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庆长江三峡地区作为我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其区域旅游竞争力对地区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运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对重庆长江三峡地区14个县(区)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地区内旅游竞争力差距较大,水平层级可分为强、较强、中等、较弱、弱五种类型;2.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和旅游产业发展均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3.地区的旅游发展要素配置存在较大差异;4.旅游竞争力与地方经济水平、旅游资源的丰度及开发的程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此,提出多元化和多方位旅游整合发展,强化点轴空间协同发展模式,创造旅游资源优势与加强旅游要素支持并举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蓄水后长江三峡旅游的新变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三峡蓄水后,将会使旅游资源、旅游区域、旅游空间行为格局和旅游要素组合形式、旅游效益等发生新的变化。相应地,长江三峡的旅游开发应树立新的旅游理念和采取新的旅游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峡旅游文化开发战略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峡旅游化开发应立足三峡,依托渝宜,辐射四方,点线面有机结合,重点抓好。一区两极三线四片”的开发战略布局,全方位采取得力措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丰富的旅游化资源.在旅游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应抓好旅游化资源的普查与研究工作,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化产业链,加强旅游产品的化内涵与深度开发,开发富有地域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利用化节庆推动旅游发展,加大旅游化的科普宣传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以第一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呈集聚型;集聚区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形成显著的“三核两带”高密度区;集聚区在系统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性,且空间分异明显;从空间关联性特征来看,集聚区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集聚区空间分布受到文化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水平、经济环境、气候条件与交通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地理单元为研究样本,综合采用空间分析、双变量关联检验模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方法,探究了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公路交通发达度与城市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并重点探查公路交通发达度对城市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公路交通发达度呈现"东高西低,局部集聚"和"多核心-边缘"式空间分布特征,其空间格局与地形起伏度、经济实力、人口分布等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重叠性;(2)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经济呈现"自东向西级差化递减"和"中心城市带动型"特征,其与城市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实力、交通优势度、信息化水平、人口密度等因素呈现空间耦合性;(3)城市旅游经济高值区对公路交通高发达地区具有显著的依附性,公路交通发达度对城市旅游经济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旅游产业集聚、信息化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对本地旅游经济的正向影响效应较大,旅游资源对周边城市旅游经济的间接效应为正,但不显著;由于空间竞争效应及地理距离衰减屏蔽效应的存在,本地旅游产业集聚将对周边地区旅游经济产生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6.
去年五月,我们随四川省长江三蛱旅游线路规划专家考察组,对长江三峡库区及其辐射范围所至的三线(长江上游干流、乌江、大宁河)的旅游资源、旅游景区点、旅游管理、导游及接待服务设施、旅游变通、通讯同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收集了三峡库区内大量的旅游资料和信息。可以确认.自重庆至长江三峡峡区的长江沿线。  相似文献   

7.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经济系统中各要素、各子系统之间空间相互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显著。根据三峡晓峰片区旅游发展的特征与属性,以“核心一边缘”理论为指导,首先,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三峡晓峰片区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发展现状作了定量分析;其次,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指标体系,划分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和边缘区,进而构建了“一区、三点”的空间布局结构;最后,提出实现空间布局的路径,即强化空间发展定位与联动发展、强化旅游产品深度再开发。  相似文献   

8.
构建投资环境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重庆各区县的投资环境,并分析重庆区县外商投资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区县的外商投资与投资环境竞争力密切相关,等级相关系数为0.752;第二,外资分布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第三,外商投资呈现明显的集聚,空间布局上呈现"两点一线"的布局特点,分别是围绕重庆市区的大集聚和围绕万州区的小集聚,并沿长江沿线零散分布;第四,外资产业分布呈现围绕重庆主城及近郊区的"市场型"指向和围绕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的"资源型"指向.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新疆热点旅游区为研究对象,借助GIS技术,利用最邻近点指数和洛伦兹曲线等计量方法,研究了新疆热点旅游区内的主要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旅游线路的利用强度、空间结构构建现状。结果表明:主要旅游景点呈现高度集聚分布,有利于旅游资源组团式开发;现有的4条主要旅游路线利用强度基本一致,集中指数为1.04,利用状况良好;目前旅游区空间结构呈现"五区四线"的布局。  相似文献   

