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小说中有关阴间司法活动的刻画,依照人间世相及其作者的心理期望,可谓至详且悉。从司法体制、诉讼程序到审判的执行都有一整套的人间临摹和改造机制。阴间司法的程式和臆想,反映当时世俗的万千情态,同时也是立足于俗世的法律意识在经过文人的理想性加工以后的曲折表达。  相似文献   

2.
审美的文化与文化的审美李慧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质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正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仅从审美的角度抒一管见,以求教于同仁。一、中国文化的根本特质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氏族血亲制为根基、以家庭为单位、以农业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经济基础上产...  相似文献   

3.
企业管理现代化,其根本问题是建立与本民族文化心理机制相适应的先进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因此,研究民族文化心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管理具有与人类社会同样悠久的历史,虽然人类的管理活动从原始人群的首领对狩猎活动和刀耕火种的管理,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国家和企业的管理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真正将管理做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则只是几十年的历史。纵观人类管理活动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对管理中人的因素日益重视。在原始社会,管理建立在社会平等的基础之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根本利益完全一致,都是为了生存…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当今研究文化市场学术探讨课题之一,在这个主题之下,还有两个比较基本的子课题。一是文化对于经济的功能和作用,二是经济对于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我以为,这是常说常新、而今天显得尤为迫切的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论秦的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龙显昭秦人僻处面陲,在复杂的内外环境里,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积淀,形成了有别于山东六国的秦文化。秦文化就其融入主流社会者而言,是法治主义和农战利益的价值追求。如果从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算起,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文化一统文化娱乐的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正在形成。文化市场也日趋活跃。在文化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群众文化与市场文化的关系认识不一致,从而出现了一些偏面的认识,这无论是对群众文化还是市场文化的发展都不利。特别是在当前体制改革中,  相似文献   

7.
闽文化的崛起与河洛文化南传徐晓望河洛文化南传闽中历史的回顾闽中为闽越族居住的地方,自古被视为蛮荒之地。汉武帝平定闽越,“以闽数反,命迁其民于江淮,久空其地。”直至东汉末年,闽中仅设五县,人口十分稀少。降至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汉族始远徙入闽。唐代闽人...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中,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先进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作为化工作,对先进化的探索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着整个化事业运作的方向。对于化工作来说,首先要认识到,先进化由党的总书记提出来,它是对宏观和全局的把握,主要是指党的事业必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入手,指出正在兴起的全球文化虽以西方文化作为普世文化,但确实具有一些超越民族文化的共性.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和文化全球化相伴而产生的现象,在文化全球化和文化民族主义的互动关系中,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乃至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日益走向全球化的今天,确立起以民族主义为基点的全球化视野十分重要,但中华文化的复兴不应以排斥全球文化和全球价值的引进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两黄"文化,就是黄帝文化和黄河文化。因为,河南新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故里、故都;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把黄帝文化、黄河文化研究透了,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根脉和主流把握住了,也就能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更好地认识河南的历史和现实,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建设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造福中国人民,影响国际社会,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1.
文化知识与文化人格的关系是古往今来思想家与教育家所关心的问题。在中国古代,人们从来就不把学习文化知识与培养文化人格脱离开来。儒家学派的作品《大学》即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证券市场已生成一种具有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的化,即庄家化:既然化中已出现了某些不利因素,就必须适时地进行调整或重构。重构的基本原则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市场主体的守法意识,培育市场正义精神,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随着草原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梳理和辨析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该领域学术研究不可回避也不能回避的重要学理问题。虽然学界至今还没有就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专题讨论,但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或分歧已有所表现,其中较为普遍的倾向是,把草原文化简单地等同于游牧文化,即认为草原文化就是草原游牧文化,从而对开展草原文化研究提出质疑。因此,本文试就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内涵、分布、起源和建构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专题讨论并重点说明二者之间的非等同性,以求教于有关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纳西文化与康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是康巴的世居民族之一。纳西文化进入康巴后,对康巴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现已成为康巴文化的一部分。康巴文化所兼容的纳西文化突出表现在语言文字及生活习俗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何晓园 《东方文化》2001,(5):83-86,82
一段时间来,“先进化”问题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关于“三个代表”的理论中,把“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确认为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要求之一,这无疑是深刻的。但是,人们在对“先进化”的内涵、意义及其与民族传统化、西方化的关系上,理  相似文献   

16.
姜炎文化与粟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 《寻根》2003,(1):30-33
文化。上述观点中至少有两点是共同的,即炎帝部族是姜炎文化的创造者,宝鸡渭水流域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本文认为姜炎文化是姜炎部族在距今约7000年的宝鸡渭水流域创造的原始农耕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地域文化。大约在距今6000年至5000年时,炎帝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姜炎文化进入兴盛期。到了距今约5000年左右时,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败给黄帝,姜炎部族与黄帝部族融合,姜炎文化与姬黄文化开始交融,并形成了华夏文化的主体。再到距今约4000年左右,黄帝部族的一支后裔周人与姜炎部族通婚,姬黄文化与姜炎文化的进一步交融产生了更为先进的…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超时空性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陈振昌时空条件是一定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前提。正是时空限制性;造就了不同文化形态的独特面貌和赖以发展传承的条件。由于这个原因,对于某个特定民族文化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只有置放在该民族整体的文化背景上才能得以实现、然而,任何...  相似文献   

18.
陈叙 《中华文化论坛》2022,(6):133-142+157-158
乡村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优质载体。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重新认识乡村价值,充分激发乡村的文化主体性,增强乡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由于乡村文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与乡村社会脱节,农民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政府主导下的乡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实践间存在疏离,来自市场和社会的外来力量缺乏对乡村文化生态的了解,外来文化资源与乡土文化主体间缺乏耦合机制。乡村文化主体性的培育系统就是以尊重和激发农民的文化主体性为中心,通过乡村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的互动交换来激发乡村的文化主体性意识,构建起有效整合多元力量的乡村文化建设机制,探索在治理场域下实现价值共享和意义认同,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和文化组织。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肩负的重要任务,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更好地深刻理解和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针对性,分清文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正确制定文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未来规划,  相似文献   

20.
据史籍记载,巴人最早生活于西北地区,后来由陕西、河南进入湖北、四川。巴人南迁,南迁后进入了湘、鄂、渝、黔边区地带。《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命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巴”字最早见于殷墟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