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秋雨文化散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的当代散文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其标志是这时期拥现出一批优秀的散文家,而余秋雨则是其中的位使者。这位写出了《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等学术专著的著名学者,近期又连续推出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三本散文集。在当代多元的散文格局中,余秋雨的散文因其鲜明的个性而格外引人注目。他以其深厚的文化积累,以其热切的文化关怀和独特的文化况味;以其高标远举、厚重深邃的审美品格,在散文创作的领域中开拓了一方卓尔不群的新天地。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显示了中国当代散文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文化史学者余秋雨的系列文化散文,正像一位背负沉重使命的山居隐士,带着一副关注当代中国的眼镜,念着激情加理性的真经,在荒漠和闹市、往古和现实中追巡,最终触探了文化人格这块民族心理的暗礁,构筑起了一座透出无限生机的“精神道场”。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之所以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这不仅因为他学者型作家丰厚的知识积累,深邃的眼光,更国为他深入实际的观察和体验。同时,选择切合大众情绪的民族历史文化作为主题;运用第一、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以及虚实的巧妙结合与语言表达结构的合理运用等,也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学者,著名作家。荣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曾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打出"文化散文"的旗帜。其代表作品《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被公认为是目前华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余秋雨的很多散文貌似记游,实则包含了对人文内涵的深刻思考,给喧嚣浮躁的浮世众生注入了一种静默、安详、理性和深沉的品质。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被选入中考语文试卷。  相似文献   

5.
6.
余秋雨无疑是当代散文开宗派的作家,其代表性的"文化大散文"早已成为一种符号和范式。就当大众以"集体无意识"的热忱迷狂于其间的时候,作家却以高傲的心理姿态营造出"陌生化"的文本,使之与传统大众产生隔膜。  相似文献   

7.
品读余秋雨先生的历史文化散文,很容易触摸到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忧患意识。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精神特质之一。作为文化史学者的余秋雨先生,面对民族文化在商品大潮和全球化语境冲击下的艰难处境,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有文化良知的中国人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忧患意识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对现代都市文化的惋惜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无疑是一个文化人,有着文化人的忧患,文化人的敏感,更有着文化人的历史责任。他跳出传统站在人类科学和文化发展的背景上,面对着自然、山水、风物,面对着看似沉寂的断墙残垣,用他的笔对民族的文化历史命运进行反思,凝重的反思里,他关注着社会人生,抚慰着一批批失意落魄的文人,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无论大小长短,都浓缩着余秋雨胸中的文化悲悯感。  相似文献   

9.
余秋雨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散文作家,他的文化散文博大精深,气势恢弘,别具一格,历史与文化渗透,传统与现代结合,古今与中外汇聚,有情有理有哲,可谓“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本文结合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四个角度,尝试性地赏析了余氏散文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深入挖掘封存于自然山水以及人文风物中的文化意蕴,探索着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以其独特的文化感悟对文化健全人格的构建进行了多层次的探寻,执着地追求文化人格的完善,为现代进程中的中国文人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文化人格参照.  相似文献   

11.
对余秋雨历史化散的研究和评价,是以对时代语境的理解为基础.把余秋雨历史化散的成功放在当时的时代语境中加以考察,认为余秋雨历史化散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散作家在80年代已经拥有了自由创作的心灵空间,获得了话语权;其次,在80年代余秋雨完成了自己精神主体价值重心的重新贞立并完成了自己理论思维话语的重组再构,为创作历史化散做好了主体精神的准备;再次,余秋雨所创作的历史化散客观上抒解了中外受众的历史情结,满足了他们对历史的需求,其成功后面活跃着市场经济的面影。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散文出现新的走势。余秋雨散文从文化的视角表现出对民族文化的忧患,最终落脚于对现代文明重建的企盼,反映出余秋雨作为文化人的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3.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独特语言特色在于大气磅礴,出入古劲,广博浩瀚,立意深远;在于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  相似文献   

14.
试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人格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散出现新的走势。余秋雨散从化的视角表现出对民族化的忧患,最终落肢于对现代明重建的企盼,反映出余秋雨作为化人的化人格。  相似文献   

15.
挥之不去而又无法释怀的"乡土情结"是萧红创作的显性特征之一。萧红的乡土情结源于她对乡土的爱恨交织的童年记忆,也是时代思潮影响、自身窘境挤压的结果。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形成了萧红创作乡土情结的独特魅力,而对鲁迅先生启蒙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实践,又使萧红的乡土情结完成了对同时代作家的理性超越。探究萧红乡土情结产生的深刻社会、历史、文化根源,是全面了解萧红及其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的散文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看似游记,实际上体现着对现代事物的深刻反思,为浮躁的世界注入一抹宁静色彩。余秋雨的散文内涵有着高度的理性精神,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人格的赞美,将感性、文化和情趣融为一体,推动着现代散文的辉煌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余秋雨散文中文化魅力的感知特点,接着重点从忧患意识、文化精神、人文气息和文化符号四个方面作初步评价,试图探索余秋雨散文中的文化动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中华文明、民族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滋生的时候,一批有忧患意识和社会良知的作家转向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寻找跨越千年的民族文化之根,“文化寻根”热勃然兴起,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发人深省的、有着厚重传统文化积淀的“文化寻根”小说和诗歌,表现出作者清醒的文化意识和重铸民族之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徐强 《现代语文》2007,(9):37-38
从对余秋雨散文褒贬不一的评价入手,结合余秋雨的生活和学术背景,我们往往能够在他的文化散文中发现隐藏不住的文化动机一一对“健全人格”的追寻。找到并肯定这个文化动机,是我们认识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余秋雨的散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产生了巨大影响,取得了很大成绩。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激情与理性的矛盾、作家风格与散文精神的矛盾,以及作者的批评模式自身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20.
试图从散文的文体创新、文化意蕴:精英意识等方面对余秋雨的散文作一考察与分析,以推动余氏散文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