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文章首先介绍了h指数的概念争定义,并分析了h指数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h指数的改进方法:计算h核内论文的累积被引次数.这种方法继承了h指数简洁性和易用性的特点,能够较好的解决目前h指数不关心高被引论文被引次数、低被引论文以及最高被引论文的缺陷,最后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h指数评价个人科研能力时有可能出现多人具有同一h指数,从而无法进行细分这一缺陷,对h指数进行一次修正,设计出一种功能更强大、使用范围更广泛的hi指数,介绍hi指数的定义、原理和方法,并使用hi指数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部分作者进行评价以证实其效用。最后总结hi指数与其他几种形式相似的类h指数方法之异同,界定各自的适用范围,并指出hi指数的最大优点就是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都贯彻发文量与被引量相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h指数族”各项指数的相关性特点,对山东省内57所本科高校图书馆科研影响力进行综合实证研究,为图书馆工作者及相关机构进行馆际科研评价、交流和培训等提供决策依据。文章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用“h指数族”各项指数对评价机构在1996--201O年的论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如下:鲁东大学图书馆h指数族取值特性异常显著;烟台大学图书馆等h指数族排名位次靠前;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具备相当数量的潜在高被引论文,预期其科研影响力将会有显著提升。h指数族与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之间呈幂律关系,h指数族两两之间呈线性关系。图书馆h指数族取值随着图书馆论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的增长存在“规模效益递减”现象;图书馆应该密切关注能提升其g指数的潜在高被引论文,从而实现提升h指数和s指数、不断提高科研影响力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h指数及其扩展指数用于机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指数及其扩展指数对我国大学图书馆进行评价研究,利用增长速率Vh对图书馆h指数成长性进行分析。提出元A指数、标准化(h, A)指数和元标准化(h, A)指数。研究表明:h指数及其扩展指数能够很好地对图书馆及其作者群体进行评价;Vh能够很好地对图书馆h指数成长性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继承p指数的思想,提出基于引证文献的单篇论文评价指标pq指数、基于参考文献和引证文献的综合性单篇论文评价指标pc指数,以综合评价单篇论文的学术质量。[方法/过程]选择图书情报学2013年的载文做样本数据,对pq指数、pc指数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发现在测度单篇论文学术质量时,pq指数不仅继承了h指数、学术迹基于引证文献评价单篇论文的优势,而且分别在数值区分度、计算过程复杂度方面优于h指数和学术迹。pc指数将单篇论文的引证文献、参考文献综合在一个评价体系中,不仅具有pq指数、h指数、学术迹的性能,而且为单篇论文评价方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具有全面反映学术论文内容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6.
h指数科研评价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总结华东师范大学连续三年利用h指数对教师科研论著影响力测评的工作,并通过获得的大量数据对h指数与论文被引数量、总被引频次的关系及不同数据源h指数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指出h指数在科研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普赖斯指数的类h指数--hp指数等改进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田甜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0):108-114
[目的/意义] 评价领域作者影响力的计量指标逐年增多。针对很多指数不是归一化的问题,介绍由L. Bertoli-Barsotti提出的GN指数,该指标结合G指数、总被引频次等因素全面评价作者影响力。但由于GN指数在界定核心文献时没有考虑作者合作,夸大了署名靠后作者的贡献,本文提出GN-C指数改进其计算方法以更好地评价作者影响力。[方法/过程] 在阐述GN核心思想基础上,从作者合作出发筛选核心文献,并比较其与G指数的异同。以图书情报领域作者为研究对象,从稳定性、相关性以及区分性讨论GN-C指数评价效果。[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GN-C指数对G指数相同作者的区分度达到93.55%,区分效果显著;对作者署名、总被引频次、论文总数等变量敏感且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G指数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自然对数原则,提出了一个用于评估研究人员论文的文献计量新指数,称为x指数。x指数充分考虑了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每篇文献的被引次数,以及平均被引次数。为了检验该指数的效果,本文从著名的WOS数据库中提取了68个作者3617条记录,单个作者的论文数在1~462之间,被引次数在4~11558之间,并运用这些记录与本文中提到的指数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x指数克服了现有指数的缺点,该指数受到研究人员的论文数,文献的总被引次数,平均被引次数,单篇文献的被引次数等因素综合影响,能反映研究人员论文的整体水平,最大的缺点在于无法显示作者的最高被引次数,其它指数也具有这个缺点。  相似文献   

