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家长只会说教,不会跟孩子真正沟通,导致孩子要么不听父母的,要么假装听从,实际内心不服气。这让不少家长感觉挫败,也很困惑不知怎么跟孩子交流。其实大家都明白,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真实的感受,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掌握正确的语言技巧和应对方式,学会共情式沟通,亲子之间交流就会顺畅了。那如何从说教转变为共情式沟通呢?第一,变“旁听”为“倾听”。  相似文献   

2.
王艳 《学前教育》2020,(4):57-59
<正>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需要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回应作为师幼互动中教师的主要互动行为,其适宜性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然而观察发现,教师回应幼儿的能力让人堪忧,不回应、错误回应、不及时回应等情况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师幼互动的质量和师幼关系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接触“共情”一天下午,班里有个女生向我报告,某男生尢缘尢故踢了她一脚,而且很重。我只是沉默了片刻,女生见我没反应,只身离开了办公室。  相似文献   

4.
汪慧贇 《学前教育》2023,(19):60-62
<正>共情是指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体验和感受他人的情绪和想法,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一种能力。对幼儿来说,拥有共情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更融洽地与同伴、老师和家长互动,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和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是帮助幼儿提升共情能力的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事物。因此,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共情     
教师共情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性要素,其发生与人类遗传、主体意识、环境影响等因素紧密相连。而探究教师共情的本质,其根本上具有着道德属性。若要推进教师共情的培育,相关教育实践无疑有诸多不可为之处,包括无视教师的过度共情、忽视教师共情的重心等;教育也有诸多可为之处,包括积极推进教师共情内容的构建、教师共情实践的引导等。  相似文献   

6.
<正>"共情"指的是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做出恰当的反应。共情通常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发生的一种积极的感觉能力。阅读教学中的"共情"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一起进入文本以及文本作者的精神世界里,合理地产生情感共鸣与个性体验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这些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的创作情感。在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生动优美,具有过硬的功底,固然是很必要的。但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还要学会闯"情"关。一、上课要有激情讲课的激情,首先表现在老师的精神面貌上。有的教师一上课就紧绷着脸,甚至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有的则衣衫不整,甚至穿着拖鞋、短裤。试想,学生面对这样的老师,如何燃起学习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兴趣?而有的教师一上讲台就笑容绽放,给人春风拂面之感,让人感受到极强的活力,学生自然会被感染而认真听讲。我们常说上课要有感染力、亲和  相似文献   

8.
张英 《山东教育》2012,(30):30-31
作为一种教育措施,适当运用惩罚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为禁止和纠正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教师常常会对孩子实施惩罚,但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入手,探讨了记叙文写作怎样实现对情感的真实描写,通过以“真”写情,以“情”动人,从而提高文章质量与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还就记叙文写作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实施了微观层面的探讨,提出了记叙文写作的方法策略,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高中语文教育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作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时,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种教学处于成熟阶段,位于发展区的一系列机能。也就是说,我们幼儿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基于现有发展水平向最近发展区内可以达到的水平和进步再发展。所以,面对时代的发展和幼儿的变化,我们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1.
<正>一共情:指人的那种设身处地地领悟他人所思所感所为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它理解为能体验别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那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能力。教师的共情,也有人把它形象地描述为"进入学生心灵世  相似文献   

12.
王艳 《学前教育》2022,(17):59-61
对于幼儿情感社会能力的发展来说,随机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所发挥的价值不容小靓。如何协助教师利用好随机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社会情感能力,是学前教育在社会领域的教研课题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幼儿园将“共情”理念与随机教育形式相结合,以“提升教师共情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园所实操及教学研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主动感"一词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指幼儿期(3~6岁)主要解决主动感和内疚感的关系,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这一时期,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即"主动感"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基础。"教师的支架作用"指教师应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教师需要把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教师应从幼儿"主动感"出发,通过支架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从一个水平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回顾了共情的概念,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幼儿园教师共情研究的现有成果,分析幼儿园教师共情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未来研究应着重细化共情发生情境,明确共情指向对象;探究内部影响因素,重视中观环境影响;融合多种研究方法,开发特色测量工具;将共情纳入选拔培训体系,探究具体共情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师作为一种“助人”的职业,应该具备更高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的结合,教师具备较高共情能力对于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效果和学生品格的培养,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共情能力的高低会受教师内在因素影响,如教师个性特点、对共情能力教育价值的认识程度等,而共情能力的发挥也会受一些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在实践中从观念和行动上去主动培养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师作为一种助人的职业,应该具备更高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认知能力与情感能力的结合,教师具备较高共情能力对于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效果和学生品格的培养,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共情能力的高低会受教师内在因素影响,如教师个性特点,对于共情能力教育价值的认识程度等等,而共情能力的发挥也会受一些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在实践中从观念和行动上去主动培养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歌唱作为一门艺术,有它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它是构成人类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歌唱,可以使幼儿感受快乐,体验音乐的美和情感。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我在音乐教育课上和歌唱训练实践中,常常体会到“情”与“趣”在活动和训练中起着积极的引导因素。尤其是歌唱能力训练中,更要强调训练的情景感受和趣味性,才能使幼儿从枯燥的传统训练中解脱出来,引导幼儿在欢乐愉快的训练氛围中获得相应的歌唱知识技巧,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一、“情”。这里的“情…  相似文献   

18.
“共情”与“反移情”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情(empathy)和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分别是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理论上两者有很大的差别,但在实际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两者却有着一些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胡伟敏 《学前教育》2023,(Z1):94-96
<正>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幼儿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阳光自信的幼儿一直是我园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为此,在教师学习培训中,我园对该理念进行了持续性的强化,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和策略”了然于胸。然而,从日常互动和学期评估的效果来看,幼儿自信心的提升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校园生活中,基于班主任的特殊地位,班主任能否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良好关系是他能否很好地解决学生的诸多问题的关键。“共情”作为一项沟通技术,被认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关键因素。班主任应学会运用“共情”技术,建立师生互信机制。笔者从心理辅导的一个基本要素——“共情”出发,讨论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