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唐陇右少数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有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汉唐之际,是陇右民族交融最为活跃的时期。这期间,活动于陇右的主要少数民族至少有十多个,它们以自己创造的卓越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与汉民族一起为汉唐盛世的形成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一、两汉陇右的少数民族西汉时期,陇右东部,即“天水、陇西、北地与关中同俗”(《史记·货殖列传》),是关中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陇右西部河西地区尚处在初期开发阶段,当时,活动于这一带的少数民族,主要有月氏、乌孙、匈奴和羌族。月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早在战国初期,就游牧于河西地区…  相似文献   

2.
战国初期赵襄子时赵国就开始与胡地部族接触并有限兼并,战国中期赵肃侯时开始再度向胡地拓展,至赵武灵王时一度将其全部兼并,但战国后期部分胡地部族脱离赵国,融入了匈奴。  相似文献   

3.
长城,上下三干年,纵横数万里,是人类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伟大创举。它集中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和勤劳,坚韧不拔和忍辱负重,多灾多难和不屈不挠。陇右大地,作为中国古代各个民族斗争和融合的前沿阵地,是长城最早的修筑地之一,因而保存了最古老的长城。自战国开始修长城到明朝,先后有二十个朝代和诸侯国修筑过长城。其中规模最大、修筑长城超过万里的有秦、汉、明三个朝代。秦长城一万余里,汉长城二万余里,明长城一万二千余里,这三个朝代修筑长城的起点都在甘肃境内,并保存有完整的段落。秦长城西起临…  相似文献   

4.
冒顿单于是匈奴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所创立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匈奴以及后来的北方游牧民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冒顿生逢匈奴变乱之世,在南有强悍的秦朝,东西有其他北方游牧民族威胁的局势下,冒顿稳定了匈奴内部局势,消灭或削弱了其他势力,使匈奴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其历史贡献是有史可鉴的。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代,当中原正处于群雄混战的形势下,匈奴族统一了内蒙古西部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帮落联盟。秦汉之际,更凭借着兵强马壮,统一北方大草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游牧王朝。匈奴骑兵行动迅捷,骁勇善战,对中原汉朝构成极大的威胁,在大漠南北活跃了三百多年,活动范围甚至远达中亚、欧洲,为草原游牧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匈奴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草原、建立强大游牧王朝的民族,兴起于战国,衰落于东汉,在大漠南北活跃了三百余年。其社会文明创造对后世北方游牧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祖源之一,对当时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6.
陇文化(泛指河陇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悠久、极富有特征的地域文化之一。因为在这一地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创世神话,诸如天水卦台山与人文初祖伏羲氏的传说,泾川王母宫与周穆王的因缘等等,这一地域文化还闪烁着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光辉,诸如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和农耕文明的曙光曾在陇右一带兴起,周、秦  相似文献   

7.
同心绘制骏马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中国行政区划图,细心的人会发现,在中国北疆,从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到东部的呼伦贝尔,广袤118.3万平方公里的疆域,恰似一匹扬髦奋蹄的骏马。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是其高昂的马头,神奇的阿拉善是其劲甩的马尾。这就是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图。这一地区,历史上曾是匈奴、突厥、回纥等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8.
山西闻喜邱家庄墓地M5001号墓是战国早期晋国最大的墓葬之一。本文对该墓出土27件战国早期青铜样本进行了铅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以讨论晋国在战国时期的矿料来源与变迁等问题。综合铅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我们认为以邱家庄样本为代表的战国早期三晋地区铜料与铅料相比春秋晚期均发生了变化。通过对比主要现代矿区与战国矿冶遗址的样本数据,邱家庄M5001青铜器的铅矿料很可能来自豫西地区。邱家庄M5001青铜器微量元素与战国早期楚国青铜器差异较大,但后者与春秋晚期晋国青铜器数据一致。因此三晋地区战国早期的铜料产地可能也从南方楚地转移到了豫西地区。  相似文献   

9.
张俊民 《档案》2015,(3):37-42
甘肃是长城大省,境内有明长城1700多公里,居全国第一,战国秦长城、汉长城约2000公里,居全国第二。蜿蜒3700多公里的长城,分布在省内的11个市州、34个县市区。甘肃长城以黄土夯筑为主,或用壕堑,有红柳夹砂、芦苇夹砂、石块夹沙和石块垒砌等形式,与一般人们印象中的八达岭、居庸关长城有着明显的差异。个别地段的墙体仍可高达3~5米,有的地段则仅存地表遗迹而已。作为现今地表残存的长城,经过实地  相似文献   

10.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兰州“控河为险,隔阂羌戎。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城为最。岂非以介戎夏之间,居噤喉之地,河西、陇右安危之机,常以金城为消息哉?”分析了兰州的形胜,点明了其战略地位。两千多年来各种政治势力在兰州黄河两岸征伐不断,塑造了军事重镇的形象,并且遗留了许多与军事有关的地名。通过对这些军事地名的考释,可以发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一、县 1.金城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两次出击河西走廊的匈奴,取得了占领河西地区的胜利。大行 (负责礼宾的军官)李息“将城河上”。此城…  相似文献   