9.
期刊h型指数与论文数量和被引的关系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星  高小强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0):131-134
以SSCI收录的国际图书情报学期刊10年论文及其被引记录为例,探讨期刊h型指数与反映论文数量和被引指标间的实证关系。结果表明:期刊h型指数主要受被引数量指标和被引广度指标所影响,且被引数量的影响略大于被引广度影响的两倍;期刊h型指数与期刊论文被引总数、篇均被引、引用该期刊的论文数、期刊影响因子显著正相关;各h型指数相互也强相关;样本期刊h型指数均没有表现出与论文数量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p 指数运用于人才评价的有效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指数用于高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评价是有效的,但对低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进行评价存在缺陷,且数值易于雷同,不易区分。p指数在学者研究绩效评价方面具有同h指数相一致的维度,它不仅考虑学者的被引次数(C),而且考虑学者的研究质量指标——平均被引率(C/N)。以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科领域49位专家为例,对比分析专家的发文量(N)、被引次数(C)、平均被引率、专家h指标、g指数、p指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p指数优于现有的h指数、g指数,更具有评价的合理性,应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期刊学术影响力、期刊对稿件的录用标准和期刊载文的学术影响力三者之间存在同向加强的机制,来自较高影响力期刊的引用具有较高的评价意义。作者的择刊引用和择刊发表使得较低学术影响力的期刊较少被较高影响力期刊引用。因而,可以通过同时考察构成期刊引证形象的施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其施引频次来评价被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综合性期刊Nature和Science 2010年的引证形象为例,将期刊影响因子作为学术影响力的初评结果,提出了以施引频次对施引期刊影响因子加权的计算方法,以期通过量化的引证形象实现对期刊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对期刊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的问题,提出一种将期刊被引频次、被引时间异质性与被引分布均衡性相结合的期刊综合评价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基于期刊被引时间的异质性计算加权篇均被引频次;其次,利用改进后的泰尔指数衡量期刊被引分布的均衡性;最后,利用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将被引时间异质性与被引频次均衡性相结合,构建期刊综合评价指数——关联度指数(Relevance Index,简称RI)。[结果/结论]通过对国外图书情报领域的40种期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相比于JIF和h指数,RI指数能够考虑期刊被引时间的异质性,时效性更强,权重分配更合理;RI指数能兼顾期刊被引分布的均衡性,能够识别平均影响力较强的期刊,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13.
One of the main applications of citation is to find articles that are relevant to a particular article. However, not all citations are equally relevant to the target articl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roach to identify the most relevant citation(s). To this end, the Normalized Similarity Index (NSI) is proposed to quantify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source and target of a citation base on the co-citations and references shared by them. To validate the method, NSI was calculated for five citation networks and was compared with the peer review grades for the relevancy between the source and the target articles. The results show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SI ranks and those of peer review. Also, combined linkage (CL) and weighted direct citation (WDC)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same data.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SI with other similarity measures, in most cases, NSI did better than others at reproducing the peer rankings. Our principal conclusion is that the NSI can be used to prioritize the citations of given highly cited article, and represent knowledge flow from the target article.  相似文献   

14.
中文医学学术期刊发表英文文章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李欣欣  刘莉 《编辑学报》2005,17(4):284-286
中文医学学术期刊发表英文文章的现象较为普遍.通过对发表在<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上的112篇英文文章的发表时间、栏目、作者分布及被引用情况和其他3种较权威医学学术期刊发表的英文文章的数量及被引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中文期刊发表的英文文章虽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被国内期刊引用率明显低于同期发表的中文文章,SCI-E检索显示被引频次为0,认为中文医学学术期刊发表英文文章并没有起到扩大传播范围、促进期刊国际化的作用,而且浪费宝贵的信息资源.建议中文医学学术期刊不宜刊发英文文章,在国内应首选英文版期刊发表英文文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文章的被引频次一直是量化评价一篇论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但在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会因该领域研究论文数、引用滞后等因素呈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对比两篇论文时,难以简单依据被引频次的绝对值来评判论文影响力大小。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可计算数学模型,使得每篇论文可以有一个标准化的指标,以便对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直接比较。[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2006、2017两年中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各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规律,采用同学科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形态最接近对数正态分布的先设条件,提出一种被引频次标准化指数——Paper Citation Standardized Index (简称PCSI,中文"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最后以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论文评选结果为例,将它们与论文所属学科全部论文进行实证对比研究。[结果/结论] 结果证明,PCSI对不同年份、不同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了标准化,反映了被引频次的线性差距,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单篇论文学术影响力比较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意义] 文章的被引频次一直是量化评价一篇论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但在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会因该领域研究论文数、引用滞后等因素呈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对比两篇论文时,难以简单依据被引频次的绝对值来评判论文影响力大小。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可计算数学模型,使得每篇论文可以有一个标准化的指标,以便对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直接比较。[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2006、2017两年中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各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规律,采用同学科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形态最接近对数正态分布的先设条件,提出一种被引频次标准化指数——Paper Citation Standardized Index (简称PCSI,中文"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最后以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论文评选结果为例,将它们与论文所属学科全部论文进行实证对比研究。[结果/结论] 结果证明,PCSI对不同年份、不同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了标准化,反映了被引频次的线性差距,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单篇论文学术影响力比较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ublication activities of scientists from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Belarus, the degree of reflection of their articles in the Web of Science, Scopus, and Russian Science Citation Index, and data on the citation of works of Belarusian authors for 2006?C2010.  相似文献   

19.
At times, there are reasons for authors to make a formal statement of retraction of work they publish in biomedical journals. This study examines 235 retracted articles and looks at the reasons for these retractions and citations to the articles subsequent to retraction. The primary reasons for retraction are error of various kinds (such as problems with method or sample, including contamination of samples) and misconduct. The 235 articles are cited a total of 2,034 times after retraction. This set of cit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itations that appear in journals included in the Abridged Index Medicus and those that appear in other journals included in MEDLINE. While most of the citations in these two groups of journals can be categorized as "implicitly positive," 275 make explicitly positive mention of retracted articles. The implications for continued citation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基于开放牛津期刊的开放获取引用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开放牛津"的93种混合型期刊为研究样本,对其2009年刊载的全部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关于开放获取引用优势(OACA)的三个假设:存在开放获取引用优势;不同学科的OACA不同;OACA与期刊影响因子有相关性。通过研究发现:开放牛津期刊存在OACA,开放牛津期刊中的OA论文与非OA论文相比有138.87%的引用优势;五个学科领域的开放牛津期刊的OACA存在差异(其中人文科学不存在OACA);开放获取引用优势与期刊影响因子之间具有显著的逆函数关系,即随着期刊影响因子的增长,开放获取引用优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