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表现形式,受地域地貌环境影响较大:一是生活在不同区域里的艺术家,受自然景观的潜意识影响,无法完全脱离物象对笔墨形式的影响;二是生活在不同区域的艺术家,存在着气质上的差异,气质影响着情感的表达方式,尤其影响着艺术的表达方式。纵观古今各类艺术形式,地域特征对艺术形式表达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清水岩作为安溪的民俗佛教建筑之一,对地域建筑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本文以清水岩主体建筑祖师殿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闽南佛教建筑装饰艺术的地域特色及当地佛教建筑装饰艺术风格形成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深化对地域建筑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3.
地域差别与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有关又无关。地域有差别是绝对的,但是,有差别的地域的基本特征也是绝对的。所以,地域的差别对产生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无本质上的影响。能否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关键在于克服浮躁情绪,在于作者肯下工夫、展示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文明历史长河孕育了丰富多彩且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为当代艺术的形成、发展与传播提供了沃土,在地域文化影响下,我国当代艺术发展被打上了深刻的地域烙印。基于此,对当代艺术发展进行地理学维度的研究,有助于充分汲取地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由韩蕊所著的《地域文化与艺术生成:贾平凹与张艺谋》一书,立足于陕西地域文化环境,对贾平凹的文学艺术与张艺谋的影视艺术展开了系统分析,指出陕西特殊的地理环境对这两位艺术家文化性格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其艺术创作,最终总结得出地域文化对当代艺术创作与发展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目前很多高校的美术学专业教学中加入了地域艺术的内容,但仅仅开设几门课或请客座教授讲几堂课是远远不够的,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艺术的兴趣,给他们营造一个地域艺术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地域文化艺术的主动性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古筝在发展中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在发展中不断吸取当地的音乐艺术,造成了不同的流派。陕西筝发展深受地方吸取戏曲艺术的影响,造成了它独特的欢音苦音相结合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地域差别与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有关又无关.地域有差别是绝对的,但是,有差别的地域的基本特征也是绝对的.所以,地域的差别对产生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无本质上的影响.能否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关键在于克服浮躁情绪,在于作者肯下工夫、展示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介绍了侗族以及湘西侗族居民的基本特征,然后从民居造型结构的地域表现、民居材料的地域表现以及民居建造与地域民俗表现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湘西侗族民居的地域艺术特色,并结合地域环境、气候环境、生活习俗、生产劳作、居住特征等方面阐述了民居地域艺术特色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版画教学如何适应当代的艺术涌潮,寻找在艺术语境中的自我定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版画的教学思路应该牢牢根植于长白山地域文化底蕴这块沃土,集长白山的文化资源、满族民间传统艺术资源和地域版画教学资源为一体,形成综合资源构建的合力,才能使版画教学成果具有现代的民族的和地域的艺术特征。具有其教学自身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语言的艺术美、教学美。也要注重语文教学艺术与地域文化的结合,关注不同地域文化影响下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行为,创造性地教学并引导学生积极活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明王朝自建国以来,统治阶级一直都很重视西北边境地区的治理,而马政的实施则是其极为重要的强边御虏手段之一,也是明王朝历代君臣所共有的治边观念。在马政中,官牧和市马两种方法并行不悖,一度使明朝边备充裕;而到后来,由于所用非人,豪强侵夺,马政遂而衰败。马政制度从确立、实施、发展再到完善和逐渐衰败,既是明朝边疆安危的变化表现,也是明王朝整体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清代广西人口的地理分布与明代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口分布重心的变化,明代到清初期间,广西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桂东北地区,到了清代中期以后,广西人口地理分布重心从桂东北转向了桂东南.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除了自然条件的影响外,主要是源于省外特别是广东移民大量进入桂东南地区导致该地区人口机械增长居高不下.清代前中期广西的人口地理分布基本上奠定了今天广西的人口布局,对广西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中后期,建州女真势力渐强,严重威胁到辽东都司东南部地区的稳定。本文根据明代文献资料,梳理定辽右卫迁治凤凰城的原因及其作用,探讨定辽右卫迁治以后辽东边疆结构的变化,从而为明代辽东边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明代人口变动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阶段。史书记载明代人口始终徘徊在6千万左右,根据近年来许多新的研究成果观察,这个数字并不真实。本文对明代人口的探索,初步确认明初人口为7千万左右,嘉隆之际人口已增至1亿2千万左右,这样雄厚的人力资源,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至万历之后,由于天灾人祸交加,使人口大减。但到明清之际仍能保持1亿左右,毫无疑问,这给清代人口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做了详细的分析,多数人在论证明朝灭亡的原因的时候,都从党争、宦官专权或是政治腐败这几个方面着手的。但是,对于明朝的灭亡,其原因也不是单一的,是明末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但是,在这些矛盾的背后,皇权与阁权的争斗是主导各种矛盾的内在动力。明朝是皇权专制的高峰时代,但是正是这个高峰时代,却造就了另一种局面,明朝中后期由于皇帝的怠政,给明朝造成了内阁独掌大权的局面,从此,也就开始了皇权和阁权的斗争。而这种政治的对立,不仅没有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反而却推动了明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6.
元代虞集的《杜律虞注》早已在明代时就已经被肯定是一部伪书,并判定与元代张性的《杜律演义》有着很大的关系。明代有许多学者文人都对《虞注》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记载,为后人的辨伪工作留下了宝贵资料。在此分明代和明以后两部分对有关《虞注》资料进行总结评述。  相似文献   

17.
简论元末明初士风转变对诗文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的江南云集了明初诗坛的大多数精英。他们在战火中感受到人民的疾苦,对新立的朱明王朝多是抱有好感,希望能借此得以一展毕生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朱元璋对士人极其严厉的态度让诗人们在迷茫和畏惧中日见消沉,在诗歌创作中反复咏唱起隐逸与逃避的歌调。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全面成熟的时期,其封建文明和文化优势明显高于周边各国,是各国仿效的对象。明代汉籍大量流入朝鲜李朝,对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中人”致酬事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习俗,广泛而普遍存在。通过对明代徽州契约文书的整理和分析得出:明代徽州“中人”的中资占比多在2%左右,大都不超过5%,中资占交易总额比值浮动较大,中资的支付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自明至清,给付“中人”的报酬类型逐渐从实物、钱物混杂变为几乎全部以银钱方式酬谢,“中人”报酬占交易总额的比值逐渐形成一种定例,中资平均水平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清代总体高于明代,清中后期高于清早期。  相似文献   

20.
蒙古征服朝鲜半岛后,高丽王朝被纳入元之藩属体系. 高丽通过政治联姻、贡献方物、提供军事援助等方式,缓解元朝对高丽的政治压力. 元朝对高丽进行封赐,双方宗藩关系逐渐成为定式. 元末,双方宗藩关系破裂,高丽王权得到强化,并趁机控制鸭绿江东岸的缓冲地带及占领双城、婆娑府一带女真族活动地区. 明初,高丽与辽东各方势力存在着复杂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 本文以高丽随元南征( 1354年)至恭愍王被弑(1374年)为时间段限,梳理这20年间在辽东地区高丽与元廷、明政府及辽东故元势力之间的交往事件,分析中朝关系变化对辽东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