂课都是分析,总有记不完的笔记和练习。有时问题一出,我们还没来得及思考.您已给出了答案,有时.我们认为我们的答案与您的差不多。但您也非要我们把您的答案记录下来……”听了他们的话,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这种把文章割裂得支离破碎的语文课,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