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传记文学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公元前五十多年,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的绝唱,无韻之离骚”这一巨著中所记叙下的众多历史人物,被《中国文学史》称为:“‘列传’有许多篇具有很高的传记文学价值外,还有一些‘本纪’和‘世家’也是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品。”(12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北京版)影响所及,我国历代史家专著以至古代散文中都有传世的传记文学作品。 本世纪初在欧洲,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从1903到1911八年间,共撰写了《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三部巨作,为人类留下了极珍贵的传记作品。这对促进欧美国家传记文学作品的发展,起了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高峰和典范。它打破了先秦时代以叙事为中心的《左传》和以辞令为中心的《国策》的模式,扩大了写人范围,塑造了一大批典型艺术形象的人物。这些人物,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平民、妇女、游侠、医生、卜者、方士、倡优,旁及少数民族首领、农民起义领袖等。凡是活动在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年的历史舞台上的各种各类、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都有记载,都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当前,传记文学非常走红,但笔者发现最近出版的一些传记文学大都只注重历史事件的描述,不大注意人物的刻划。因此,我认为我们有必要重新学习一下司马迁写人的一些主要技法。本文谈四点。其一,让历史人物在矛盾的交叉和激化中进行性格的“亮相”。司马迁特别善于设置情节的轩然大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尖端,让其在矛盾的交叉和激化中,进行性格的“亮相”。《鸿门宴》一文就是很好的范例。鸿门宴前,刘项两军兵力悬殊,刘弱项强,此时相会于鸿门宴,犹如两虎同穴,势在必斗。宴间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闪烁着现实主义光辉的传记文学名著,并且它还具有历史散文和文学散文的特色——无论是描摹人物,还是记叙史事、运用语言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记》创立了从写人物为中心去铺演历史的方法,即用记录人物一生事迹的办法来反映历史情况,这不仅系统地完整地描述了人物的一生,而且用富有文学色彩的笔调和多样的表现手法,更充分更集中地刻化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可谓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5.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汉以前的历史散文主要是写历史事件。《史记》则以记述人物为主,通过描写人物去体现历史事件。这是由历史散文进到传记文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其七十列传之一,成功地刻划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这篇传记,不仅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在人物刻划上也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可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传记文学名著,《史记》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给人深刻印象的有一百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学”中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书130篇,悲剧人物传记有70多篇,悲剧人物120多个,构成《史记》人物形象的主体部分,他们的精神光耀千古。作者运用了互现法、比较法,抓住主要事件和生活细节,以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悲剧性格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给后世留下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史记》,开传记文学之先河,把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合为一体,用人物的传记来反映历史面貌,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近三千年的历史,成为我国古代一部不朽的巨著。 在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功有能有名的人成千上万,其身世经历能反映某一时期历史面貌的人成千上万。但《史记》为之立传的却不过区区百人,而这区区百人的社会地位又各不相同:上  相似文献   

9.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史记》对于历史人物的描写,不仅表现了作者具有对人物及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犀利的眼光,而且通过对人物在历史事件中活动的描写,生动而自然地展开了社会历史的画面。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被历史学家所推崇,还被后世的文学家所模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梁启超称赞其是"千古之绝作"。其文学性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探讨其文学性。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谭嗣同》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记述了戊戌变法中的杰出人物谭嗣同入京参与维新变法,在变法危机中力挽狂澜以至失败壮烈牺牲的全过程。它反映了戊戌政变的部分历史面貌,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在记载史实的基础上,具体细致地描写了人物的精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人物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有感人的艺术力量,所以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是一篇较好的传记文学作  相似文献   

11.
施映娥 《考试周刊》2014,(83):16-17
<正>《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非常好的传记文学,是历史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本文仅从传记文学角度谈谈它体现的传记文学艺术风格。一是叙事生动形象,有不少完整而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具有相当的完整性,明显有别于只写人物一事数事﹑突出性格某一方面的报告文学﹑人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可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传记文学名著,《史记》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给人深刻印象的有一百多人,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代表了社会上的某一类人,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有的达到了一定的典型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史记》不仅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而且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山鼻祖,是书分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体,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人物的活动与统览历史事件。其中,孔子之登入世家,向来颇多争议。无论是后世注家及相关学者之说,还是司马迁本人之说,其"世家"与《史记》"世家"本身均存在矛盾;登孔子于"世家",既因孔子在"当代"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更凸显了司马迁对这一重视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传记,它是一种记叙人物生平史的记传性散文,它的形成不会晚于秦汉。乔象钟等人在《中国古典传记·前言》中说:“传记文学的正式登上舞台是在西汉中叶的武帝时期。”这显然是将《史记》的问世同传记文学划上等号。褚斌杰在《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中说:“至司马迁的《史记》产生以后,我国正式出现了以人物为描写中心的史传文。”若把《史记》的问世同史传文联系起来说“正式出现了”,那还不失为一说。不少人认为“以人物为描写中心”的传记或类传记文也始于《史记》那就失诸偏颇了。史传应属传记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几乎每个历史人物形象在史传记载和文学创作中都会有出入,尤其是小说、戏曲为了突出主旨或舞台效果,常常对一些人物形象进行渲染、夸张和变形。在明传奇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严嵩父子作为明代权奸人物的代表,在《鸣凤记》《飞丸记》《遍地锦》和《一捧雪》等传奇作品中都有刻画,虽然大都以史传记载为基础,但是为了渲染人物特点、突出舞台演出效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夸张、变形和虚构。比较严嵩父子形象塑造在史传和明传奇中的不同,不仅可以看出戏曲创作之特色,还可以还原出严嵩父子的真实形象。  相似文献   

16.
在威武雄壮的社会大舞台上,作为主体的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因而,我国现存的史志之作中,记载人物的篇章,占据着很大的篇幅,向有“古来方志半人物”之说;展开长达3253卷的《二十四史》,记载人物的内容就有2163卷,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7.
传记.简称“传”.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体。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忠实于传主的生平.如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一类以史实为根据,但虚构、演义内容较多,文学色彩强烈,如传记文学。  相似文献   

18.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传记文学的名著,可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一部传记文学的名著,《史记》最重要的成就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现了一道丰富多采的历史人物画廊。作者不仅能够成功地描绘出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的不同风貌,而且能够刻画出属于同一阶级、同一阶层、同一类型人物的各自不同的个性.正如日本学者斋藤正谦所说:“子长同叙智者,子房有子房风姿,陈平有陈平风姿;同叙勇者,廉颇有廉颇面目,樊哙有樊哙面  相似文献   

19.
南朝四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和《陈书》记载中,史臣所关注和强调的文人与今天文学史所肯定的作家有同有不同。一些经典作家如谢灵运及梁代文人集团取得的文学成就,四史的描述与今天文学史的认同都保持了一致性。然而还有一些在四史的记载中声誉很高、文名甚盛的文人,在今天的文学史中已难觅影踪。这一现象说明历史人物的文学定位存在着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史臣的记载和评定在文学作品与作家的经典化方面负有重要的导向和评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过:报告文学写的是今天的人物,而传记文学写的则是昨天的人物。关于传记文学,说到它的历史,我们的太史公司马迁的《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应该是鼻祖;在国外则有《巴尔扎克传》、《拜伦传》等煊赫一时;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朱德将军传》也烩炙人口;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陈毅传——霜重色愈浓》,伍修权的《我的历程》,张杨的《黄金的品格——记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赵树传》、《张大千敦煌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