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生活。新的思品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充分利用好生活这个源头活水,不仅可以让思品课变得有价值、有意义,而且可以让思品课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诗人何其芳说过"凡是有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思品课程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及知识目标,其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之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核心和灵魂,是思品课的优先目标和最高境界。思品课程就是通过在课堂中引进或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并对生活情境的道德行为进行评析和解读,在充满探究与创造的童年生活中,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一、课程目标的适切性思品课程目标的预设要从儿童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思品课程教学改革正日新月异地进行着,思品课标以知识与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目标,使枯燥的理论在课堂中生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因此,力求向打造受学生欢迎的思品课堂这一目标迈进,成为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一、兴趣化课堂是推手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是课堂,课堂即是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扎根于生活,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柏宝中 《快乐阅读》2013,(12):21-21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新形势下,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再加上我市开卷考试,分值不高,因而多数家长不重视,不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也不感兴趣。近年来,无论城镇教师还是农村教师都感叹思想品德课越来越难上了,学生似乎越来越难教了,班级里后进生似乎越来越多了,造成了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普遍现实问题。因此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激发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热情,对于初中思品教师来说,就变成了一个不得不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依据课程标准,结合自己从教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吕国民 《山东教育》2013,(18):24-25
"回归生活世界"是近年思品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主要改革,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既是深化思品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初中思品教师实践中努力追求的教学境界。2012年10月14日至23日,我在石家庄学院参加了"‘国培计划’(2012)——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示范性集中培训"。培训期间,聆听了全国初中思品教学泰斗胡云琬老师所作的《认真研读思品新课标积极探索生活德育论》的报告,对我触动很大,认识深刻。  相似文献   

6.
观点再聚焦:新一轮课改中设置的品生、品社、思品三门课程正在有效地改变着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面貌,也在影响和推动着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品生、品社、思品是综合性的德育课程,其综合性的特点使德育课程更开放、更开阔,更具活力。品生、品社、思品三门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回归生活,这一核心理念不但不应有丝毫的动摇,还应继续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品课,不再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式的说教课,也不是纯粹性的道德知识的传授课,而应当是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关注学生心灵感受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仅要在读、听中接收,在习行中尝试,还要在交流中倾吐,倾吐生活感受,倾吐体验之思,倾吐实践的收获与喜悦。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机会,多让学生说一说“悄悄话”,表白心灵之声.确保学生主体地位、激发道德情感、增强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8.
詹立信 《教育》2014,(9):39-40
正思想品德课是基础学科之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让学生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获得教益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和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理解,认为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的思想受到感悟,灵魂得到升华,是一项重要的举措。也可把它归结为思品生活化,生活思品化。以下主要探讨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教育的教学策略。理论支持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是陶  相似文献   

9.
正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小学德育课程。小学思品课程教学应该要在回归儿童本真的生活状态的基础上加以超越,要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引领,改变课堂教学中惯用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  相似文献   

10.
徐淑丽 《考试周刊》2013,(27):130-130
<正>《思品与社会》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思品教师要通过心灵启迪,培养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使思品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感染学生的心灵,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用富有时代感的鲜活事例震撼学生的心灵,用积极的参与体验激活学生的心灵。总之,让思品课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打动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不但明确地阐明了思想品德课内容的源泉,也明确地指出了思品课施教的宗旨和方向,即教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并最终要回归生活。因此,思品课的教学就要在联系生活、反思生活的过程中,营造出充满生活气息的思品课堂。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个体来对待,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智能素质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培养他们的健康的情感、诚信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让思品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是每个思品教师的心愿和追求。要在40分钟的课堂上做到这一点,有效的做法就是:教师要精心营造真情课堂,给课堂以生命,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思考、讨论、经历、体验、感悟……思品教育必须渗透于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故事、案例、情境、活动中,融合在师生都能彼此投入的氛围里。作为思品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构建真情课堂,用真情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让良好的德性在学生“心灵的颤动”中形成。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用的思品教材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决定了思品课程教学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课堂实践也已经证明:思品课程教学如果教师只是干巴巴地讲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后的思品教材与课程改革前的旧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育人特色更为突出;更能贴近学生实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思品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新教材的特点有效地实施教学,更好地推进农村中学思品课程改革呢?  相似文献   

16.
小学思品课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生活性和实践性。在思品课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能够把要求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合作探索的新理念落到实处,使小学思品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主探究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7.
庹先德  杨钟培 《教师》2014,(7):83-85
正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思品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设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生动活泼有效。但由于各种原因,也不可避免地走进了预设、造境、取材、探究、解难、合作、评价、语言等方面的误区,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在这些方面不让思品教学效果打折?下面就笔者的所见所闻做出粗浅思考,与大家商榷。预设:由学定教某老师为执教公开课进行了充分的预设:精美的媒体制作、精当的案例选择、环环相扣的教程,连过渡语都经  相似文献   

18.
当前,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热门话题。生活化是思品课程改革的真正归宿,生活化是解决以往思品课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让儿童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用自己的方式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认识生活。通过密切联系儿童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对7-8年级的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与思品是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国家、面对社会、面对历史的课程,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是这两门课程的共同特征,其教学目标不  相似文献   

20.
走进雨巷 体验意境——《雨巷》“非指示性”课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由"非指示性"教学的新式教案补充而成的实录性课例.该类教案不预设教学目标(由课堂上学生自主确定或师生商量后确定),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不在教案中预先规定学生怎么回答),教学过程始终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动态性,体现的依然是"非指示性"教学的"二不"(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四自"(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