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城》呈现出“成长小说”的特质。翠翠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展现出她逐渐成熟的过程。在与茶峒的关系上,翠翠面对寂静、平凡的生活产生了“离开”的愿望,但出于照顾祖父的责任感而压制了欲望;在与祖父的关系上,翠翠的内心充满着丧失亲情的焦虑与恐惧,但失去祖父后她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而走向独立;在情爱关系上,自卑心理下的翠翠既渴望爱情又逃避爱情,但在具有爱的能力后,最终决定守候爱人归来。借助“成长小说”这一阅读视角,聚焦于翠翠这个人物本身,使读者更好地从其生命哀乐中领悟沈从文所谓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2.
《边城》中翠翠的一生是悲苦的,究其悲苦人生的成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方面原因:成长的孤独形成寂寞的心灵世界、闭塞的环境给翠翠套上无形的精神枷锁、冥冥中的"自然""人事"把翠翠推向爱情的深渊和人性的贫困让翠翠与爱情失之交臂等。  相似文献   

3.
以随笔的方式来写文艺评论,难度很大;用随笔的方式把人物写活,难度更大。本文以随笔的方式评论沈从文的名著《边城》,评论《边城》中的小女孩翠翠,阐述她的天真与淳朴,描摹她的渴望与期待,下笔细致入微渗透灵魂,实属不易。作者先是写翠翠在渡口站在木船上的期待,那是因为她有了思念,有了爱。面对湘西的山、面对湘西的水,和远去的心上人,翠翠在等待,她心中隐藏着美丽,隐藏着秘密,她望穿秋水,感受着冷冷的风,固执地坚持着。作者写出翠翠的真诚与执着,把一个天真女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让人感受到翠翠纯真的期望,同时也使人为翠翠的纯真的爱而担心。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写出翠翠真情背后隐藏的热情与失落,指出翠翠在生命途中为了爱而不懈地追求,在追求中更加显示她的个性,让人看到了一个女孩炽热的爱和为了美好的爱情而苦苦等待,为了爱情而苦守渡口。尽管爱情也许永远地遗失了,但她的信念却不会因此而失去美色。作者在评论翠翠的独特时,不仅写出她内心的期待和美丽的心灵,而且着重写出她那永不泯灭的信念,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也正是本文最为打动人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悲剧,已有不少著作和文章进行论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本细读方法,运用创伤理论,进一步探究翠翠爱情悲剧的成因——失去女儿的创伤:老船夫对翠翠爱情的延宕;时代创伤对傩送的挤压及失去父母的创伤:翠翠的害羞与沉默,一起扼杀了翠翠的爱情。  相似文献   

5.
课本中有一篇<翠翠>,节选自沈从文小说<边城>.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们无不被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深深地吸引,尤其对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翠翠那没有结局的爱情悲剧更是充满了深切的同情.但与此同时,却又对故事中多次出现的一个情节--翠翠摘虎耳草,感到十分不解.是啊,翠翠为什么要摘虎耳草呢?  相似文献   

6.
孤独人生     
边城这个温柔而又美丽的小城哺育了翠翠,翠翠心里也装着边城,一个小小的孤独的城。翠翠的小城里灵秀,多情的山水酝酿着翠翠的孤独,蓦地发现孤独一直都在,一直都充溢着翠翠的小城,于是乎发现:人的本质是孤独的。  相似文献   

7.
当英子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当翠翠见到渡人一面用同情的眼光瞧翠翠.一面摸出钱来塞到竹筒中时,“翠翠明白那些捐钱人的怜悯与同情,心里软软的,酸酸的,忙把身子背过去拉船”。  相似文献   

8.
《边城》中“爱”的含义是博大精深的 ,有普通人之间的友爱 ,有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也有异性间的性爱。节选部分交织着以下几种“爱” :(一 )祖孙之间的爱爷爷对翠翠的爱 :操心其婚姻 ,教育其做人 ,顺从其要求。翠翠从小失去父母 ,爷爷担起了做父母的责任。面对逐渐长大的翠翠 ,为了把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 ,老船夫奔走、周旋于大老、二老、顺顺和翠翠之间 ,甚至闹出“张冠李戴”的尴尬 ,操碎了一颗本已苍老的心 ,直至最后也不得结果 ,在一个雷雨之夜消无声息地死去 ,留下翠翠一人苦守渡口。祖父对翠翠的爱又不是一种溺爱 ,当翠翠因“爱”的…  相似文献   

