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潮汕文化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潮州人在港澳和海外华人社会中确乎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海外的潮州人有1000万人,差不多占了海外华人总数的1/3。潮州人有强烈的群体认同意识,共同使用着一种汉语方言——潮汕话,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看潮州戏、演奏潮州音乐、喝工夫茶、喜欢吃很稠的白粥,而...  相似文献   

2.
陈友义 《寻根》2013,(1):53-57
潮州歌册,又称歌、歌文、说文、弹词,是"用潮州方言诵唱的民间说唱本子,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陈泽泓:《潮汕文化概说》),主要流行于潮汕、闽南地区。它成于明中后期,盛于清乾嘉年间,发展于民国时期,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而衰落,今已销声匿迹,很难一见。2008年,潮州歌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录项目名单。潮州歌册主要为妇女而作在重男轻女的传统社会中,许多潮汕姿娘仔  相似文献   

3.
刘欣 《寻根》2011,(3):41-45
民俗体育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民俗体育内涵的界定,目前尚无定论。笔者以为,民俗体育是指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并在一定范围内由广大民众创造、流传的民间体育活动,是一种传统的体育文化样式。它既依附干民俗节日,也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4.
《寻根》2017,(6)
<正>一"闹春田"又名"抬烂泥菩萨",现在也作"关公文化艺术节"。它是福建省长汀县客家民俗文化的庆典活动,源于长汀县举河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日举行,是由全村民众共同参与的民俗节日活动。起源于何时,没有史料记载,有关于它的各种传说却代代相传,其民俗活动也沿袭至今。闹春田民俗活动源于长汀县举河村,与关公信仰紧密相连。说起关羽,大多提及三国著名领将关羽或者"关老爷""武帝"等,在长汀,关公作为民  相似文献   

5.
元宵是中国人的狂欢节,与灯有关的民俗事项反映传统中国"狂欢"文化发展历程,巴赫金狂欢理论可以解释元宵灯文化现象。狂欢隐喻生死,"怪诞"是对抗死亡的依凭,狂欢节是最具包容性的节日,普通中国人看待生死的态度在元宵狂欢中进行着艺术化演绎。道教的"养生"理念和中国文艺美学范畴"形神论"早期形态主导灯民俗狂欢文化生死主题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刘咏琴 《寻根》2022,(2):108-111
民俗学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类文化历史,也有"民"的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民俗的目光也转移到都市中来.都市民俗活动的空间位置构建于都市之中,其研究不能脱离"民"这一主体,也离不开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如今的城市生活中,民俗自身的运行规律以及出现发展的动因也是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泰山与民俗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山、圣山,民俗民风丰富多彩,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泰山民俗以泰山文化为主导,以信仰民俗为主线,社会民俗、经济民俗和旅游竞技民俗交织融汇,构成一道独特的泰山风景。就泰山民俗文化而言,大汶口文化的流风余韵、东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齐鲁文化的传承,在泰山地区演绎流变,终于形成泰山民俗的基因。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使泰山民俗具有了神秘莫测的特点。礼俗杂糅的山石崇拜山石崇拜是泰山民俗中历史最悠久的信仰民俗之一。最早的泰山崇拜者是生存于泰山地区的泰山儿女,而“大汶口人”不仅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且是泰…  相似文献   

8.
正各地"老鼠娶亲"简介"老鼠娶亲"也称"老鼠嫁女""老鼠娶媳妇",是以老鼠为主角的民间故事与民俗艺术,"据统计,它覆盖我国19个省(市)100多个县市","并且多流传于我国古代文化发源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谢昌一:《老鼠娶亲的民俗和艺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因其跨省市众  相似文献   

9.
民俗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它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社会和历史的方方面面;它像一座大山,包容着愚昧的糟粕和文明的精华;它像堆积丰厚的地层,富含优秀文化的物质和精神--民俗是政治文明的上源,是道德礼法的初范;民俗是文学生命的源泉,是艺术诞生的母体;民俗与史学唇齿相依,民俗与考古连体难分;民俗分娩了宗教,孕育了语言和文字.但是,对于内容庞杂、良莠不齐的民俗,需要认真梳理和扬弃.  相似文献   

