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绍基学术旨归以汉学为根柢,精于考订,会通宋学及今文经学,带有明显的经世色彩。他发起顾祠修禊以倡导实学,促进了晚清经世学术的风气转移。何氏为官慷慨敢为,改革弊政,积极实践其倡导的经世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2.
李鹏程 《兰台世界》2006,(14):53-55
魏源,晚清思想家,提倡史学经世,学术为社会现实服务,学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皇朝经世文编》便是其经世致用思想复兴的开山之作,促成了晚清经世文编现象的形成,影响了晚清的文化思想界,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兰石洪 《兰台世界》2014,(1):130-131
何绍基学术旨归以汉学为根柢,精于考订,会通宋学及今文经学,带有明显的经世色彩.他发起顾祠修禊以倡导实学,促进了晚清经世学术的风气转移.何氏为官慷慨敢为,改革弊政,积极实践其倡导的经世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认为:要注重学问上的兼收并蓄,就是要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学问之道的"理学修身"与"理学经世"相统一,理学就是经世,经世就得躬行,不能只知道空谈心性,也不能只知道空谈践履。  相似文献   

5.
50年来,《中国图书馆学报》坚持学术为先、经世惠人的办刊宗旨,发扬严谨求实、爱刊爱人的办刊精神,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希望刊物不断创新,更上层楼。  相似文献   

6.
档案学术研究者的主体意识是档案学术理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档案学术研究者至少应该具备发展档案学术的自我意识、发展档案学科的平衡意识以及发展档案学科的完整意识等学术反思意识;具有档案学术的本体论层面与认识论层面的理论创新意识;具备承担档案学科发展的责任、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责任、推动社会民主发展的责任等社会责任意识;拥有重塑我们的学术精神意识、守望我们的学术良知意识、培育我们的学术自律意识等学术信仰意识.  相似文献   

7.
学术良知是学术理性的首要内容,是与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紧密联系的。学术期刊的启蒙作用主要体现于三方面:引领学科发展,不断推出学术精品;弘扬科学精神和学术理性,反对功利学术;倡导学术自由与民主,繁荣学术研究。对于前二者,《中国图书馆学报》都做得很出色。建议该刊增设"学术专论"等栏目。  相似文献   

8.
"求真"与"经世",是中国历史学的两大传统,也是出版史学者孜孜以求的学术理想.2005年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推动着出版史研究在以往丰富的积累基础上求真求是,不断走向深入.这里仅就笔者目力所及,对2005年的出版史研究做一概要回顾,以期展现出版史学人的努力与贡献,更好地回应时代的挑战,促进学科发展和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社会记忆的基本要素结构,重点对社会记忆研究的三种切入式传统(主体-中介-客体)进行了剖解和阐释,揭示出档案记忆研究是以中介切入的方式来思考和探视社会记忆.这是档案记忆研究在社会记忆理论研究框架中的立足点,是将档案记忆放入社会记忆系统加以考察,既与社会记忆理论研究接轨,又能独立展开的学术坐标.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因素的关系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领域最根本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需要学界给予充分重视并在近期给予解决。文章回顾、梳理了相关研究和认识,提出了近期需要解决的一些学术问题。同时认为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或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是:后者可能是前者的载体或者伴生物,也可能是前者的组成部分(如"文化空间"就一定包含物质或物质文化遗产),当然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或者物质文化遗产也没有关系。《公约》的定义基本上解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因素的关系问题,它不仅没有缺陷而且非常严谨又符合实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就其主体(核心成分)而言,而不是对物质或物质文化遗产的排斥而言。  相似文献   

