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慧 《内蒙古教育》2009,(22):56-57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精彩论述。在数学课堂上,许多老师都能注意到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好地联系在一起,把数学学习很好地从日常数学向学校数学过渡,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育现代化刍议长春师范学院高家芳华罗庚在他的《数学的用场与发展》中写到:“真是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更应显示出,数学教学要对未来社会负责,为21世纪的建设者负责。数学...  相似文献   

3.
数学有用,数学很有用。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世人共睹,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一方面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有如此威力,主要是其独特的思维和方法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学美是普遍存在的,渗透和加强数学审美教育,使学生在鉴赏数学美的过程中领悟数学,才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意识、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数学直接左右着世界的未来。世界与数学的关系紧密相连,哲人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夜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教师身上的重担和任务由此可见。教学多年,下面谈谈教学体会,期待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光凤 《双语学习》2007,(7M):47-47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术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缥缈。  相似文献   

8.
郭洁帆 《宁夏教育》2005,(10):32-33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就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叙述。《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是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  相似文献   

9.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数学,人类智慧的结晶。伽俐略把数学看作上帝书写宇宙的字,华罗庚认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无不可以用数学加以描述。在数学发展的初期,人们把数学看成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随着现代数学各分支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有了全新的定义:数学是应用抽象的量化方法研究关系结构模式的一门科学。数学是客观性和主题性的完美结合,数学描述的是可能世界的图景,现实世界只不过是其近似的特例。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的步骤、工具和目的,着重阐述3个观点:数学建模的核心步骤是建模,数学模型的求解隶属于数学,而非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核心工具是数学,计算机作为数学之工具间接地用于数学建模;就数学实验自身而言,其主要目的是辅助做数学;就教学而言,数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研究、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如果要问:数学有没有味道?肯定有人说没有味道。如果再问:数学美不美?肯定更有人感到茫然,认为似乎数学无美可言。觉得数学没有味道无美可言的人,是不会对数学有情感的。如果数学教学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有味道有美感,以至于对数学有很深的感情,那么这样的数学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成功。从事数学教学的人自然都希望取得这样的一个极大的成功,因此深入探讨数学之美就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数学之美是确实存在的。数学家普洛克拉斯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庞卡莱也说过:“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  相似文献   

14.
李晶 《青海教育》2011,(4):44-44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精彩描述。帮助学生主动寻找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真谛,  相似文献   

15.
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过去.学生常常觉得数学知识就是数学书里、数学课上讲的那些东西,这种感觉来自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课内,不重视课外;只重视课本,不重视联系生活的做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并把它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6.
本刊主办的首届数学文化节迄今已进行了两轮活动:第一轮“基础知识闯关”(2005年12月4日)第第二轮“能力素质挑战”(2005年12月18日),形式上均以书面问题解答为主,遵循数学文化节活动的宗旨进行命题:传播优秀数学文化,弘扬理性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展现数学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无穷魅力,第一轮、第二轮活动书面问题均由数学文化的五个方面构成:“数学之史”、“数学之美”、“数学之思”、“数学之用”、“数学之语”倡导。  相似文献   

17.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王莉 《成才之路》2009,(2):97-98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构建起和谐高效的数学新课堂,才能引领学生徜徉在数学的乐园中,真正栖居在数学课堂,体验到数学之奇,感受到数学之趣,领悟到数学之妙。那么,怎样设计和谐有效的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19.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旨在培养每个公民所必须的数学,同时又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必须“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从小培养学生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科的中专复习可说是系统而又浩大的工程。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多,内容之广,逻辑性之强,是其他学科所不能相比的。因此,教师针对中考数学命题发展的趋势,更新思想,创新理念,选择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中考新题型,引导学生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可变性、发散性,做好中考数学复习显得至关重要。现就谈谈我在数学复习中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