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世人眼里,阮籍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有说其狂放,有说其苦闷。他在日常行为上狂狷任诞、放荡不羁,在政治方面却立身谨慎、口吵臧否。他有着强烈的济世之志,却又消极退避、沉醉酒乡,还不得不选择与司马氏集团的特殊合作关系。阮籍留给后世有《咏怀诗》八十二首,在他言为心声的诗文里。我们可以解读出阮籍的矛盾心态和复杂人格的形成及原因。  相似文献   

2.
魏晋名士的人格心态不但有其光明、正确的一面,而且也有阴暗、扭曲的一面.对其阴暗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人们更客观、更科学地认识魏晋名士.  相似文献   

3.
刘因并非从一开始即有志于做一个“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隐士。对于他来说,元代非可为之世,经过短暂的初仕,他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东西,从而放弃了此前关于“世无不可为,人无不可致”的观点,人格自尊和文化尊道构成了他复杂心态的两个不可缺一的支撑点,也是他尽管对官场失望。却没有像同时期其他文人那样背离传统、混迹世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杨颖 《新读写》2009,(9):44-44
曾熟背过郑板桥的诗,却_直没关注过他老人家的书法。若不经材料提醒,第一眼真看不出什么优处,但仔细端详,他的笔锋起承转合之处,都别有韵味,时有隶书的敦厚典雅,时有行楷的清秀灵逸,看似平凡无奇的个体,却挥洒了一幅错落有致的整体画卷,不禁拍案叫奇。“板桥体”独具一格,真不是徒有虚名。  相似文献   

5.
王芳 《现代教育》2011,(Z2):115-116
在古代文坛上有一位大师级的文学家,其人格堪称典范,他就是苏东坡。在他苦难多舛的人生历程中,他不懈地完善着自我人格,在我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地标扬着他旷世无双、豪纵奔放的创作风格。曾经,在黄州,他与友人夜游赤壁,在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余,领悟到大自然的无限,"是造物者之无尽藏",并进一步了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  相似文献   

6.
文化心态是文化主体所具有的对本族群文化的心理认同状态。文章以黔中屯堡文化为例论述文化心态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认为自尊与自信的文化心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自卑的文化心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阻力。  相似文献   

7.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具有塑造人的巨大力量。人格作为人的基本内核。与文化有着一定的内在机制。本文从“人是文化的生物”、“文化对人的设计功能”、“人格的文化差异”三方面探讨了文化与人格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礼仪文化与人格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 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国家的现代化 ,必须有公民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完善的人格为基础。人格直接地受文化的影响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能从四个方面来达到对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文化界定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我们对其认识和理解应具体地结合相关文化背景,关注其独特、差异性。中国人对人格概念的理解基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伦理以及个体信仰和道德追求;中国人的人格特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以诸如"仁"、"自然"、"因缘"为代表的儒释道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文字建构与心态文化——中西语言文化透视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从文字的发生、发展、演变,可以反映出其创造者相应的心态文化进程。现今世界流行的两种文字,一种是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文字,一种是以发音为主导的拼音文字,均是两种不同文化的观照和体现。前者表现为心态思维上的形象性、封闭性和目的意向性;而后者则表现为抽象性、开放性和过程意向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亘古黄河孕育而成的黄河文化,鲜明地折射出黄河人所特有的文化心态。即安土重迁的浓浓乡情,克己自抑的集体意识,偏激、狭隘的自卑心态及全身远祸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2.
盛唐时,日本使者及留学生来中国访问、做官和学习蔚然成风,并且在和唐代文人的交往中结下了很深的友谊。从送别日本友人的诗歌中,可以看出盛唐中国文人对日本、日本使者的特殊感情及其这份感情背后蕴涵的深层文化心理。其表现在:一方面,盛唐诗人“居海内之尊,处域中之大”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其对日本友人的尊重和美好的愿望,折射出开放帝国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气概。  相似文献   

13.
在王维“十不存一”的四百多首诗中,就有百余篇山水诗和田园诗,它标志着自陶渊明、谢灵运以来,文人揭示和表现自然美的重大突破。但如何看待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在历代诗评中,有些观点并不合理.据《旧唐书》本传载,王维晚年“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白、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加之他母亲“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请施庄为寺表》),他自己也师事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他的集子中也有一些讲论佛理的诗篇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等。这便形成了一种误会,似乎王维的诗歌即是佛理的诗化和图解,即使是山水田园诗也无处不暗藏着佛理和禅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人格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述评“文化与人格”研宄的历史演变为起点。从三个水平探讨了这一领域当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人格五因素模型(FFM)是联结文化与人格的概念框架;对FFM以及人格测量方法的进一步探讨。用宽阔的理论整合实证研宄。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翻译方法,今天我们在翻译自己的文化时,不能失去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我们应该有良好的心态,尽可能真实地介绍自己独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法、与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传统武术文化中有利于健全人格培养的相关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归纳、分析,认为传统武术在传授武术技术的过程中较为重视以伦理型文化为主的道德人格塑造,为促进武术文化全球化发展、帮助广大习武者更快地适应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必须充分挖掘武术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对习武者的健全人格塑造与培养。  相似文献   

17.
文学艺术与时代以及特定时代的社会政治文化特质密切相关;但同时也应看到,文艺家的人格心态与文学艺术创作的内在关系——特别是一代作家艺术家所特有的人格心态,对一个时代的艺术有着更为内在的深刻影响。文艺家选择艺术,同时,艺术也在选择文艺家。历来与艺术真正结缘的,往往是那些拥有良好人格心态的文艺家。  相似文献   

18.
19.
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单元体,独具特色的多元性、高雅性、可控性、群体性的班级文化建设成为了一股生生不息、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尤其是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表现得十分充分。基于此,要强化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想方设法拓广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辐射区域,集聚心理人格、道德人格、法律人格协调一致的正能量,以达到在内因、外因的和谐作用下,加速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人格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秀莲 《教育研究》2006,27(12):79-83,96
以文化学的视角审视,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样态,其实质是一种文化人格,即个体在接受特定文化熏陶时,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内化及个体社会化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文化与人格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初叶,90年代后,文化与人格研究领域呈现出多层面、跨学科的研究态势,跨文化层面、文化间层面和文化内层面上的人格研究同时进行,并均有突破性进展。文化与人性的关系、人格结构的普遍性、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的机制、跨文化的普遍性人格特质、文化间的差异与典型人格的关系等问题成为这一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