11.
李培林 《传媒观察》2004,(10):39-40
美军攻占巴格达后,萨达姆巨大铜像被拉倒的画面迅速击碎了伊拉克人对于前政权最后的一点信心,尽管有人指出,那幅照片以及其中表现出的场面源于美国人出色的导演,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惊叹于“视觉冲击”的力量。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事变中,图片总是一如既往地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与魅力,以致人们不得不折服于它那惊人的力量。今天,图片被广泛地运用于广告、公共关系、宣传、教学、图书出版和新闻传播业中,组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视觉世界。  相似文献   

12.
李广是汉朝抗击匈奴的著名军事将领,一生中将所有精力都献给了抗击匈奴事业,为汉朝大败匈奴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军事基础。本文结合李广生平及抗击匈奴事迹,分析了其高超骑射技艺在他抗击匈奴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针对性很强,那就是寻求解决匈奴问题的新策略。因此在第二次出使前明确提出"断匈奴右臂"的战略主张。并被汉武帝及其后继者们贯彻、实施乃至最终实现。张骞的出使在汉朝与匈奴的斗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域性是考察战国刺客盛行的重要因素。民风剽悍、轻死忘身、传统礼法束缚弱等特征在战国刺客频出的地区呈现出较明显的一致性,其中三者在动因上又呈现互为表里的说明关系。齐、晋、楚、越、燕、卫等地概莫如此。另一方面,在秦、鲁等刺客敛迹的地区,要么重法要么重礼。两番迥异的情景恰恰是对战国刺客之地域性的正反两方面说明。  相似文献   

15.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队没有一加架战斗机起飞进行空中作战。那么,萨达姆那么多的作战飞机到哪儿去了呢?美国空军杂志今年2月披露了一个重大内幕,美军攻占伊拉克后,在一片荒原地区沙子下面挖到了一架极为先进的米格-25战斗机。或许,这是世界上第一架被活埋的米格-25战斗机,也是米格-25战斗机的悲哀吧。  相似文献   

16.
张骞凿空西域,意外发现通过西南地区能够到达南越和西域,这也是汉武帝经营西南地区的发端。在汉武帝成功地征服匈奴与南越的同时,西南绝大部分地区被纳入到了汉朝的版图,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汉武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213年(戊子)——秦始皇下令焚书(医药、占卜、种树的书不烧),此即史称“焚书”事件。 公元前201年(庚子)——匈奴昌顿单于(匈奴的君主称单于)带兵南下,一直打到山西中部,后经多次战争,才使匈奴的威胁基本解除。 公元前33年(戊子)——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求和亲,王昭君自请嫁匈奴。由于昭君出塞,她对汉朝与匈奴和好关系起了一定作用。 公元184年(甲子)——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相似文献   

18.
凉州,位于祁连山东麓,地势坦荡,一望无垠,是河西走廊最东边的一个重镇。约在五千年前,凉州地区即有人类活动,夏、商、周、秦时期,凉州为戎、翟、月氏、乌孙等民族所居。公元前176年前后,河西走廊被匈奴占领,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春,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祁连山,打败匈奴浑邪王部,河西地区归入西汉版图,元封五年(前106),汉分天下为十三州,各置刺史,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以“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故名。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使河西走廊成为中原通往西域的唯一交通路线。汉于河西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武威郡领姑臧等十县。河西四郡的开辟,保证了河西走廊这段中西交通要道的畅通无阻,敞开了中原与西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门。 魏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诸少数民族与汉族统治者逐鹿中原,先后建立十六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十六国中的“五凉”,其地盘主要在今河西走廊以及青海、新疆的大部分地区。其中前凉、后凉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南凉、北凉一度也建都姑臧。前凉从公元301年由张轨任凉州刺史起,到公元376年被前秦消灭,统治凉州达七十六年。后凉由氐人吕光建于公元386年,至公元401年被后秦所灭,统治凉州十六年。南凉由鲜卑人秃发乌孤建于公  相似文献   

19.
班固因作《汉书》而成为名垂千古的伟大史家。他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均颇有见地。然而在针对汉与匈奴关系上,班固的观点却颇值得进行一番讨论。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年),匈奴面临严重困难,故主动向东汉提出和亲要求,想借东汉的力量度过难关。长期以来,匈奴一直是危害汉北部边疆安宁的侵扰势力。于是朝臣纷纷献计献策。有人主张乘机打击匈奴,有人主张和亲以感化匈奴。班固持后一种主张并向章帝提出了与匈奴和亲的建议(以下简称"和亲议")。在对以前历代对匈奴政策利弊进行评述后,班固曰: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甘肃省的兰州、定西、庆阳、平凉、天水、陇南等地、市合称陇中。黄河流过这片土地,它的主要支流洮河、泾河、渭河发源于这片土地,也主要流经这片土地。据历史地理专家史念海、雍际春等人研究,这一广大地区,由于气候温润,土层深厚,植被良好,物种甚多,农牧业十分发达,曾是汉、唐、宋、明等王朝的谷仓和养马基地。但是到了近代,这一广大地区,植被很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平缓的地貌变得支离破碎,清澈河水变成泥浆,气候干燥,洪旱灾害连年。守着这方上地的人民水深火热,灾难不已。 我们勤劳的祖先,面对日益严重的水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