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玉器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后半期的考古发掘材料证明,中国制造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不仅在中国各地区有广泛分布,而且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发挥作用,从而在中华文明史上形成了经久不绝的玉文化传统。随着玉器的大量出现以及人们对玉器的认识不断深化,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生产工具。玉器诞生之初,它曾作为生产工具使用过。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出土过玉制的凿、斧等生产工具,有的带有使用痕迹,说明它曾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博物馆建筑史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荆州大遗址博物馆建设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并具体讨论了遗址博物馆建设的工作流程。认为遗址博物馆建筑,本质上是博物馆建筑,其选址应在不破坏文化遗产、不阻碍游客观赏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没有污染源、排水通畅、通风良好、环境协调、方便游客出入之地;建筑外形与结构应符合展示内涵的需要,凸显遗产地传统文化特色,使建筑成为遗产解说的一部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休闲等功能齐全,同时具备临时展厅和举办各种活动的空间;功能流线网络化、无障碍,游客活动区与工作活动区区隔明显;采光合理,建筑节能、环保、智能化;符合国家防震、防火、防盗等安全标准和《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周边预留有发展空间。遗址博物馆建筑除了强调建筑成为遗产解说的一部分之外,更应适应博物馆建筑的功能需求。遗址之上的展示保护建筑可以采用钢架等轻型材料,但建筑外形依然应当运用茅草屋顶、黄土色墙壁等楚文化传统建筑元素装饰,以使其与遗址环境氛围相协调。展示文本制作理应在建筑设计之前,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力求详细具体,博物馆人必须有结合本地实际的充分研究并与建筑设计师有深入的沟通。唯其如此,遗址博物馆建筑才可能功能齐全、节能环保、够用好用,才能成为本地区独具特色、具备文化性、经典性和纪念性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3.
西方笔的变迁史顿官刚编译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笔”是用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的芦苇杆制成。早在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这种笔了。他们把芦苇杆的一端削尖,然后在芦苇杆里注入一种由颜料和水调成的稠状物。书写时,只要挤压芦苇杆,“墨水”就会流出来。相比...  相似文献   

4.
玉器时代说     
玉器时代说吴汝祚,牟永抗中华大地上最早使用玉器的人们,据目前所知,是兴隆洼文化的兴隆洼遗址和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在七八千年前已经使用了玉器。经鉴定的查海遗址的玉器,全属软玉,可见这时期的人们已能辨别玉石的区别。从此,它以坚强的生命力,给史前人们的思想意...  相似文献   

5.
1984年,在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代前蜀王建墓维修保护中,有很多考古新发现:一、在王建墓周围发现大量墓葬,出土文物多件;二、发现规模宏大的王建墓外部建筑遗址及大量建墓材料;三、通过航拍,对王建墓周边环境及历史演变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发现,为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6.
不可移动文物(或称古迹、史迹、文化遗迹、历史遗迹),是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包含古建筑物、传统聚落、古市街、考古遗址及其他历史文化遗迹,涵盖政治、军事、宗教、祭祀、居住、生活、娱乐、劳动、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领域,弥补文字和历史等记录不足之处。《让不可移动文物活起来——博物馆的生存与探索》一书是湖北省博物馆协会委托的一个科研项目,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湖北省文化厅古建筑研究中心共同完成。内容包括博物馆与不可移动文物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湖北省的博物馆与不可移动文物专题研究、国内外有关的政策法规介绍、对博物馆与不可移动文物的发展趋势的归纳与发展建议,以及20篇调研文章和一些相关的表格等等,本文予以推介,旨在唤起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更多关注与支持,使湖北的不可移动文物通过博物馆建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促进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绘制在各种质料壁面上的图画称为壁画,是绘画表现的一种形式;又因画在不同的建筑场所,可以分为殿堂、墓室、寺观、石窑壁画等名称。早在5000年前古代埃及的贵族墓室,古希腊、古罗马的王宫遗址里,都遗存有壁画。中国的壁画起源也是很早的。据(论衡·订鬼)中记载,在远古黄帝时就有避邪恶的“门神画”。而后,各代壁画或见于古文献典籍中记载,或经考古发掘,屡见不鲜。现存壁画遗迹地域分布广泛,数量很是可观。从时间上看延绵200O余年。绘画题材内容也极为丰富。殿堂和墓室壁画多描绘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社会生活场景、墓主人的…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天才布雷兹·帕斯卡生于1623年,1662年去世时才三十九岁。他死后,亲友们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整理了他的大量遗稿并出版了《思想录》一书。尽管他是三个世纪前的历史人物,而今,甚至连遥居远东的人们都熟知其盛名,正是由于这一名著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包括了许多诸如“人犹如大自然中一根柔弱的芦苇,然而又是有思想的芦苇”之类发人深省的格言和警句,字里行间贯穿着他对人生不  相似文献   

