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功理 先天太极拳来自先天无极大道。本门认为,万功源道,万法归无。道是世界的本源,是无极(O),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五行,然后组成了世界宇宙之万物。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也体现了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五行。本门功法名  相似文献   

2.
复兴 《精武》2007,(2):I0001-I0001
桩功是太极拳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功法之一,为历代拳家所重视,故有“入门须站三年桩,百练不如一站”之说。武林中每一门派都有结合本派拳术特点的桩功,通过练习来添补套路中的不足,增长功力,培养意志。传统的陈氏太极拳也不例外,它的桩功有动、静二种,真正做到动由静生、动静互根,静桩如无极桩、浑  相似文献   

3.
杨春  肖英 《武当》2008,(9):20-21
太极拳原属道家神圣修炼中的功法,而后被民间所传承,随着岁月流逝变换,太极拳传承已渐失道家传真的修炼内涵,人们对张三丰经、法日渐忽略和漠视,往往修与炼概念混淆不清,甚至一些太极名家也把炼混同于修,认为太极拳就是太极拳修炼的全部。其实不然,严格地说,太极所有功法都不能称之为修,其中包括站(桩功)坐(静功)卧(睡功)用(攻守护道之法)以及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内外五行之练法。无论是内炼或者是外操,无论行功盘架划分多少层次,本身不具有修持的内涵,都属于以武事修身,改变后天身体状况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在世界舞台上也越来越受人关注。与此同时,由太极拳衍生而来的入门功法也是层出不穷。但是,太极拳的入门功法并不能随意编创,需要一个标准对其约束,力求使功法具备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等。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太极拳拳理、技法特征为理论立足点,为太极拳入门功法制定了较为妥善的标准,为太极拳入门功法的编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冯志强 《精武》2006,(8):14-16
丹田混元气是先天之气,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内家拳术之根本。如果不练好先天的丹田混元气,单凭后天之气和体力,是不可能真正练好太极拳的。太极混元内功是修炼太极内气、培养太极内劲、增强太极内功的功法,既是练好太极拳的入门基础功法,也是使  相似文献   

6.
吊裆功     
周颂南 《武当》2009,(2):48
吊裆功系武当内家功的一种,亦属铁布衫范畴。它充分体现了“内炼一口气.百病不缠身”之精义。对于补肾壮阳、强健身体和竞技搏击等方面都有显著功效。这种功法要求把意念导引、势子导引和呼吸导引.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对治疗遗精、阳痿、早泄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武式太极拳桩功,是提高太极功夫必修之功法,分为定步站桩与活步桩功两种。定站桩是利用静态方式来修炼,站桩是静中求动,以静求整,以静培势,以静易身。站桩是静态的知己功夫,而活步桩功是利用静态桩功所练出的自身坚韧的支撑力及静态浑圆力,融入动态桩功的练习。活步桩功是以太极拳十三条身法(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裹裆、护肫、腾挪、闪战、气沉丹田、尾闾正中、虚实分清)为基准,五行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及多种劲道变化随势而生。,  相似文献   

8.
武当养生功     
上官少侠 《武当》2007,(9):48-48
本功法具有独特的养生长寿之功效,民间称为南功,是一种速成,自然,专炼内气的武当内功。该功法动静兼备,炼修并重,招式精简,易学易练,得气快,安全可靠无偏差,百日即可功成,速通周天,  相似文献   

9.
通过太极拳浑圆桩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得出结论:太极拳浑圆桩有着自然合理的功法站式。从人体解剖学分析:全身放松、开胯、圆裆、敛臀、提肛、收会阴,构成了关节虚虚相对,节节贯穿的合理功法站式。从力学角度分析:开胯圆裆,构成了稳定的弧形支撑面;顶头悬使身体重心落在支撑面的中心上,使身体转换灵活;而内外三合、三尖相照,使身体保持很好的浑圆状力学结构,对畅通气血,祛病强身具有较强的效果。从而为太极拳成为全球各民族人民最理想的健身手段,提供了合理的科学的动作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冯志强 《精武》2006,(10):41-43
八、单腿提降功单腿提降功是修炼单腿轮换提气降气通经络的功法。【动作】外下内上,轮换提降自无极始,两手先顺左腿外侧向下俯伸,再沿左腿内侧向上提收,然后转顺右腿外侧向下俯伸,再沿右腿内侧向上提收。如此周而复始,左右腿轮换提降9次(图46~图53)。  相似文献   

11.
孙建国 《武当》2014,(9):23-23
太极十三桩功是太极拳古朴的练功形式,是太极拳的母拳,也是武李氏太极拳(即武氏太极拳李锦藩先生支系)的根基和玄关。武氏太极拳有160多年的历史,但太极十三桩功却传承久远,横跨数代,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太极十三桩功是以道家全真派理论为基础,按照人体任督二脉和十二条经络走向,结合拳术起承开合、站立行走的姿态而创编的一套性命双修的功法。太极十三桩功的名称分别为无极式桩、举式桩、承式桩、走式桩、下式桩、按式桩、挑式桩、起式桩、式桩、展式桩、开式桩、  相似文献   

