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私学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对社会发展起着传播知识,传衍文化,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然而,私学的发展是曲折的,它时兴时衰,几经废止.研究我国私学发展的轨迹,对我们正确认识私学,理解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私学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私学化具有应时而兴,自由竞争,道技双重等特点,为我们兴建现代民办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现代民办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我国古代私学化的延伸,应该注意从古代化中吸收营养,为“科教兴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从古代私学的发展看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发生文化重心由北向南的迁移。作为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国古代私学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变迁也有着从北方发展兴盛到南方发展兴盛的过程,因而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文化重心的南移。私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4.
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古代私学在中国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政治变革背景下其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中国私学发展与官学呈互为消长的规律官学不修则私学兴盛,反之,官学系统发达完善则私学相对受抑。这也有着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官学系统发达,说明思想统一、文化单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当然,人们的思想也受到些禁锢;而官学空疏则经常表明社会动荡或政府的控制松懈,人们的思想也相对活跃,这一切对私学的发展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香港社区工作发展与香港社会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社区工作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产生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工作。在目前的香港社会工作专业中,这区工作已成为主要工作方法之一,香港社区工作发展给香港社会带来了多层面的整合效尖,尤其表现为对社会政策、社会阶层、社会价值观整合的促进,这表明,社区工作是香港社会整合的有效催化剂,“九七”香港回归在即,香港的继续繁荣稳定是基本法的内涵所在,而社区工作的进一步扩展无疑是香港社会稳定所需,是香港社会发展所需。  相似文献   

6.
我国私学发展的历史源渊流长 ,它对我国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用社会学中的“资源—体制”理论框架对社会渐变和社会剧变过程中的私学发展史考察 ,印证了我国私学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因此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应继续改革教育管理体制 ,大力扶持和发展民办教育 ,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 ,满足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7.
流云 《教师博览》2006,(3):34-34
在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一、天人相合相分 我们在考察古代希腊人对于“天”“人”之间价值关系的观念时,首先,必须注意区分天人关系概念内涵的两个层次:一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即人与物质的“天”的关系;二是人与神的关系,即人与精神的“天”的关系。其次,必须注意到天人关系具有前后变化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天人关系以“天人相合”为表征。后一阶段的天人关系逐渐显露出“天人相分”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古语说,“才子佳人”、“郎才女貌”,它反映了中国文化史上对男女两性价值取向的差异。古人对男子往往不过分看重容貔,从有文字时代说起,这“男”字乃是由“田”与“力”构成,在远古时代,五大三粗、胜任艰苦的田间劳作就是个好男儿。到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盛行以后,学富五车、下笔成章,有望进入仕途则是好男儿的标准,因此就有了“才子佳人”之说。但是,尽管如此,翻检古籍,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不少关于美男子的记载。  相似文献   

10.
李保重 《新读写》2009,(10):49-49
“东”(東)字的形状是日在木中,意思是旭日初升,旭日初升的地方就是东方。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传统化是在以儒学的为核心的汉族化与少数民族化长期撞击和融合中产生和发展的,汉族化对少数民族化的影响和少数民族化对汉化的渗透的核心理念是对“夷狄”的教化观。由于各民族化的互到动变迁,“夷狄”教化观表现为以德厚夷、华夷一家、夷汉一家、以夏变夷等不同的理论变式。其实践都是在中国传统化赋予教育的教化功能上展开的,表现了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近日,听过两节高中新课程必修Ⅲ有关儒家文化的课,学习内容都涉及我国古代社会的察举制和科举制。由于课题的专业性强,教师在此方面又无材料可查,很是苦恼,希望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备课资料。我便将手头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编辑为这篇文章,仅供教师们参考。(编者注:此稿亚夫先生早在年初就给了我们,故所谓『近日』,实际时间应在半年前。)  相似文献   

13.
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当前我国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必须采取综合性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香港社区工作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产生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工作。在目前的香港社会工作专业中,社区工作已成为主要工作方法之一。香港社区工作发展给香港社会带来了多层面的整合效应,尤其表现为对社会政策、社会阶层、社会价值观整合的促进。这表明,社区工作是香港社会整合的有效催化剂。“九七”香港回归在即,香港的继续繁荣稳定是基本法的内涵所在,而社区工作的进一步扩展无疑是香港社会稳定所需,是香港社会发展所需。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承文明的工具,记载并反映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的根本属性是它的社会性。本文旨在通过论述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习俗之间的关系,说明联系社会方能为词语训释求得确切之解,方能为语言研究打开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古代的兵器种类繁多,那么,在造字时代,哪种兵器最具有代表性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兵"字的构形中找到答案。"兵"甲骨文写作,左右两边的构件是两只手,中间的构件是"斤",也就是斧头,整字是通过两只手捧着斧头的形象来表示  相似文献   

17.
字形是汉字三要素之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汉字形体总量巨大,加之汉字具有以形表意的性质,因此,汉字形体隐含了古代社会众多方面的信息。依据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形体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先民们所处时代的风俗与文化方面的一些内容,例如当时的饮食起居、生产劳动、刑罚战争、神话传说等。  相似文献   

18.
周晓峰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6月第6期撰文指出: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的根基在乡村社会,乡村有着中国社会特有的伦理和情谊,这种伦理和情谊正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复兴中国文化精神只有从复兴乡村做起,乡村有希望,中国才有希望。他的乡村建设和乡农教育理论及实践,连同他的文化教育哲学思想,就是这样诞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产生过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树崇拜是早期人类的一项重要信仰习俗。我国古代的树葬,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神树”,春秋战国开始的墓上植树制度和西汉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及文献中的“桃都树”、“长青树”,以及从东汉到魏晋时期的墓葬中的“摇钱树”等,都表征着古代的树崇拜。树崇拜信仰习俗的历史演化,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树文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人格状态及嬗变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与该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先秦时期的儒家推崇“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主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道家主要表现为一种朴素自然、清心寡欲的精神境界;墨家则主张自主与侠行的人格精神。汉唐时期的人格状态呈现多元、自由的特点,明清时期社会人格开始经历从宗法一体化向个体化、从依附向独立的转变,从而为近代社会人格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考察这一状态的形成与嬗变过程,对于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