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蛾山彝族自治县城西塔甸镇大西村西北的大西山上,世居着彝族支系纳苏人。纳苏人勤劳勇敢,纯朴善良、热情好客,在这片大山的黑土地上辛勤地耕耘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劳作,唤醒了沉睡的大西山、创造出了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化。纳苏人每年的“咪蔸夺”,更是令人感到纳苏先民古朴的化神韵。  相似文献   

2.
邹佩丛 《寻根》2007,(6):119-125
众所周知,著名的广东省孙中山家族并不是翠亨村的原有居民,而是从外地迁来的。那么,翠亨孙氏上源及其源头在哪里?孙中山远祖略历如何?这些问题在孙中山去世后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实,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有人对这些问题进行过调查研究,他们根据孙中山家族族谱记载、口碑传说、孙氏祖墓、孙中山先祖契据,  相似文献   

3.
按照各种佛经的说法:释迦牟尼在跋伽仙人苦行林中悟道成佛以后,首先在鹿野园中为忄乔陈如等五人说法,使五人心悦诚服,皈依佛门.至此,佛教所谓的“三宝”俱足,佛教正式形成.所谓“三宝”:佛宝是指释迦牟尼本身,代表着佛教的膜拜对象;法宝是指佛教教义,表现为形而上的理论体系;僧宝是指弘扬佛教教义的僧众,它是不同于一般信众的稳定的专职集团.“三宝”之间的关系相辅相存,缺一不可:是佛发现了法并且说法,因而有了佛教教理,故法是依存于佛的;但同时,又是藉着发现法、体悟法而才有所谓的佛,离开法也就无佛可言了,故佛又需以法为本质;僧为佛的代表、法的传承,离开佛、法,僧不可能单独存在.由此可以看出,佛教自一创立,膜拜对象、理论体系与僧侣集团就是其存在、发展的三大支  相似文献   

4.
徐梓 《寻根》2006,(2):22-25
在古代,书院往往被称为祠学。如元代的宋禧曾说:“国朝于天下祠学,所谓书院者,例设官置师弟子员,与州学等。”(《庸苍集》卷十四)在古人看来,山长的职责,不过是教与祀而已。现代研究者将教学、祭祀和藏书归结为书院的三大功能,这一切,都说明了祭祀对于书院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一、黄帝三处重要活动史迹的论定 黄帝,是4000多年前率领我中华民族由史前蒙昧时期进人文明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氏族部落的领袖人物,因而也就成了我们现代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的这一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早在2000多年前就受到普遍认同。所以,西汉时史学家司马迁在他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卷《五帝本纪》中,  相似文献   

6.
考察古今以来黄帝(包括炎帝)的祭祀活动,我以为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正>鄂尔多斯蒙古族传承的以成吉思汗祭祀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祭祀,在长期的历史中不断完善,形成区别于其它地区的鲜明的基本特征。鄂尔多斯传统祭祀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8.
彭林 《华夏文化》2012,(2):18-20
祭祀是人类早期近乎本能的文化行为,世界各民族历史上都出现过祭祀。中国古代的祭祀,及于天神、地祗、人鬼(此为《周礼·春官·大宗伯》之说)等三大类,自成体系,祭法多样,意蕴丰富,卓具特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祭祀文化地位之高,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9.
古蜀象牙祭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双手所执究为何物?从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发掘以来,一直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根据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若干人物雕像分析,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双手所执的应是象牙。由此可以进一步说明,只有蜀王才有权力执整支象牙进行祭祀。三星堆出土的金杖,是古蜀王国最高神权政治领袖的象征,这个最高权力,是对古蜀族群及其王国而言。而蜀王手执象牙进行祭祀,则是古蜀王国政治与文化势力范围内各个地方性族群之长共奉蜀王为共同首领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金沙遗址是成都平原商周时期的都邑性中心聚落,其"梅苑"东北部的堆积有特定边界,出土遗物有着特定的组合和特殊的质料及非生活用品等特质,应是商周时期古蜀人的一处祭祀区。祭祀区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表明,金沙先民的祭祀传统复杂而多样,祭祀方式与祭祀对象历时性特征显著,凸显出古蜀社会发达的神权体系与超稳定的社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杨镇雄 《大理文化》2012,(11):96-97
在漾濞,一株老核桃树就是一个动人的传说,一片老核桃树林就是一部关于漾濞的核桃发展史。在漾濞,三四百年树龄的老核桃树屡见不鲜,这些历经沧桑的古树展示着漾濞核桃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不失为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上,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开始大创造的时代,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每年都进行黄帝陵祭祀。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国古代祭祀文化的特点。祭祀礼仪,最早产生于我国古代的祖先崇拜。大约在黄帝时代,祖先崇拜的丧葬仪式和祭祀活动已经出现。后来,从西周开始,这些礼仪逐  相似文献   

