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洁 《云南教育》2001,(9):35-36
在课堂上,常见此现象:老师提出问题,多数学生既不看书,也不思考,总等着“好学生”回答,一次我试点了几个从不回答问题的同学,大部分回答不出来,而在和学生的课外交往中,我却发现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谈得头头是道,甚至比我懂得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呢?  相似文献   

2.
黄梦露 《现代教学》2013,(12):47-47
一天,我端着语文课本走上讲台,发现学生们的表情看上去怪怪的,目光纷纷停留在我身后。回头一看才发现在黑板的一角,写着五六个学生的名字。我问:“是谁写的?"。一个学生回答说:“是数学老师写上去的。”“好了,我知道了。”我猜到了端倪,于是轻描淡写地回答,希望学生别说下去。谁知,一旁还是有其他学生忍不住说了出来:“他们成绩不好,所以数学老师就把他们名字写在那里,以示警告!”一下子,我的心被刺痛了。我看了看那几个学生,他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头埋得很深。此刻,黑板上那些白色的字,白得刺眼,更让人心寒。  相似文献   

3.
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1.在课堂上,常见此现象:老师提出问题,多数学生既不看书,也不思考,总等着“好学生”回答。一次,我试点了几个从不回答问题的同学,大部分回答不出来。而在和学生的课外交往中,我却发现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谈得头头是道,甚至比我懂得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呢?2.学生回答问题时,很少谈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学给课文分段,通常都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举手。当举手的同学回答之后,我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可是在批阅学生的预习本时,我发现同学各有不同的分法,而在课…  相似文献   

4.
曾在不同时期间过几个在校大学生同样的问题:“你希望语文老师怎样教语文?”回答几乎一致:“让我热爱(喜欢)语文!”听完他们的回答,我在想:难道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合理的要求我们都没有满足学生吗?为此,我观察过,反省过,探索过。当然,我看过许多名师的课.学生的表现足以表明他们热爱着语文。就在最近,我就看到了这么一篇课堂实录——和学生一起享受语文的语文课——盛新凤老师执教的《如梦令》。  相似文献   

5.
怎样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我常常从下面几点入手。1.审题弄清楚问题的要求,才有可能准确地回答问题。课堂上,学生之所以会答非所问,主要是还没有真正搞明白究竟“问的什么”,就急忙去作回答,因而答不到点子上。所以我提问时,常常不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本身,而先引导他们认真地审题,搞清问题属于哪种类型,提问的范围、重点是什么,等等,特别要求他们注意把握题目的关键词语。我常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辨析问题。例如,教《荔枝蜜》一课,我问学生该课“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有何好处”,开始学生并未明确问题的要求,试图以多取胜。这时,我就让他们考虑这一提问和“《荔枝蜜》如何运用借物抒情写法”这个问题有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堂精心准备的英语课课 一开始,我和学生们共同唱歌曲“Hot Cross,buns”。我和他们一起打着手势,唱着歌,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轻松、活泼的英语氛围。一曲终了,我微笑着说:“请仔细听Chant,然后回答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学生问“老师好”时,老师都是怎样回答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部分学生,他们的回答令人震撼和深思,同时也在意料之中。学生甲:“老师冲我点点头,可能是老师太忙了,没有顾得上回答。”学生乙:“老师一点表情也没有,从我面前匆匆走过。这很伤我的自尊心,从此不再问这个老师好了。”学生丙:“‘你的成绩那么差,老师  相似文献   

8.
<正>有些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在我执教的七年里,总是发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之后,学生们都会争着抢着举手回答,但如果有同学问到他们答案时,他们却不想多说一句。而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是答错了就是支支吾吾地回答不完整。没有被叫到的学生更是"变本加厉"地去抢着回答。小孩子们可能误认为,只有他们的答案得到老师的认可才有存在的价值。那些孩子只愿意跟老师分享,不愿跟其他同学分享。殊不知,同学间分享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可是,正是我们塑造了这样的文化。我们喜欢热  相似文献   

9.
陈涛 《贵州教育》2011,(15):35-38
纵观目前的课堂,有的教师为了"节约"时间,滔滔不绝地讲着,学生"若有所思"的听着,偶尔被提问才能说上几句;有的老师最喜欢听到学生回答"我没问题了"、"我都会了","掩耳盗铃"的认为学生没有问题了就说明自己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有的课堂被"权威学生"统治着,这些学生发言积极、回答正确率高。但他们无形地剥夺了其他学生深入思考和...  相似文献   

