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典 《华夏文化》2013,(2):50-52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学术界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清算,一时间各种主义和学派竞相登场学术论争纷纭。从陈独秀、吴虞等祭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起,一大批新式学者展开了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批判。此外也有很大一批学者如梁启超、梁漱溟、钱穆等对儒家文化进行了反思和发展,一时被视为尊孔派。在反孔和尊孔之间,  相似文献   

2.
李延军 《寻根》2015,(1):26-33
"刘二姐现象"的提出2013年11月,邯郸学院入藏了一批主要来源于晋冀豫交界地区太行山区的民间文献,时间上自明代起直到20世纪70年代,有12大箱10万件左右,是研究这一时期太行山地区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批文献被定名为"太行山文书"。笔者在太行山文书研究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伊始,学术规范问题被提到中心议程上来。这固然与80年代以降“学风失范”的现实有关,也与人研究的重心转移密切关联。有人说,80年代是“思想史”的年代,90年代是“学术史”的年代。此话道出了一种新取向:人研究已由原来的侧重“思想”转向侧重于“学术”。向“学术”一极倾斜的结果。带来了对一系列历史现实问题的质疑、反思和重新估量。其中,学术规范化的倡导是学术转向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McCullers,1917—1967)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也是推动美国南方文学复兴的主力作家。她小说中描写的人常常性情古怪,与社会格格不入,但却在复杂多变、充满暴力的世界中寻求爱并希望被人接受。人们常把她与田纳西.威廉斯、尤多拉.威尔蒂和弗兰纳里.奥康纳相提并论,称她是“描写20世纪南方哥特风格的当之无愧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与史志杂记的渊源关系是本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个世纪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以前、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在相关史事的钩稽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在范围上也延伸到了陈志裴注之外的《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后汉书》、《十七史详节》、《史记》、《左传》等史著;突破了对“渊源”内涵的狭义理解,除了故事情节层面的考索外,还注意到了史志杂记对小说修辞、形象塑造、叙事艺术、创作心理、思想意蕴等方面的影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在研究目的、对象,依据版本,范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值得研究者深思和鉴戒。  相似文献   

6.
季蒙 《东方文化》2001,(6):120-125
钱钟书先生死了,引发人们很多感想。20世纪80年代学十年,钱氏的声望如日中天,那时候他被视为中国学问最宽博的人。只是到了90年代,钱先生才不再独领风骚了。这是因为像陈寅恪、胡适、周作人等一帮民国时的学人又重新被请出来,相形之下,钱热冷却了不少。我想这里面的原因还是简单的,主要因为知识阶层对思想的关切盖过了对单纯艺的关切,90年代的很多青年学人就是转哲的,他们也都是从80年代过来  相似文献   

7.
贺仲明 《东方文化》2002,(5):61-64,85
解构和学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两大基本文化思潮、解构,源头其实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化观念的进入,客观上形成了对长期蒙昧和封闭状态下的中国社会文化的巨大冲击,解构了往昔的政治乌托邦神话一但是,真正的解构高潮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8.
《寻根》2017,(3)
<正>一《时代漫画》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漫画杂志,鲁少飞主编。月刊,16开本,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发行。1934年1月创刊,1936年3月被查封停刊,同年6月复刊,1937年6月终刊。共出39期。  相似文献   

9.
泰国的汉语     
李欧 《世界文化》2010,(9):40-42
在泰国教书,读泰国的中文报刊,诚一大乐事。由于完全不懂泰语,上网、看国内电视也有诸多不易,因而看泰国的中文报纸,就成了知晓天下大小事、包括泰国大小事的主要途径。泰国有中文报纸,据考证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汉境日报》。一百多年来,前前后后约有五十多家中文报纸创办、发展以及消亡。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当时的国际氛围,中文报纸被全部禁绝;中国改革开放后,中泰关系越来越融洽,20世纪80年代至今,又有了七八种中文报纸,都集中在曼谷。  相似文献   

10.
考古学是一门科学,自20世纪的20年代起,它就在中国的土地上开始实践。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开始发掘,在我国考古学科的历史中属较早的一次发掘。  相似文献   

11.
正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是20世纪杰出的小说家和文体家,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路先锋,被称为美国后现代派文学的俄罗斯大叔。他以对小说体裁的成功颠覆和其鲜明的后现代性而享誉文坛。其小说也为后现代叙事理论提供了文本参考,并成为众多后现代文学的推崇对象。20世纪70年代他的声望达到顶峰,被誉为"当代小说之王"。  相似文献   

12.
"过劳死"是日本词典里的一个特殊词汇.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已出现过劳死现象,但未引起日本社会的重视.进入20世纪90年代,过劳死案例大幅度增加,其中,还出现了自杀过劳死现象,即因工作强度大,个人不能承受这一压力而自杀.  相似文献   

