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宏观法的电泳实验是观察溶胶与不含胶粒的导电液体的界面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它适用于高分散的溶胶如As2S3和Fe2O3溶胶或过浓的溶胶,适用于那些不易观察个别胶粒运动的溶胶。用宏观法做电泳实验可以判断胶粒带何种电荷,可以测定胶粒的电泳的速度,计算胶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电位差,该电位差用ζ表示。ζ数值越小溶胶就越容易发生聚沉现象。本文叙述用Fe(OH)3溶胶的宏观法的电泳实验来说明做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在玻璃U形管的下面放入棕红色的Fe(OH)3溶胶(见图1),然后在其上放入无色的稀盐酸溶液,并使溶胶与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在U形…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胶体电泳的实验,我们采用了下述方法,效果较好,且实验操作简便,一般中学都可以做好。操作方法及步骤: 一、Fe(OH)_3溶胶的制备在烧杯中加入蒸馏水50ml,加热至沸。在不断搅拌中缓缓滴入饱和FeCl_3溶液6滴左右,继续煮沸,待溶液呈红棕色(澄清、透明)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即得到Fe(OH),溶胶。为了增加Fe(OH),溶胶的密度,可在溶胶中加入2克蔗糖。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胶体微粒的电泳实验操作简便而现象明显?采用磁化水配制溶胶!笔者对AgI溶胶和Fe(OH)_3溶胶都作了试验:14伏直流电,AgI溶胶通电二分钟做成电泳实验,Fe(OH)_3溶胶通电五分钟做成电泳实验。效果相当好。  相似文献   

4.
实验介绍:演示实验“电泳现象”是在一个U形管内盛有红褐色的Fe(OH)_3胶体,从U形管的两端管口各插入一根电极,然后接通直流电,通过观察阴极和阳极附近颜色的不同变化来说明胶体的带电性质。本实验关键是控制好Fe(OH)_3胶体的制备和渗析以及胶体与电解质溶液的加入等的操作。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实验4-10],在制备 Fe(OH)_2的过程中出现的灰绿色物质究竟是什么,历来都存在争议。典型的看法有如下两种:一是认为灰绿色是 Fe(OH)_2的白色与 Fe(OH),的红褐色混合所呈现出的过渡色;二是认为该物质是"Fe(OH)_2·2Fe(OH)_3或 Fe_3(OH)_8或 FeO·Fe_2O_3·4H_2O 的混合型氢氧化物或混  相似文献   

6.
Fe(O11)_3溶胶以其制备简便,颜色鲜艳,实验现象清晰、显明等特点,常为胶体实验所首选,实验室常规制备Fe(O11)_3胶体的方法是:将FeCl_3浓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不断加热煮沸至红棕色,使FeCl_3彻底水解的方法制备。这样制备Fe(OH)_3溶胶的缺点是往往因FeCl_3浓度过大或过小,滴加的速度过快,或煮沸时间过短等原因,而使FeCl_3水  相似文献   

7.
一、电泳现象胶体微粒是带电的,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肢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向电性相反的电极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电泳。可供电泳现象这个实验的胶体甚多,如 Fe(OH)_3胶体、As_2S_3胶体、Sb_2S_3肢体等。但有的胶体,如 Fe(OH)_3胶体,实验现象不甚明显,费时甚多;有的胶体,如 As_2S_3胶体、Sb_2S_3胶体,实验效果很好,但一般中学又缺乏药品,难于普及。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医用龙胆紫(盐基青莲)和曙红(即四溴萤光黄,是红墨水的主要成分)是很理想的实验胶体。它们具有如下结构: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秸秆活性炭、聚乙烯醇(PVA)和九水合硝酸铁为原料,成功制备了活性炭负载氢氧化铁复合吸附材料(活性炭负载(Fe(OH)_3),以XRD、SEM等表征手段对所得材料的形貌、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及低温煅烧,纳米级Fe(OH)_3粒子均匀分散在活性炭表面,而Fe(OH)_3的随负载量是影响复合吸附剂的重要影响因素。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Fe(OH)3复合吸附剂对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Fe(OH)_3的最佳负载量为5.6%,其最高吸附量可达5.56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式,且复合吸附剂对磷元素的吸附为优惠型吸附。  相似文献   