12.
任赵恩 《武当》2000,(12):10-12
太上元始无极大道功(简称太上无极功),是集道家修真养性之大成的传统正宗功法。笔者十年前受之于师尊华玄子,经师尊多年的辛勤培养及笔者矢志不渝的秘修,终于领悟到了太上无极功之功理、功法及道术诸多方面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领悟到了修真之不易。那必须是在明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常识三讲”,是针对初学太极拳的同志讲的,这些内容也都是几年来初学太极拳的同志经常提出的问题。太极拳涉及的方面比较丰富多采,初学的同志比较难以掌握。三讲容内是分为三个部分讲述了太极拳的入门常识。第一讲“太极拳基本要领”,逐句解释了“贯顶拔背,涵胸调档,坐髋塌腰,收臀撑裆,沉肩坠肘,气宜鼓荡”。第二讲“太极拳运动中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第三讲“太极拳运动中的几个特点”,主要谈了太极拳运动中的平衡性,协调性及落点。以上三讲,仅作为太极拳入门常识,供初学太极拳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长林  张顺林  林泉宝 《武当》2006,(11):52-53
赵堡太极拳名师,河南济源五龙口人李宗有先生(1916—1997),是赵堡太极拳陈清平高徒李作智一支的传人之一。先生一生与赵堡太极结缘,是传奇的一生。他留下的拳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赵堡太极拳的面貌,他留下的拳架与功法,是目前较为完整的一部,有大架、小架、发功架三套架子,两仪九功、四象八法、二十四捶、七十二擒拿手、三百六十单元手、拳艺八法等等十余种之多。今天,每当我们读到这些拳谱和功法时,他的一生就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教学的五先五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太极拳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笔者在教学的方法步骤上进行了钻研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先功法后套路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 ,不少教师只注重套路教学 ,而忽视了太极功法的训练 ,结果造成学生在练习中出现步子不稳 ,身子不正 ,动作松软无力 ,或者僵硬死板 ,达不到太极拳健身的效果。我们知道太极拳是一种刚柔相济 ,内外兼修的内功拳法。因此在初步传授时 ,要先进行功法练习 ,而后进行套路练习。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太极桩功、开合桩功、升降桩功、虚实桩功等 ,通过各种桩功练习 ,可以提高太极拳专项素质 ,端正身体姿势 ,沉稳重心 ,为学生掌…  相似文献   

16.
刘力 《武当》2003,(11):22-23
《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元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易经·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宇宙观来分析,即是说:天地宇宙原为混沌一气的“无极”状态,发展为后来阴阳分离(上天下地)的“两仪”状态。进而又孕育出以人为代表的千万事物即大千世界。在这个生化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陈理胜 《武当》2012,(3):6-9
武当五行养生功是众多武当修炼功法中的一种,仅在武当山道门内秘传。功法分为静功和动功。静功中有站功、坐功和睡功的练法,动功中有龟、蛇、虎、龙、鹤五形的练法。武当养生功的动功是以道家内丹功夫为基础,经过筑基炼气,元气生发,有了内功基础后,对五种形象的动物,象其形,取其意,以自然界珍禽灵兽中的生命规律,服务于自身修炼,达到练骨、练形、练筋、练精、炼气、炼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登信 《武当》2005,(3):4-6
本刊于2004年11期刊登了《邯郸太极又一家》一文,报道了我社近两年来的挖整重点--顾式太极拳,并介绍了它的源流及风格特点。文章刊登后,受到读者热忱欢迎。为了满足大家进一步的渴求,今特辟版面连续介绍顾式太极拳功理功法,以飨读者。顾式太极拳功法计有七节108式,加上起式和收式,共有110式,该拳式式相扣,内涵缜密,结构紧凑,一气贯通。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十、乾坤开合功 乾坤开合功是修炼丹田混元气与天地混元气共同鼓荡的功法。在鼓荡中逐渐做到五心归元。本功法分天开地合与地开天合两个层次修炼。 动作: 1.天开地合 ①交叉抱腹:由无极式双手左前右后交叉抱于丹田前,然后指尖向下自然下垂于体前(图42)。 ②上分开天:接上动,双手上抬并逐渐外分,重心亦随之微微上升至最高时,双手开至最大(图43)。 ③下松合地:上动不停,双手缓缓下松内合,掌心逐渐相对而合,身体亦随之微微下沉,双手对合于裆前(图44)。如此反复18次接下式。 2.逆行前进动作为地开天合(图45、46)。反复18  相似文献   

20.
舒佑辉 《武当》2011,(2):13-15
健康长寿,是当今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研究的永恒课题。太极拳是实现这一美好目标的最佳养生术之一。怎样修炼太极拳才能求得其最佳的养生功效呢?一、动静有常,阴阳和合:"从阴阳则生"。中华民族从古传承至今的太极拳,是静动相兼的气功,又叫行功。行,即运动变化;功,即内炼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