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在不算长的小说创作生涯中(1921——1935)共写了47篇小说(据浙江文世出版社92年版《郁达夫全集》)。在这47篇小说中,写妓女的就有《沉沦》、《茫茫夜》及其姊妹篇《秋柳》、《寒宵》、《街灯》、《清冷的午后》和《祈愿》。《怀乡病者》中的少女虽未点明是妓女还是当垆女,但从她在酒馆里与质夫喝酒、跳进质夫怀里解开自己衣服的举动来看,当是一身而二任的。《孤独》是郁达夫唯一的剧作(名为剧作实际上跟他的小说差不多)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在不算长的小说创作生涯中(1921—1935)共写了47篇小说(据浙江文世出版社92年版《郁达夫全集》)。在这47篇小说中,写妓女的就有《沉沦》、《茫茫夜》及其姊妹篇《秋柳》、《寒育》、《街灯》、《清冷的午后》和《祈愿》。《怀乡病者》中的少女虽未点明是妓女还是当护女,但从她在酒馆里与质夫喝酒、跳进质夫怀里解开自己衣服的举动来看,当是一身而二任的。《孤独》是郁达夫唯一的剧作(名为剧作实际上跟他的小说差不多)也以名妓李芳人为主人公。这样,妓女题材在他的小说中占了6分之1以上。这至少说明郁达夫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在新文学运动的头十年中,他曾以深刻地表现“五四”以后部分现代青年的苦闷而独树一帜,赢得了广大的读者。《春风沉醉的晚上》在他这一时期的小说中,占有一种特殊的地位。这不仅是由于作者本人对它十分重视,而且在于这篇小说与他过去的小说既有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显示了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迈出的新的一步,标志着他的创作的一个新的健康方向,在他的创作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之前,他的作品,主要是抒写了当时的小资产阶级青年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痛苦和不满。他的处女作《沉沦》各篇,贯穿着由于祖国的贫弱而产生的悲哀和寻找精神寄托、追求爱情而不得的苦闷。1922年回国以后的作品,如《茫茫夜》、《茑萝行》等,又在这种苦闷之中,加进了失业,生活无着的忧伤。但是,基本上都是小资产阶  相似文献   

4.
A郁达夫小说的最明显特色在于主观性,因而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是代表了或一定程度地代表了 作者本人,这与前面论述的题材的“自传”性和主题的“自我表现意识”是一致的。 这些人物,一类是以“我”的第一人称出现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过去》、《茑萝行》、《迟 桂花》等皆是如此。另一类是假以人物的签名,其实则也包含着作者的影子,如《沉沦》中的“他”,《茫茫夜》和《秋柳》中的于质夫,《采石矶》中的黄仲则,《东梓关》和《烟影》中的文朴。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人物就等于作者,他们是并且只能是作者笔下的艺术典型,但反过来说,内部又无不包含了作者自身。“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戴着各种假面具的他自己。”这名话也许多少道出了它的实质。郁达夫在《小说论》第6章“小说的人物”中明确提出:“小说家的人物的来源可分三种。第一,是由他自家亲眼观察得来的。第二,是听见人家说,或者在书报上看来的。第三,是由他的想象造成的。不过小说家在小说上写下来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以其鲜明的自叙传色彩、大胆的心理剖露、感伤的抒情倾向,形成独有的浪漫抒情风格。小说《沉沦》是其早期代表作,塑造了以性的苦闷为特征的沉沦者形象。1922年留学归国后,他的创作发生了变化,《春风沉醉的晚上》显示了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在浪漫主义的主调中汲取现实主义手法的成功探索,作品刻划了以生的烦恼为特征的零余者形象。郁达夫的散文小品也独具特色,他被誉为优美的散文家,其记游散文更见其长,《钓台的春昼》就是一篇情景兼到、既细且清的记游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引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中的小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包含大量的对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引用。与一般五四作家引用西方文学不同,郁达夫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引证上,或认同西方作家并以此为榜样,而是把他喜爱的西方文学作品注入自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中。虽然郁达夫没能把西方文学的文本放进他的小说后作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出另一个现代主义写作传统,但是,他的这种史无前例的西方文学的文本引用,至今看来依然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7.
对郁达夫小说,评论界历来有所指责,有人说他是“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伤来吸引过路的同情。”这种舆论使郁达夫及其作品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消极”、“颓废”的灰尘。因此,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就成为郁达夫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郁达夫小说的艺术描写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表现有二:第一,不少作品存在着露骨的性的描写,毫不隐蔽地暴露了肉欲苦闷,官能刺激。第二,许多作品的基调忧郁感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作品的突出特色之一,就是自叙传的文体。感伤情调作为其小说的一种风格,背后的原因是他深厚的生命悲剧意识。通过自我形象的抒写,他把“性的苦闷”以及更重要的“生的苦闷”和整个心灵,天真而赤诚地表现在作品里,形成了新文学中较典型的小说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自选集·序》中,郁达夫指出:“《春风沉醉的晚上》(以下简称为《春》),《薄奠》,《微雪的早晨》,多少也带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由于作者这段自白的影响,一些研究者便认为:《春》“歌颂了女工善良美好的心灵,突出了她在苦难深重的情况下坚韧的意志和朴素的反抗精神”;《薄奠》“成为一篇饱和着血泪与愤怒的对旧社会的控诉书”。如果我们仔细研读这些小说,很快就会否定这样的答案。但其主旨也不象另一些人所认为的“不过是旧的人道主义的观点”。其实,作者创作这两部作品与创作《沉沦》,《茫茫夜》,等小说一洋,意在表现自己内心的苦闷,只不过表现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0.
<正> 在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是“五四”以来的重要小说家之一,他大约写了近五十篇小说,但令人触目的居然有二十八篇涉及到“性”的描写。在这些作品里,不少人物是变态心理者,如《茫茫夜》中的于质夫,他为了排解性苦闷,假借买香烟,向女店主要了一根用熟了的针和她用的一方手帕。他拿了这两样东西回到房间后,立即闩上了房门,把那两件宝物掩在自家的口鼻上,深深地闻了一回香气。他觉得这用旧的针子,还没用得适当,就狠命的把针子向颊上刺了一针,面上忽然滚出了一滴同玛瑙珠似的血来。他用手帕揩了之后,看见镜子里的面上的血珠,看看手帕上的腥红的血迹,闻闻那旧手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的小说带有浓郁的感伤、悒郁的基调。在作品中,常常赋予他的主人公以感伤、悒郁的性格,竭力表现他们的情欲和性的苦闷,以及由此而生的变态的心理言行。因此,有人认为他的作品颓废、淫秽,表现了作者悲观厌世的情绪。细读全篇并非如此。本文略陈己见。《沉沦》是郁达夫早年的一篇代表性作品,该文写于一九二一年五月,小说借写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忧郁性格和变态心理,真实刻划了一个在异国受歧视被迫害的弱国子民的复杂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时代病”的典型体现者。那么,作品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患这种“忧郁  相似文献   

