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院校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部分重点院校更是硕果累累。相对于这部分重点院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工作上取得的进展,普通院校仍显得较为滞后。本文通过对普通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的分析,剖析其相对薄弱的原因,并对普通院校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加强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工作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加强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课题。近年来,各高校以“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载体,培养了一批创新型本科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全体师生的共识,高校通过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教育体系、夯实校院两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各层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工作,开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高校应立足优势学科,依托学科和专业建设,做好项层设计,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开展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把握者和应用者。对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而言,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高等学校培养大学生的重要课题。科技创新活动是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开展创新实践、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角度上探讨高校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对策,对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实践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工作者的永恒课题。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中医药人才。通过现状研究发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全体师生的共识,中医药高校通过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教育体系、夯实校院两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各层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工作,开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同时应立足中医院校特色,发挥中医药学科优势,依托学科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开展协同创新,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体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普通民办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担负着培养创新性人才重要责任。为此,应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入手.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创新训练课程体系进行相关研究,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切入点,搭建大学生创新平台,探讨培养创新能力的新途径。以达到充分合理利用创新平台锻炼学生动综合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大众化背景下,大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整合资源、完善平台、组织培训、加强评价,真正把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出来,亟待形成明晰的思路和可操作办法。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运用系统化原理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在大学生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在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以及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方面展示了其蓬勃的生命力,有利于高校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探索高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效途径,以期适应新的时代和要求,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推上新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方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意义以及构建全员参与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过程管理的视角出发,结合里仁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实际,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提出PDCA模式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应以培养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助于激发专业兴趣,提升专业荣誉感;有助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体系包括基础层级,注重突出“创意和探索”;拓展层级,注重突出“兴趣和体验”;提升层级,注重突出“投入和愉悦”;顶尖层级,注重突出“创新和事业”。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组建高效的组织机构;建设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构成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提升的支撑体系。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拓展的工作中,要注重整合资源的系统性;注重培养实践的针对性注重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注重培养成果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11.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加强药学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是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振兴我国的医药事业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我院药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开展药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机制,以利于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挖掘科技创新活动的育人功能,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部分重点院校近年来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方面的长足进步,地方院校仍然较为滞后。本文分析了地方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方面的一些明显缺陷及其原因,并试图探讨为加强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地方院梗应着力改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的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评价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章依据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内涵,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评价模型,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重视知识教育,忽视素质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现象。基于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对学生自身发展的有益作用,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可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介绍了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思考和实践。从案例实施效果上看,通过相关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和现状、大工程观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用大工程观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建议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加强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引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具有大工程观的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重视文献综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参与指导、组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体会到,学生普遍忽视文献综述工作、文献综述能力不强。我们将从文献综述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不重视文献综述的实例、忽视文献综述的原因,等几方面论述重视文献综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重视和培养文献综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宁波大学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探索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模式改革,在目标定位、模式创新、平台搭建、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践,开创了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试析大学生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突出素质教育的核心、解决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理研究、学科建设研究,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要研究总结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创新、方法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经验。要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师及学生的作用,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行为,夯实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基础,创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兴旺的源泉,高校作为国家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必须加大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科学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本文从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工作平台、规范运行方式三方面论述了新时期高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围绕这一思想,在具体工作中,尤其是在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方面,我们进行了有益尝试并从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意义进行了深刻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