9.
卢斌 《教育文汇》2005,(9):61-62
《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的湘西,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纯朴善良的老艄公,情窦初开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生龙活虎的傩送……《边城》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美丽和谐的生命图景,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0.
寻找翠翠     
祝勇 《教学随笔》2013,(Z2):22-23
<正>闲坐于草亭,忽地想起翠翠,仿佛想起一个熟识的故人。天碰巧落着雨。我们碰巧饮着酒。雨和酒,碰巧都易于勾起人的愁肠。碰巧是在酉水边,酉水碰巧和沈从文小说里写的一般模样。我们碰巧都是沈从文迷。所有与翠翠有关的事物,碰巧在这个时刻,聚齐。而翠翠,却只能隔着茫漠的时空同我们说话。翠翠很远。翠翠只生长于沈从文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里,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先生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小说达到了乡情风俗、人物命运、人物形象三者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界。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让读者低徊沉醉,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先生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小说达到了乡情风俗、人物命运、人物形象三者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界。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让读者低徊沉醉,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3.
一、优美的湘西,孕育出翠翠至真至善的人性 沈从文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生命形式".在《边城》中,作者通过描绘曲婉动人的情爱世界,也恰如其分地说明了翠翠的人性之美——美在质朴自然、美在忠诚. 首先,美在质朴自然.翠翠给人最大的感触是自然纯真,不矫饰.翠翠由少时争着渡船渡新娘子的花轿,学小羊、小母牛叫,摘一把野花缚在头上,装扮新娘到小山头,听那迷人的鼓声,到后来的恋爱对象是傩送,她喜欢梦里的歌声,欢喜随着歌声去摘虎耳草,可见她的爱情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大自然赋予了翠翠至真至善的人格.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女孩,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傩送勇敢、英俊、豪爽、热情、勤劳,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同时选择了对方,彼此深爱着对方,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男女之情,质朴而清新.  相似文献   

14.
《边城》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山水如诗如画的古渡头,有一户独处的人家,住着摆渡的老船工和外孙女。老船工年逾古稀,外孙女翠翠情窦初开;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那么英俊和男子气,又都爱上了翠翠;大老托人说媒,老船工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翠翠对二老动了情;大老下船跌进了激流,二老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在风雨之夜归了天,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诗如画的古渡头。故事就这么简单,但就这么诱人!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说沈从文“在他成熟的时期,他对几种不同文体的运用,可说已到随心所欲的境界,玲珑剔透牧歌式的文体,是沈从文最…  相似文献   

15.
正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边城》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展现出的风俗人情之美,很多同学对湘西天人合一的世界无限神往。(板书:田园牧歌)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边城》的主题和翠翠很关注。(板书:翠翠)(幻灯片)一个美国学者给沈老的诗:"我知道许多管船渡的老人,在迷人的渡口守望着河流。但是,我只知道一个翠翠,我也知道她永远等待我,在那丛山中奔流而下的小溪边,在一个比游鱼出没还深的梦里,她永远等待,我过渡,就在边城那边。"生齐读。师:那么《边城》里翠翠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作品里的描述。(幻灯片)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  相似文献   

16.
透视边城的深层文化隐喻,可以发现沈从文先生对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维图腾和他对苗汉、中西文化的冲突的思考与隐忧。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文化女神,爷爷是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是苗族古老历史的象征。翠翠爱情的美满,既是翠翠个人的成人仪式,也是湘西苗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7.
寻找翠翠     
曾婷 《同学少年》2009,(12):34-35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边城》踏入凤凰,我来寻找翠翠。翠翠生得好看,这是老大和老二都承认的。如细柳的眉和似水的眸在她的脸上显得独特而又别具韵味。翠翠生性活泼又乖巧懂事,还极爱听动人的山歌,亦爱沉浸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在他的中篇小说《边城》中。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歌颂了原始、古朴的农村生活图式和淳朴、完美的人性。构筑了作者心目中田园牧歌式的理想乐园。同时在翠翠与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悲歌中,通过一系列意象,表现出作者理想模式的坍塌。以期引起读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边城》,作者沈从文,是一部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翠翠和她的爷爷老船夫。这部作品以三个青年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船总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天保一个叫摊送都喜欢翠翠,但翠翠心有所属,那就是摊送。在两个儿子唱山歌比对时,翠翠选了摊送。天保心灰意冷,就下海了,然后淹死了,船总见自己的大儿子死了就不同意翠翠和摊送在一起。故事的结尾非常悲惨,翠翠的爷爷也死了。这本书描写了川湘那一带的特有风俗。把当地的淳朴风情展现出来同时又伴随主人公悲剧的感情生活。文章将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对戴乃迭《边城》英译本进行分析,从而研究译者在该视角下的三维转换过程,在今后的翻译实践活动中能有所运用。  相似文献   

20.
《边城》中的恋父情结与情爱悲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从的《边城》展示了一个地处边远的田园牧歌世界,生存的默契与依恋跨越了伦理界限,凸现在翠翠与祖父的情感世界中。这种默契与依恋铸就了翠翠的情爱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