9.
Fe(OH)3胶体电泳是高中化学中关于胶体性质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因为不易成功且需要的时间长而成为难点实验,那么,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快速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本着实验改进力求简单、快捷、现象明显、安全可靠的原则,笔者反复试验,改进后的实验成功率高。Fe(OH)3胶体电泳实验成败的的关键是:要保证有清晰界面出现。这就要求将电极与胶体分开,避免因电极极化、电解现象影响胶体溶液的平静状态,造成界面模糊不清甚至使胶体发生凝结作用,导致实验失败。该实验将铜丝电极放在电极玻璃管中,用加有KNO3的琼脂凝胶作为导电介质,将电极与胶体分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化学第二册《铁》这一章有由FeSO_4→Fe(OH)_2→Fe(OH)_3的演示实验,如果按照教材中的要求去做时,存在下列问题: 1.制备Fe(OH)_2时,很难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2.在短时间内也很难看到灰绿色变成红褐  相似文献   

11.
Fe(OH)3溶胶电泳是高校很重要的一个物理化学实验,但是这个实验时间较长,而且实验过程中有很多因素易导致实验失败。文章对Fe(OH)3溶胶电泳实验的实践研究,分别从如何安排实验步骤及实验细节等诸多方面入手,提出很多可以缩短试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实验时尽快完成,在最短时间里获得更大的实验收获,认识到实验改进的获益,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可能不止一个) 1一在有固体Ca(OH)2存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溶解平衡: C。(OH):‘=二C二2令 ZOH一,欲使C.(OH):固体减少,可采取的措施_ .。加入固体C。Cl:,b.加入N。OH溶液,C。加入热摘水,d。加热,e。加入盐酸。 名。F。(OH),胶粒带有正电荷是因为_ a.在电场作用下F。(OH),胶粒能向阴极移动,b.F。’‘带正电荷,c.F。(OH)3带负电荷吸引阳离于,d.F。(OH):胶粒吸附阳离子。 3.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_ a、胶体箱粒带电,b.产生了丁达而现象,c.胶粒作布朗运动,d.胶粒不能穿过半透腹,c.分傲质徽粒的直径…  相似文献   

13.
实验介绍:演示实验"电泳现象"是在一个U形管内盛有红褐色的Fe(OH)3胶体,从U形管的两端管口各插入一根电极,然后接通直流电,通过观察阴极和阳极附近颜色的不同变化来说明胶体的带电性质.本实验关键是控制好Fe(OH)3胶体的制备和渗析以及胶体与电解质溶液的加入等的操作.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控制好以下方面的操作,本实验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物理化学电泳实验中所用Fe(OH)3溶胶的制备、纯化胶体的半透膜的火棉胶的配方、半透膜的制备方法、渗析纯化胶体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保电泳实验现象明显,教师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关键要素: 1 Fe(0H)3胶体的制备 在制备Fe(OH)3胶体溶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1 FeCl3溶液一定是用蒸馏水配制的饱和溶液,而且所用的FeCl3溶液的PH值应调至2.5-3之间.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化学第三册〔实验1—2〕,要求观察到的现象是:1、生成白色不溶于水的絮状物Fe(OH)_2,2、Fe(OH)_2在潮湿的空气中迅速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_3。按课本做法,现象不太明显,特别是看不到白色Fe(OH)_2,笔者将强碱NaOH改为氨水,现象较为明显。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装置和电极制作:装置如图所示。电极采用1.5mm铜漆包线,打去两端漆膜,绕成蚊香盘状,另一端穿过橡皮塞即可。二、溶液的配制:1.Fe(OH)_3肢体溶液的配制:在已煮沸的lOOml蒸馏  相似文献   

18.
对影响胶体电泳速度的几个原因及在实验电泳室的基础上做好Fe(OH)3溶胶电泳实验的最佳实验方案进行了研究,以便从本质上认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的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Fe(OH)3胶体渗析半透膜的制备,主要从半透膜的层数和加入尿素的质量2个方面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尿素的质量为2g,用两层的半透膜进行渗析时得到的Fe(OH)3胶体电泳实验现象最佳。  相似文献   

20.
以中学实验条件为前提,运用正交设计试验法探讨了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FeCl3溶液浓度为15%,胶体制备时加尿素,并陈化4天,渗析1天,电泳时电极间距3.5cm,电压24V,5分钟界面可移动1.7cm且界面清晰,完全适合中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