12.
<正> 读郁达夫的小说,我们常常会被作品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那种忧郁之美所深深吸引和震撼。“忧郁是上帝的快乐”,对郁达夫的小说虽然有伤感主义,颓废主义等等毁誉不一的评价,但小说忧郁之美却是审美认识上不可忽视的,这也许正是他的小说一直为读者接受的重要原因。 忧郁,是贯穿郁达夫整个文学创作的独特审美取向。《沉沦》中主人公变态的压抑和对祖国贫弱的忧患,《零余者》中“我是一个真正的零余者”的绝望,《茫茫夜》中主人公不甘堕落又不能自拔的无奈……都从不同角度折射着忧郁之光。即使是写来较为明朗轻松的散文,也是“感伤的旅行”的记录。《沉沦》是郁达夫的成名作,通过其中表现出来的忧郁之美可见其一斑。《沉沦》的主人公身处异国,在民族歧视的时代氛围中敏感、脆弱、自卑,甚至有些神经质,经常“他的眼睛里就涌出了两行清泪来,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在他眼中连他唯一的避难所,被他视为朋友,慈母和情人的大自然,也充满了忧郁的  相似文献   

13.
李岩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405-405
郁达夫是新文学作家中很有才情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浪漫不是梦幻的浪漫,而是充斥着感伤、忧郁以及直白情味的"浪漫",也是直指封建道德咽喉的"浪漫"。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如《银灰色的死》《秋柳》《春风沉醉的晚上》《微雪的早晨》《迟桂花》《瓢儿和尚》等等。郁达夫小说风格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他小说中强烈的抒情色彩、坦率的自我暴露、自叙式的形式、感伤的格调、病态的人物描写、零余者典型形象的选择都对读者产生了心灵的震撼,给当时的封建主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的小说笼罩着一种悲剧色彩,但无处不洋溢着一种艺术美。在此,笔者针对其悲剧色彩和艺术美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 郁达夫早年曾经留学过日本。关于他的留学时间,历来说法不一。一说认为在1911年11月9日。文化大革命前都持此说,近来,有些人仍沿袭其说。如山东师院聊城分院编《中国现代作家小传》,上海教育出版社78年7月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上册、有关郁达夫的介绍);《安微大学学报》79年第一期李南蓉《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奠基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始于"五四"初期,从他的第一篇小说《银灰色的死》问世,到后来的《沉沦》等,无不都属于这方面的题材。这些小说或直抒胸臆,抒发内心孤独、忧郁的感情,或借助某个背景痛快淋漓地抒发一个现代青年对国家对自身的悲哀,在沉重的压抑之下他渴望美、渴求爱,同时无情地暴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浓郁的抒情色彩,饱满的感伤情怀是他的小说比较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生的苦闷是郁达夫情绪小说主题的全部概括。而苦闷的情绪更是贯穿郁达夫所有小说的始终。他擅长描写知识青年的苦闷。  相似文献   

18.
生的苦闷是郁达夫情绪小说主题的全部概括。而苦闷的情绪更是贯穿郁达夫所有小说的始终。他擅长描写知识青年的苦闷。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的小说以“自叙传”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实,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的“时代病”色彩。并塑造了徘徊于历史岔路口的“零余者”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他在艺术上敢于创新,探索并扩大浪漫主义小说艺术表现的疆域,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的小说多以"性的苦闷"、"生的苦闷"为主题,这与当时中国留学生所处的弱国子民的境遇有关,更与郁达夫的人生经历及敏感而又多情、自尊而又孤傲的性格有关。而玄镇健由于出身高贵,颇有君子风范,所以固守着自己的传统婚姻,更关心家庭、职场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格外探讨了韩国特殊时代情况下知识分子们"生的苦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