10.
《商洛学院学报》2018,(4):72-79
基于云南省旅游资源的数量、等级及空间位点数据,利用Arc GIS 10.1及Geoda空间分析软件中平均最近邻、空间自相关和核密度计算等分析方法,研究云南省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旅游资源整体呈现极不均衡的发展状态,主要集中分布在昆明-玉溪-红河、大理-丽江、德宏-保山以及西双版纳等四个片区;由全局Moran's I指数可知,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空间正相关,表现为集聚型分布特征,且总体呈现冷热点交叉分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核心景区巫山县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巫山县地处长江三峡景区的核心地带.三峡库区的形成虽然会巫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与变迁。但只要在新的背景下,重新调整旅游视角,对传统的和新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开发与利用,物别是把新的旅游开发和需求与移民就业结合起来.就能实现巫山县新的三峡旅游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库区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且独具风韵和魅力,具备开发民俗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但在民俗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世界级品牌的三峡旅游区,其民俗旅游开发相对滞后。近年三峡旅游两度火爆之后有所降温,为使传统的三峡旅游冲出低谷,其重要举措之一是彰显三峡旅游的文化特色,综合开发参与性强的民俗旅游。  相似文献   

13.
嘉陵江小三峡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缙云山—钓鱼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素以雄奇秀幽而闻名。但由于沿江两岸工厂林立,随意开山采石,乱倒垃圾弃渣,乱排废水废气,导致小三峡两岸的自然风貌和环境质量遭到严重破坏。本文就如何保护嘉陵江小三峡的旅游资源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长江三峡景区关于其生态旅游的发展研究甚少.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长江三峡景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威胁与机遇,从而提出长江三峡生态旅游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外部机遇,消除威胁,发挥优势;把握机遇,乘势发展;紧跟机会,扬长避短,融合自然景观和特色风俗文化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旅游行业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文章试图寻求地方旅游合作的新形式。从长江三峡入手,对湖北、重庆两地旅游资源及两地打造无障碍旅游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两地间的旅游监管和协调机制,制定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联合促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措施,为两地建立省市间的无障碍旅游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宁西铁路的建成通车为其沿线地带的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即把沿宁西铁路的两边地带的旅游资源重新组合建设成为旅游走廊。建设宁西铁路旅游走廊对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具有互补的作用和更进一步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整体模式和分段模式的建设,从而联合塑造旅游产品形象,共同修建旅游基础设施,一起开拓旅游市场,保护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是中外闻名的黄金旅游线,具有明显的组合性、团体性、集中性和周期性特征。针对三峡工程二期水位给重庆库区旅游资源、旅游交通、区域关系和游览方式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问题,从发展目标、战略定位、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开发路径等方面,提出了重庆库区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在政策扶持、平台构建、开发重点、配套设施、宣传促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脆弱的生态系统,其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关系到库区经济与环境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提出了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并对消落带土地的农业、林业、渔业以及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襄阳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襄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为更好盘活文化旅游资源,彰显襄阳的文化魅力,构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襄阳应力创"襄阳文化"旅游品牌,做强"三国文化"、"古城文化"、"生态文化"三大文化旅游拳头产品;做大"楚汉文化"、"诗词文化"、"战争文化"、"汉水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都市文化"等七大文化旅游支撑产品;做实"民俗风情"、"风味小吃"、"文娱汇演"、"历史街区"、"会展活动"、"旅游商品"、"康体休闲"、"都市购物"、"主题雕塑"、"标示解说"等十大文化旅游辅助产品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南水北调对襄樊的影响分析,着重探讨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樊鱼梁洲旅游开发区的利弊,指出鱼梁洲旅游开发区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其有利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将其建设成全国优秀的"郊野型的生态旅游休闲岛",成为汉江流域的一颗耀眼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