11.
秦九韶作为南宋末期的数学家,也相应地受到了南宋理学的影响,但是秦九韶对数学的认识非常的清晰,认为数学能够"经世务,类万物",而且数学和哲学也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为哲学提供一般的方法,如其中的抽象、概括等,"可以通神明,顺性命"。秦九韶的很多数学问题都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问题有关,通过他的数学推理进而得到了比较重要的定理。秦九韶在数学上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其刻苦研究的精神和成就仍然鼓励着我们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针对中国高校文库建设中存在的"主题笼统、重仓储、服务单一"等问题,提出一种以弘扬学术精神为视角的大学文库建设新思路,旨在突破目前中国高校普遍将文库建成书库的局限。[方法/过程]以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交大")图书馆的文库建设为例进行阐述。交大文库采用"库区+展区"的建设模式,以"弘扬学术精神"为主题,以"学人、学术、学风"为主线,围绕"办学、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等学校核心活动细分主题,设计了"兴学强邦、名师硕儒、钟灵毓秀、学术翘楚"4个展区,展示交大的学术成果,并深入挖掘和展示学术成果的内涵和价值,展现出交大学术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脉络。[结果/结论]该思路突破了目前中国高校文库过于侧重存储功能的局限,重点设计展区,能有效支持文库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可为中国高校文库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16):49-53
高风险社会中,社会救助成为对整个社会及公民个体具有普遍意义和重要价值的社会话题。而信息传播是社会救助体系的神经系统。从对"贵州毕节流浪儿死亡"事件"谁来发现流浪儿"信息传播链条的考察可以发现,要把握信息传播问题,重点是要考察社会救助的参与主体。从社会救助体系的参与主体求助者、施助者、关注者三类社会角色进行考量,可以发现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信息传播存在的传播主体缺失、社会动员不足、信息过量等诸多问题。这为解决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信息传播问题、建立公益传播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的"学术自由"是学术成果传播和发展的基础,而现实中学术期刊的"免责声明"却表明了这一自由的缺失.从学理的维度看,学术期刊(编辑部)是应然的学术自由享有主体;从法理的维度看,学术期刊的"学术自由"是《宪法》等法律保障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延伸.故而,学术期刊的"学术自由"应当得以落实和彰显.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学话语体系构建的主要脉搏和走向体现出两类价值取向:学科逻辑与社会逻辑。比较两者得知,前者旨在保证所构建的图书馆学话语体系的合法性,但不能作为最大价值取向。在当今学术命运共同体时代,后者旨在探寻实践归宿,具有实践意义,相关问题研究成为图书馆学界着力研究的新课题。近年,有许多公信力强的图书馆学研究成果在以《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为代表的学术主流媒体上"出场",成为基于社会逻辑的图书馆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标识性学术产物。考察这些"榜样"的"出场史",深入探索其与时俱进的逻辑,我们得到基于社会逻辑价值取向的图书馆学话语体系建构应发扬光大的实现路径:注重固有"基因"的新时代表述;注重关键词的提炼和标示性符号的构建。分析不足后得到启示,基于社会逻辑的图书馆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可行与强化路径为,加强主体意识,倾听社会有关图书馆事业的声音,努力把学术话语转化成政策话语。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9,(11):40-51
在西方学术语境中,"媒介仪式"和"媒介事件"是两个不同的理论概念。媒介事件着重阐释大众媒介在特殊时刻整合社会的功能,取向于功能主义的、新涂尔干主义的学术理路。媒介仪式着重揭示大众媒介建构社会中心的神话,取向于反功能主义的、后涂尔干主义的学术理路。同时,二者又存在一些共性,它们都以电视传播为范例探究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都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研究媒介(传播)的仪式性特征。媒介事件理论的动态发展,尤其是仪式性的消退,使它与媒介仪式的共性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17.
学术不端防范中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贤 《编辑学报》2015,27(2):119-121
阐述编辑主体意识在学术不端防范中的重要性,分析编辑主体意识不强的具体表现.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工作中要发挥主体意识:收稿前对作者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初审时通过多种途径查询学术不端;对发表前的稿件再次把关;主动借助社会监督;对有学术不端行为者进行惩治.  相似文献   

18.
蔡月亮 《青年记者》2021,(22):22-23
智能媒介终端的使用带来了主体的"形变",媒介使用从"多中心"走向"再中心化",与阅听主体深度连接,使得主流媒体进入个体的物质空间,实现精神空间的融通;嵌入主体的社会空间,强化文化认同,提高融媒体产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齐昆 《编辑之友》2011,(11):80-81
学术期刊是学术思想交流碰撞的文化平台和话语空间,它倡导"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1]它以"求真"为目的探究、解决前沿且复杂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展现自己的学术价值;它是实现"文化选择""文化传播""文化创新"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并以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经世应务"是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黄宗截(161。~1695)编《明文海》的编辑思想。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明文海》是一部文集,原约600卷,后人有过剐节,中华书局1987年版为480卷。全书选录近千名作者的约4300余篇文章。从编辑的角度探讨"经世应务"如何作为编辑思想及其内容,比较《明文海》与《昭明文选》这两种文集编辑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