13.
《寻根》2016,(1)
正早在宋代,休宁县古林黄氏宗族就曾修建了黄氏宗祠。明代夏言请求天下臣民得祭始祖立家庙后,徽州民间兴建祠堂进行祖先祭祀达到一个高峰,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祠堂之制今巨族世家多有之,唯新安为盛。"(项:歙县《桂溪项氏祠谱》,"附祠记",乾隆二十年本)各县境宗祠祭祀风俗为盛。如绩溪县"邑多聚族而居,有宗祠支祠香火堂。岁时伏腊,生忌荐新皆在香火堂,  相似文献   

14.
何巧云 《寻根》2009,(6):22-26
刘哗原、郑惠坚在《中国古代的祭祀》(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一书中指出:“所谓祭祀,简约地说,就是用礼物向神灵祈祷、致敬,以取得它们的护佑,消灾获福。”祭祀活动反映了群体社会的民间信仰。在留存至今的50万件(册)徽州文书中,有关祭祀活动的文书达数千件(册)之多。这些祭祀文书深刻地反映了历史上特别是明清至民国时期徽州人的精神生活和信仰世界,对徽州社会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何巧云 《寻根》2008,(6):22-26
刘晔原、郑惠坚在《中国古代的祭祀》(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一书中指出:“所谓祭祀,简约地说,就是用礼物向神灵祈祷、致敬,以取得它们的护佑,消灾获福。”祭祀活动反映了群体社会的民间信仰。在留存至今的50万件(册)徽州文书中,有关祭祀活动的文书达数千件(册)之多。这些祭祀文书深刻地反映了历史上特别是明清至民国时期徽州人的精神生活和信仰世界,对徽州社会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金鉴 《寻根》2011,(5):77-81
我是《日坛史略》特邀的文史顾问,3月21日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祭祀太阳神的首次仪式。据介绍,北京市朝阳区政府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把复原日坛祭日典仪作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肖永明 《华夏文化》2009,(2):9-11,25
2008年,国家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历史悠久、在民间社会影响十分广泛的传统节日列人法定假日。这一决定公布之后,好评如潮。人们普遍认为,将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它表明国家对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的重新确认。  相似文献   

18.
《寻根》2016,(6)
正"定南客家宗祠"是赣南地区定南县客家人不可或缺的宗族文化传承载体。该载体提供了强化客家子孙追根溯源、缅怀先祖、激励子孙、勇于开拓的文化形式,是为后人供奉祖先的精神场所。定南客家历史文化与客家宗祠文化渊源定南县是江西省最南端的山区县,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建县,现辖7个乡镇,人口21万,99%为客家人。  相似文献   

19.
成吉思汗祭祀是蒙古民族最高祭祀形式,是蒙古民族原始文化的集中体现和蒙古民族思想理念的集中反映。成吉思汗祭祀在长期的历史中不断完善,形成了鲜明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祭祀内容的原始性,祭祀内涵的神秘性,祭祀形式的独特性和祭祀传承的唯一性。成吉思汗祭祀,集中体现了蒙古民族崇拜长生天、崇尚大自然的心理,成为蒙古民族重视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成吉思汗祭祀,是体现蒙古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文化现象,共同的心理素质,使蒙古族树立了崇尚大自然的观念。成吉思汗祭祀的基本理念,包括崇拜长生天、崇拜神灵、崇拜大自然等,对蒙古民族共同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使蒙古民族树立崇尚天地人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受成吉思汗祭祀的影响,蒙古族树立了开放、包容、奋进的精神,创造了具有浓郁特点的和谐文化,这种自然形成的和谐文化,必然体现在人与生态的关系方面,即树立崇尚大自然、保护生态的思想理念;成吉思汗祭祀的基本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蒙古族受这一理念的影响,形成保护大自然的共同心理。成吉思汗祭祀,由诸多祭奠仪式组成。这些仪式中贯穿了蒙古民族崇尚生态文明的思想理念。成吉思汗四时大典中的春、夏、秋季大典,都向苍天大地、山水神灵祭洒鲜奶,祝福草原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20.
古代山东的海神崇拜与海神祭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流行着海神崇拜的习俗,人们通过这种崇拜意识来表达自己对海洋的认识.同时,沿海居民还经常举办祭祀海神的活动,用以祈求海事平安.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山东沿海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神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