10.
张笑 《大理文化》2011,(12):100-112
木雕探源在一个贫困的边远民族地区,形成自己独有的民族手工艺术产业,这与那里的自然地理状况、民族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渊源有着相当紧密而又直接的联系。过去的剑川木雕艺术是怎样走过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素有"衣冠之国"的美誉,尤其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少数民族头饰,既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又呈生机盎然的传承新姿,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内涵深刻,色彩斑斓,构成民俗头饰文化的艺术长廊.纵观少数民族头饰,置身于头饰文化的海洋里,你会为它的悠逸、邃古所感叹,为它的灿烂瑰丽而赞美不已,白族头饰就是这海洋里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2.
甘孜州康巴文化的地域文化特征,主要为语言体系复杂、原生社会形态多样、地域性民俗差异显著、格萨尔文化和香格里拉文化表现典型等方面。这种文化的人文价值在旅游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并有效保护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1月1日至2日,由四川省民俗学会与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四川民俗文化与文化强省建设"研讨会在郫县召开.四川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冯元蔚主持开幕式,四川省民俗学会会长廖伯康致开幕辞,四川省老领导杨析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侯水平、梁守勋、黄启国、罗彤等出席会议.来自全省的110名从事民俗学、巴蜀文化研究的学者应邀参加会议.四川省民俗学会会长章玉钧向大会作了题为<运用民俗文化宝贵资源,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作贡献>的主题报告.大会共收到论文65篇.与会代表围绕先进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文化产业化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系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与新中国同龄的高公博,从艺三十余载,成绩卓著。他于1992年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中央电视台在《东方之子》栏目中介绍了他的艺术成果。高公博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以其仿古木雕、木雕、劈雕,实现了黄杨木雕艺术创作的三个跨越,从而在中华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绽放出三朵异彩夺目的奇花。传统黄杨木雕是将一种木质坚韧、纹理细腻的黄杨木进行艺术雕刻的中国民间工艺品种。它作为工艺品出现,实物可考的始于元代,到明清已经成熟并逐渐定型。传统的黄杨木雕大都以神话故事和历史题材人物为表现内容…  相似文献   

15.
雕刻时光     
正自古以来,剑川木匠以精湛的技艺,雕刻了不可胜数的木雕作品,使剑川木雕成为世人认识剑川的一张名片。而在剑川的木匠队伍中,今年64岁的施鸿训就是一位名气不小的剑川木雕艺人。难忘木器厂岁月剑川是电影《五朵金花》中大理白族青年"阿鹏"的故乡,是名闻中外的"木雕之乡"。剑川县木器厂是许多剑川木匠的"摇篮",只要说起剑川木  相似文献   

16.
千狮山游记     
剑川工艺精湛的木雕艺术,早已名扬天下,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木雕之乡”。与木雕比肩相齐的,还有它的石雕。剑川的石雕工匠,曾在全国一些颇有名气的建筑群中留过他们的杰作。千狮山的上千只石狮,更是集中了剑川石雕的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一部鸿篇巨著。  相似文献   

17.
翁叶瀚 《寻根》2012,(1):89-94
“潮州厝,皇宫起”,这是一句在粤闽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俗语。“厝”是潮汕人对房屋的通称,“起”在潮汕话中的含义是“建造”。“潮州厝,皇宫起”的意思是,潮州的民间建筑(民居、祠堂或家庙等)就像皇宫一样建造。它道出了潮汕传统民居的规模、气派与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陈友义 《寻根》2011,(4):135-141
“潮州人,福建祖”,这是一句在潮汕地区广为流行的俗语。它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信息——潮汕人的先祖大部分是从福建移民而来的。正因为如此,潮汕人又称福老人。  相似文献   

19.
徽州木雕楼     
李全慎 《寻根》2004,(4):72-79
在宏村附近,有两处徽州古建筑的珍品,这便是位于宏村以西2公里处的卢村木雕楼和以东3公里处的塔川木雕楼,其木雕装饰规模在房屋中所占比例之大、雕刻工艺之精湛、文化内涵之丰富,实为皖南乃至全国古民居中所仅见。  相似文献   

20.
孙发成 《寻根》2010,(1):12-15
<正>在文化成为软实力和生产力的现代社会,民俗、民俗文化、民俗艺术、民俗旅游等字眼频频进入我们的视野,民俗不仅作为一种文化被重视,更是作为一种资源被开发,其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人们民俗知识的不足和社会上存在的急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