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只有与实践和体验相结合,才能不断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客观评价各种德育活动,有效性偏低的原因,主要还是我们过多追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对学生这一活动主体的关注。面对开放、多元和动态的现代社会,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德育不能只停留在校内,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大德育"?笔者认为:一是德育内容的系统性.盲目的、随机的德育难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的,只有有了完整的内容,才能通过多种的形式进行教育.二是德育方法的全面性.德育诉诸于人们的"良心"和"道德信念"而"内得于己"、"外施于人"是德育方法的主要特点.德育的方法决不能仅有教育,它还有赖于熏陶、体验、实践等方法,德育的方法应该灵活多样.三是德育空间的全面覆盖性.德育应覆盖所有的教学活动、教育管理活动和后勤服务活动,要求学校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我国许多教育工作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经济或学术上的,它更与我们在道德和品质上的一些缺陷有关。如果我们从“课程理解的范式”去思考的话,德育至少应该成为早期教育课程对话的一个部分。也许幼儿间所有的活动都有其道德含义,也许幼儿园所有的课程都拥有一种道德本。然而,这些德育资源都需要教育去发现和整合,幼儿只有去体验、理解和实践后才能将德育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面临不同道德情境时做出及时合适的行为举措。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从学生掌握道理到转化为自觉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品德形成过程.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去追求和亲身体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当知识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德育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对学生的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把教育教学活动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或者实践体验过程中学习感悟,明辨是非,确立思想,达到趋于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做人的教育.这不仅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工程.实践证明,情感在德育过程中往往起着关键和核心的作用,它不仅是行为的动力,而且也是接受德育理论的土壤.如果我们在德育中只讲道理,不培养孩子的情感,道德信念就不能在他们心里开花结果.因此,必须注重情感教育,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验心灵的自由和生活的幸福,体验德育理论的真正价值,并实现由德育认知向信念形成和行为实践的转化,从而达到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活动式德育课程是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精心设计活动式德育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就是让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精神舒畅地面对语文,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亲历语文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创设情境,激活体验;置身活动,感受体验;阅读感悟,丰富体验",让孩子们身体力行,去亲历过程,才能更好地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德育活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或者片面强调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其各构成要素知、情、信、意、行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反复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运行、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通过开展体验型、研究型等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使大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和切身体验,实现社会道德基本要求的内化和主体道德意识外化这两大飞跃.在实践教学和德育活动中,必须重视情境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习领域.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个性与品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这与我们德育的出发点、归宿点不谋而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蕴涵深刻的品德资源,它给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树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观与科学的品德发展观,才能准确把握课程的件质,进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与德的有力碰撞,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品德魅力.  相似文献   

10.
德育的生活化要求学校德育应从受教育者的真实的学校教育生活出发并关注人现实生活的需要,关注人的精神生活,使主体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道德要求,进而内化为道德品质;德育的实践化是因为德育作为一种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教育活动,它不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认知领域,只有在对道德认知的基础上,转化为一定的道德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所以德育必须实现生活化、实践化。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德育工作,只是单纯的说教,其效果只是事倍功半.只有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以认知、体验和锻炼,才能得到事半功倍之效,从而使小学生从小就能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心态,沿着健康的人生道路发展,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12.
学生自己的言行不一致,对己和对人的要求不一致,校内和校外表现不一致等现象与德育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不无关系.教师要领悟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教材的特点,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主要源泉,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创造生活,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西方哲学家哈马斯说:“生活世界就是创造性活动的场所。”校内外生活是由学生构成的日常生活世界,充满是非、真假、美丑、善恶,但也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我们不能只在学生面前呈现好人好事,宣传真、善、美,而回避现实生活中诸多假、丑、恶现象。正如罗杰斯所说:“如果我们想要学生做自由和负责的人,我们就必须愿意让他们直面生活,面对难题。”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道德体验,并在体验中发展道德,才能形成完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应该致力于德育生活化的探索实践,让德育与生活融为一体,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生命关怀"德育观,为新时期职校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生命关怀"的德育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形成了职校德育新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以培育"生命成长"为目标的德育活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作为其有力的支撑,其中德育文化的建设已成为"生命关怀"德育的关节点.只有让"生命关怀"的价值观在德育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使职校的德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正>"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灵魂,只有让学生进入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孩子们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去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同时也提升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这形形色色的实践活动又是对学科课程之"先天不足"的弥补,架起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学生学习活动与实践体验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于兰 《华章》2010,(15)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非学科性课程.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研究他们所思所想,才能使学生获得对生活、自然、社会的整体认知.  相似文献   

17.
一、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角色转换实践活动例如我们在学习九年级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课文时,利用身边的人和事,合理开发德育资源,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一些不能的角色的情感体验,达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目的.学习法律常识时,组织学生去法庭旁听;学习交通法规时,联系交警部门,利用休息日让学生体验"我是交警",在红绿灯下协助交警切实感受交警一天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在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使知识结构得到扩充和改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发挥群体智慧,让所有学生通过探究而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具备特有的人文价值,这为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了可能,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也为渗透德育提供了体验的载体。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充分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价值,挖掘其德育内涵,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活动中伺机渗透德育,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品德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20.
迟桂军 《山东教育》2000,(29):22-22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事业,要高标准地完成这一事业,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活动中增加道德的体验,体验高尚,体验成功,体验道德是非。当学生的体验升华为一种道德愉悦时,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才能变成学生的道德渴求、道德需要,进而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政治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通过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条件,为学生的体验创造机会,来达到这种教育教学效果。如初二法律常识课的教学,我们不再采取原来的背概念、背条文、理论分析式的教学法,而是将知识教学与亲身体验、实践活动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