10.
秦苏 《教书育人》2006,(8):10-11
“初一学生抢着答,初二学生催着答,初三学生逼着答。”这便是当前课堂发言状况的真实写照。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年级越高,举手回答的学生越少,到了初三和高中几乎没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会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逆反心理。如何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主动地举起手,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领导和教师达成共识:在课堂里,学生享有一定的权利。首先,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不必过多指责。其次,学生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即有选择回答教师提问的权利,对干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不回答。再次,学生应该有评价权。以往学生回答问题是由教师进行评价,而作为学生是没有评价权利的,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亟待改变。基于以上的认识,教师采取了多种有效的课堂改革举措,“淡化举手形式,鼓励自由发言”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曾经在课堂上问了初一学生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幸福吗?令我意外的是回答“不幸福”的声音绝对压倒了寥寥的“幸福”声。我知道初一的学生还是孩子,他们的回答是遵从内心的。他们活在条件优越的当下。为什么会没有幸福感呢?  相似文献   

12.
王东莉 《家庭教育》2011,(11):36-37
某校初三班在一次班会上讨论理想的问题。老师问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不少学生回答“不知道、不清楚”,还有的学生干脆回答:“赚大钱、当大官。”一名男生回答说:“我的理想就是考上重点中学。反正我现在读书也是为了我爸妈,他们让我上重点我就争取上呗!”这样的回答不禁让老师、家长担忧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相似文献   

13.
朱丽华 《广西教育》2013,(37):8-8,16
在听课或上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把小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出现这种变化,除了学生年龄增长带来的害羞心理因素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笔者对此展开了调查,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你平时爱举手发言吗?如果不爱,原因是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举手?从反馈的情况看,高年级学生把举手当成一种负担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会,而是因为害怕。  相似文献   

14.
启发和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问题,而且也是教育思想的反映,科学的提问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怎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我常常从下面几点入手。 1.正确审题。弄清楚问题的要求,才有可能准确地回答问题。课堂上,学生之所以会答辩所问,主要是还没有真正搞明白究竟“问的什么”,就急忙去作回答,因而答不到点子上。所以我提问时,常常不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本身,而先引导他们认真地审题,搞清问题属于哪种类型,提问的范围,重点是什么等等,特别要求他们把握题目的关键词语。我常用比较  相似文献   

15.
遐思录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师就是课堂上的操曲者,学生就是课堂上的观剑者。 任何一部作品本身,都不仅回答着“我在写什么?”而且,也在回答着“我是怎样写的”问题。作品实质上是写作理论的形象化。 任何一个教师本身,也都不仅回答着“我在教什么?”而且,也在回答着“我是怎样教”的问题。讲课实质上是教学理论的形象化。 同时,还应诱导学生善于提问自己:“我在听什么”?同时还应回答:“我是怎样听的”问题。 处理好上述两种关系,在教与学上就会建立起把知识化为能力的桥梁。这样,  相似文献   

16.
教学《蛇与庄稼》课文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猫头鹰也是捕捉田鼠的能手,老农为什么不用猫头鹰捕捉田鼠,而要用蛇呢?”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好,但我一时又无法正确回答。还是学生替我解了围,他们的回答归纳起来是这样:猫头鹰是捕捉田鼠的能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一个老师和他的学生躺在大树下,他们的旁边有一大片草地。忽然,学生问老师一个问题。学生问:“老师,我想请教,如何才能找到知己?你能告诉我吗?”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回答,“嗯,这是个既简单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困惑地说:“是吗?”老师说:“看,那边有一大片绿草地,请你径直走过那片绿地,在路上,你给我找一棵葱翠的青草来,但不要在回头时找,记住只要一棵。”学生回答:“好的,我马上回来。”然后他就走向草地。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回来了。老师问:“我怎么没看见你拿着青草?”学生回答:“在我经过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些很美的青草,不过…  相似文献   

18.
张荣锁 《师道》2008,(3):9-11
誓言一:不讽刺学生 讽刺学生的第一个原因是学生学习差。我们把这部分学生叫做“差生”。每当他们上课回答不出被认为连白痴都可以回答上来的问题时,每当他们不能完成作业时,每当他们考试成绩较差时,我们的让学生无法反抗又无言以对的讽刺就开始了。上学期,我就对一个经常考试考得很差的学生做过这样的蠢事,我发誓新学期将改掉这一恶习。  相似文献   

19.
我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访问,希望听一堂中学的科学教育公开课。接待人员安排了一名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上课,在课堂上,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可是美国客人们却没有表情。当接待者请他们谈谈观感时,他们反问:“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三、让反馈更加有效如果你问学生——不论是能力高的学生还是能力低的学生——如何才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要是他们认真地对待你的问题并诚实地回答,我打赌绝大多数人的回答就像这句话总结的:“给我更多、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高质量反馈,来帮助我学习并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