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初期的文学家王禹偁在谪居商州的五百五十日中,商山洛水在其笔下既雄奇俊美,又风光旖旎,独具韵味;同时,作为出生于农家的儒家知识分子,王禹偁真实地再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亲自耕种田园的过程等。其山水田园诗清新的诗风在宋代诗坛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王禹偁作为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但对其作品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诗歌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上,对王禹偁大量的更鲜明地表现其思想人格的散文作品却少有触及。而对王禹偁这些散文作品的分类解读却是深入研究王禹的关键,因此,对王禹偁散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王禹偁创作的散文文体是多样化的,其中具有较强文学性的占其散文创作50%以上的非公牍文,包括辞赋、书牍、赠序、论说、序文等五种。它们因为文体的不同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而这些不同文体却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王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通过分体研究试图进一步解读王禹偁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3.
陈为兵 《天中学刊》2012,27(3):86-88
王禹偁是北宋初期"白体"诗派代表作家,但冠以主盟一词似有不妥。无论从当时文坛影响、科举考试还是师从关系来看,王禹偁在当时难当盟主之任。将王禹偁定位于宋代文学之开启人物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4.
宋初"白体"诗人普遍拙于用典,显示出"才贫学馁"局促。作为北宋文化复兴历程中的第一代诗人,王禹偁诗歌在使事用典方面显得丰富深广得多,体现了学养上的进步。但王禹偁用典总体显得单调,意蕴也并不深厚,未出"白体"范围。王禹偁贬谪后用典情况优于前期,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王禹偁,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因直言敢谏,屡遭贬谪,因此其诗歌创作也充满了游历色彩。尤其是被贬滁州之时,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年半时间,但王禹偁却创作出了大量的精美诗歌,既有对滁州琅琊山脉风光的讴歌赞美,也有对当地风土民情的记载,奠定了其在宋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本文中,笔者就对王禹偁滁州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特色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以期能够加深大家对王禹偁及其诗歌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禹偁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他信奉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积极入世,经世致用。儒家思想作用于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影响是深刻的,可以说,儒家思想和品格是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底色,它决定了王禹偁文化人格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7.
王禹偁谪居商州一年有余,这是他创作历程中最敏感、最辉煌的时期。在这里,他的人生体验、思想境界和创作实践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铸起他诗歌创作的里程碑。王禹偁的诗歌创作在宋初诗坛代表着主流,对宋诗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开启之功。  相似文献   

8.
有言在先 "托物寓意"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既然是"托物言志",就必然要采用象征手法展开联想,而类比往往是引起联想、运用象征手法的基础,这就必须做到"联想自然",应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  相似文献   

9.
王禹偁一生屡次被黜,所经之地甚多,他用独有的目光审视流寓之地的风物人情,使其贬谪诗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虽然这些诗不免带有迁客人生失意的个性化情感,但是,主观上却对当地某些景观进行了文学性再现,客观上又对这些景观实行了地域文化意义上的发掘。  相似文献   

10.
11.
晚唐五代艳冶浮靡的文风承接到宋代,致使宋初七十余年的文学始终都无法根除其气格赢弱的特点。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这种浮靡文风显然已不适于新时代的要求了。新的时代将树立一种怎样的文风,将形成一种怎样的时代特征,往往体现在这个时代初期文学家们对前代遗留文风的质疑和反拨中。作为北宋初期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家,王禹偁毫无疑问地承担起这个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王禹偁散文中所体现出的特点与宋代文学最终形成的特有的时代风格和审美追求,有着内在的暗合之处。在王禹偁的散文中体现出了现实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复归;主体意识与浪漫色彩的凸现;简约朴素行文风格与注重辞采、力戒浮华的艺术追求。这也是王禹偁对五代文风进行反拨和变革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12.
北宋初著名诗人王禹僻被贬到黄州后,思想出现了较大钓转变,具体表现为爱国、民本、隐逸、迷信等多种思想复杂并存。而其中的爱国泽民、隐逸旷达的精神内核对黄州谪官而言具有开启意义和代表性。王禹僻与后来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张耒共同构成了黄州独特的谪官文化的景观,而他也成为黄州谪官文化的开创者和典型代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14.
中学生在平时作文时 ,有时要借助对某一事物进行具体的描写 ,来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 ,像这样借物来写情的写法就是托物寓意。如初中阶段学习的《白杨礼赞》、《马说》、《荔枝蜜》、《陋室铭》和《爱莲说》等。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 ,初中生对这种写法的把握不太好 ,内容空洞 ,感情抒发勉强。这是缺乏写法指导的原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指导 :先从现实生活中寻“意”“意”从何来 ?“意”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所得到的感悟。“言为心声” ,像《马说》的作者韩愈是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求录用 ,没被采纳 ,所以有“伯乐不…  相似文献   

15.
王禹谪居商州一年有余 ,这是他创作历程中最敏感、最辉煌的时期。在这里 ,他的人生体验、思想境界和创作实践发生了质的飞跃 ,从而铸起他诗歌创作的里程碑。王禹的诗歌创作在宋初诗坛代表着主流 ,对宋诗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开启之功  相似文献   

16.
<正>借景抒情、托物寓意方式能够丰富作文内涵,丰富情感表达,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所提倡的写作技巧之一。因此,将此技巧深入语文教学中,对当代初中生写作能力锻炼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借景抒情、托物寓意的写作技巧通过对景物、事物进行仔细描写,根据其外在形  相似文献   

17.
《白杨》是一篇托物寓意,以物喻人的佳作。作普通过介绍白杨,赞颂白杨,以表白心声,寄托情思。内容含蓄而明了,意义深刻而易懂。教学时可从这样三方面着手。一、抓住环境渲染,衬托白杨高大形象。开篇绘景,渲染坏境。戈壁茫茫,浩翰无垠,三个“没有……”的排比句连珠炮似的把戈壁冷落萧条,荒芜人烟的景象顶了出来。风吹沙飞,天地朦胧,“浑黄一体”,好不令人毛骨悚然,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送友人》是一首典型的唐律.诗人的古体和歌行作品,往往纵横排宕,驰骋遐想,给人以天马行空,不可羁勒的感受,一到律诗又常常合乎轨范,臻于完善,无愧为大家手笔.譬如本篇托物寓意,即景抒情,比状贴切,吐属自然,实在是送别佳作.  相似文献   

19.
王禹偁《小畜集》收录的十三篇记体文,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在北宋初期文坛上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其记体文题材广泛,表现范围大,体现出了他重教化的教育思想、直躬行道的政治思想和传道明心的文学思想。在创作方式上,其以记“自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展现了士人的浩然之气、责任意识和吏隐观,刻画出了一幅北宋士人精神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20.
屈于身兮不屈其道——论王禹偁道势兼顾的双重文化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探讨王禹偁的文化人格.认为其文化人格具有双重性,即道势兼顾.在实践行为层面上,通过王禹(?)恋禄行为的分析,指出其道势兼顾的具体表现;在意识形态层面上,通过其政治意识二重性的探讨揭示其道势兼顾的双重文化人格的本质.在文化精神层面上,以其诗作为例,印证王禹(?)道势兼顾的文化人格.认为王禹(?)的文化人格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帝王权势异化共同积淀的合果.其积极从道的一面,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