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冷冉先生的"阶段连续德育体系说",提出"行为式"德育工作策略,从学生道德行为表现的"逆向"入手,经过对正面道德行为进行弘扬和对反面道德行为进行评析、纠正,达到正向道德行为的标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意识,完善道德行为,养成优良道德习惯。"行为式"德育通过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三个途径,按照纠偏、扬正的流程,递进链接,整体联动,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道德敏感性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基础,它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道德行为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情感淡漠、对很多事情熟视无睹,问题就出在大学生道德敏感性不强。这种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利他能力,高校作为育人的摇篮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培养,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3.
试论多角色体验教学法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启照 《文教资料》2008,(20):196-197
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实现知行统一、德行统一的过程.单纯进行知识灌输的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德育效果不佳.多角色体验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可以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提供情感体验,有助于把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及道德实践的行为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学生具有的道德认知不等同于他们的道德行为,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需要跨越一条鸿沟,而联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鸿沟要靠道德情感。品德教学的核心要求,是让学生通过道德的情感活动,实现主动的内化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德教学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品德教学中实现的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品德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试论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具有的道德认知不等同于他们的道德行为,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需要跨越一条鸿沟,而联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鸿沟要靠道德情感。品德教学的核心要求,是让学生通过道德的情感活动,实现主动的内化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德教学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品德教学中实现的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品德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那么如何在思品学科中有效地落实这一素质教育目标呢?我在十多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一定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品德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所组成。道德认识能够判断是非、善恶,也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原动力,对道德意志的产生起催化作用;道德意志使道德行为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衡量道德品质的客观标志。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德育理论的重要内容。要培养高尚的品德,必须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8.
作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课程——思想品德课(下简称思品课),我们是否更要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教育细节呢?在我们追求开放、合作的同时,关注细节是否能让思品课堂变得更完美,让思品教学达到实效呢?讲求实效才是思品课达到育人目的的关键,而注重细节则是达到实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学的同行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越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就越需要公民具有良好的基本道德。所以无论如何,学校尤其是中学一定要自觉地抓好学生良好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而当前小学思品教学存在着一个弊端,即重道德认知。轻道德行为,往往出现“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而课后的行为却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玉州区是广西玉林市政府所在地,全区有中小学校106所,教师5000多人,学生67000多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开展道德体验活动,内化学生的道德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得到当地群众与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道德行为作为思品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思品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及新课改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新课程思品课教学主要突出育人育德要求,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它帮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践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4.
正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主要课程——思想品德课,我们是否更要引起注意,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教育细节呢?在我们追求开放、合作的同时,关注细节是否更能让思品课堂变得完美?更能让思品教学达到实效呢?讲求实效才是思品课达到育人目的的关键,而注重细节则是达到  相似文献   

15.
<正>情境育人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最常见的理想育人方式,深受广大德育教师推崇。所谓情境育人,就是通过设计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育人情境,引发学生热烈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一、情境设计:从有意思转向有意义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设计生动活泼的育人情境,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构建道德认知、涵养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最终形成良好道德行为。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该做到有意思更有意义。道德与法治育人情境的"有意思"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  相似文献   

16.
"道德银行"是储蓄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银行。参照银行储蓄运作的形式,学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中所显现出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将被奖励兑换为一定的道德币,存入到各自的"道德银行"账户;如发现有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将从自己的账户中扣减一定的道德币。其目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彰显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性、真实性、人本性以及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及新课改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新课程思品课教学主要突出育人育德要求,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它帮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践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任务:“……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呢?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主要是指人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和评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它是道德行为的先导,也是产生相应道德情感的思想基础。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可变性较强时期,应不失时机地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教给他们一些初步的道德知识,引导他们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学生个体道德认知的发展与道德行为改善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却不能刻意用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因为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都是个体在人格成长中经由社会化的历程逐渐发展起来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生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两个阶段,即十岁以前的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多半是根据别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十岁以上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根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律的判断具有客观性,表现为向学生发出命令的权威性,依赖于发出命…  相似文献   

20.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其中的道德情感居于中间环节,有着重要作用。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能把客观的道德要求变成主观上的道德需要,形成一种稳定的内部驱动力,促使人们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列宁指出:没有政治热情,就不可能完成政治任务。因此,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情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项目的。作为历史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