13.
孔莉 《世界文化》2010,(8):26-27
超现实主义诗歌大都晦涩难懂,这是与诗人的创作理念分不开的。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文艺流派,它的影响渗透到文学、绘画、电影、雕塑等多重领域。超现实主义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注重表现梦幻、直觉和潜意识。  相似文献   

14.
李萌萌 《世界文化》2014,(10):19-23
新浪潮的缘起缘灭 法国巴黎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一直是以世界文化和艺术的中心而自居,法国人也是以激情和浪漫闻名于世。电影艺术的两位开山鼻祖卢米埃尔和梅里爱都是法国人,所以在现代主义电影思潮中法国艺术家表现得比其他人更有特色、更激进、更浪漫。20世纪20年代风行欧洲影坛的先锋派电影即以巴黎为中心。20世纪30年代法国出现了用人性和人道主义思想去表现下层小人物的命运和他们与社会抗争的影片。这类影片内容真实、情节动人,常常含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有一定的戏剧感染力,这类影片被称为“诗意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诺阿等一批优秀导演为了躲避战火去好莱坞工作。战后较长一段时间,法国电影界在好莱坞的强烈竞争和意大利电影的巨大影响面前,只满足于对原有传统的沿袭,在内容形式和生产体制上都没有什么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于涛 《世界文化》2012,(9):31-32
威廉·德·库宁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多产的艺术家之一。纽约现代博物馆近期对他长达70多年的艺术生涯进行了全面回顾,囊括了他1926年移居美国之前在荷兰创作的早期作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少量的晚期抽象作品。其最著名的、里程碑式的作品都在其中,如《粉红天使》《挖掘》及第三个女人系列。甚至很少见的17平方尺的戏剧舞台背景作品《迷宫》也出现在这次展览中。德库宁的作品主题可分为生物抽象画、黑白构图、人物形象画、行动抽象画、风景画及静物画。他将抽象和具象模式结合起来,创作出生物抽象画,即抽象的人物轮廓加上拼接起来的身体部位。20世纪40年代,德库宁开始尝试单纯运用黑白色彩作画。20世纪60年代早期,艺术家的调色板开始变幻成明快的洛可可式的粉、黄、蓝色调,以描绘他在长岛的所见所感。  相似文献   

16.
正巫鸿的《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一书,是融合中国传统学术和西方艺术史方法论的一种尝试,是艺术史、历史、考古各学科相结合的一种尝试。这本书成为武梁祠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专著,于1989年获得了亚洲学年会最佳著作奖,被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已经临近末尾,就像各个领域都在进行世纪性回顾一样,中国艺术也应该认真总结一下自己的百年命运,以便开启下个世纪。在中国,20世纪一开始就遇到了敦煌莫高窟藏经被发现这样一个大事件(发现于1900年5月25日),使这一中国艺术宝库名扬世界。这个开头似乎具有某种预示性,20世纪成了中国艺术大发现的一个世纪。中国一系列古文化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基本上都在20世纪;这些遗址中所保存的艺术作品向全世界的系统传播,中国艺术以一种比较完整的形象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艺术并肩而立,也都是这个世纪的事情。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大量的战…  相似文献   

18.
过去现在,戏梦人生的交织叠加影片《如果·爱》的情节包含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5年的上海,讲述孙纳、聂文和林见东出演一部歌舞片的始末;第二部分是歌舞片的剧情——20世纪30年代,孙纳饰演失忆少女小雨,马戏团的班主为留下她,编织了一段美丽的爱情记忆,而小雨以前的恋人也试图用回忆唤醒并重新拥有她,属于戏中戏;第三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北京,林见东与孙纳共度一段美好时光。这3个部分交织在3个人的生活中,过去与现在、戏梦与人生,对他们来说已难分清。“过去”的浪漫或伤痛场景常侵入“现在”,而“现在”的孤独与痛楚又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当代小说里的农民形象,20世纪20年代表现为麻木中显示愚昧;30年代在土地上流泪;40年代通过斗争取得胜利;50年代在获得土地体验劳动欣慰的不久就面临着合作化的彷徨;60年代在浮夸中挣扎求实;70年代的农民形象是个空白;80年代的农民在市场上开始走向物质与精神的富裕;90年代农民在世纪之交整理着自己一个世纪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正>"X一代"(Generation X)这个词汇最早由匈牙利摄影大师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卡帕用"X一代"("未知的一代")来指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年轻人:"也许在我们最初的热烈期望中,我们就意识到我们这代人将面临着更加出乎意料的东西,我们的才能和金钱都无法与之匹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