9.
王春华 《寻根》2010,(1):16-18
<正>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在相互交往时,经常使用名片标示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而在元旦或春节前夕,人们则要互赠贺年片,以示祝贺、祝福。这两种用于社交的事物,都源于中国古代社会,且两者之间又有渊源。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化遗址观察,是一项由世界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旨在帮助挽救那些珍贵文化遗产的守护计划该计划每两年发布一次《全球百大濒危文明遗址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名录》由考古、建筑、艺术历史和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各国专家提名而来。自1996年问世以来,所列举的亟待保护遗产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考古工作者经过近两个月的发掘,被专家称为“天下第一后”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天坛遗址——唐代圈丘遗址在西安发掘出土。这一发现为唐代文献中把天礼仪的记载提供了实物证据,也为研究我国礼仪制度的演变及其历史作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圜丘”又称“圆丘”,也叫天坛,是皇帝进行祭天活动的礼仪建筑。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国丘是清乾隆年间在明和清初圜丘的基础上改建的。这次在西安发掘揭露出来的圜丘初建于隋,唐代沿用了近300年,比北京天坛早IOOO余年,是全国范围内目前保留下来的惟—一处早于清…  相似文献   

12.
伪皇宫陈列馆是建立在伪满洲国皇宫遗址上的宫廷遗址类博物馆。他皇宫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博仪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植下,从1932年至1945年充当他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罪恶产物和历史见证。伪皇宫包括宫殿、花园、跑马场、建国神庙、禁卫军驻地等,占地面积约三万平方米,大小建筑数10座,其中主要建筑有勤民楼、缉熙楼、同德殿、嘉乐殿等。1982年恢复建制的伪皇宫陈列馆现有馆藏文物近60O0件,包括宫廷文物、日本书画、日本瓷器、日伪罪证文物等多种门类,其中宫廷文物、罪证文物为馆藏特色。全馆现有…  相似文献   

13.
海田 《世界文化》2007,(4):12-13
笔,作为一种文化的代表,被人们用来记录着自己的历史。据考证。人类使用的第一支自来水笔,是4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的芦苇笔。而我们今天所普遍使用的自来水笔,则是100多年前由美国人乔治·派克研究发明的。乔治·派克不仅发明了钢笔,他所创建的派克笔制品公司,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当今全球制笔业中的头号王国。  相似文献   

14.
倪宝诚 《寻根》2005,(1):62-70
中华民族养鸡有悠久的历史,距今8000多年的河北武安磁山村新石器遗址中,便出土许多鸡骨。此外,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河姆渡等文化遗址中,鸡骨也屡见不鲜。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便出现了鸡的象形文字,距今也有3300多年的历史。有趣的是,甲骨文中“日”字的象形符号是画一个圆圈(太阳),圆圈的下方再画一抽象的鸟形图饰(鸡),  相似文献   

15.
温室大棚种植蔬菜,今天在我国长江以北的广袤大地上,随处可见.温室种植的历史到底有多久?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有必要约略回顾一下蔬菜种植的历史.食用菜蔬,在中国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韩非子·五蠢》:“上古之世,民食果窳……”当时人们尚处在原始农业状态,种植的谷物满足不了需要,常采集些可食的野菜、野果,除鲜食果腹外,还晒干以备食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选择好吃易种的野菜,进行栽培养植.在谷物种植的同时,间以菜蔬种植.考古发掘的资料说明,中原仰韶文化遗址的彩陶上,除绘制有鸟兽、鱼虫、纺织  相似文献   

16.
鞋子的历史     
人类大约在3万到3.5万年以前业已开始穿鞋。最初的鞋子是用较硬的皮子或树皮制作的,后来,鞋子的构造制作越来越精致考究,制鞋的原料也多种多样了。在美国,考古工作者在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中发现了一座储藏有300双韧皮凉鞋的仓库。这些鞋子已有90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黄帝祭祀的五个阶段和三大类型王安稳宁国良在黄帝时代,已经具有比较统一的祭祀制度。在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遗址中发现有秩序井然、布局整齐的墓葬群,在新石器晚期的甘肃武威齐家文化遗址,还发现了以牲畜为牺牲的祭祀场。这都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较为发达的灵魂和鬼神...  相似文献   

18.
民间美术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当人类从树上下到陆地来生活,迈开独立行走的第一步;当原始初民用手敲碎石块以投击野兽;当人们发现了火,吃着熟食围坐在火塘旁,对着火光显示色彩和冉冉升起的烟雾时,想象的翅膀在他们心中勾画出各式各样的形状和颜色。于是他们制造出了三棱尖状、橄榄状……的石制工具;他们把天然的矿物质颜色涂在自己的身上或器物上,这就是人类对美术意识的最早的朦胧觉醒、爱好和运用。据考古专家发现,我国旧时器时代的丁村人遗址中,已有了形状规范的石制工具;山顶洞人遗址中,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在此之后罗振玉、王国维等的研究,发现《史记·股本纪》中的先公先王之名,绝大多数都见于甲骨卜辞之中,从而使商代的历史成为信史,把我国有文字可征的历史上推了上干年。甲骨文的学术价值引起金石学家、收藏家的极大兴趣,一时间重金搜求,这就导致了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到处挖坑寻找。这种非科学的发掘旨在攫取甲骨,对甲骨埋藏的情况及周围的遗迹遗物全然不顾,使殷墟遗址遭到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外国人…  相似文献   

20.
高城 《寻根》2014,(2):117-122
中国历史上遗存至今的古城不少,西部的古城遗址则更具沧桑魅力,它们是某一段历史的标签,也是中原与西域文化经贸交流的最直接见证。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西约10公里处的交河故城,就是这样一座经典的城墟。它自创建至今已有两干多年历史。其宏巨规模、沉厚底蕴、奇特的建筑艺术以及重要的文物价值,令人称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